快讯:
恩师华三川 喜欢天津曲艺,能说马三立相声形色兼顾回归心性—谈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国红色书法家第一人石毅诗词楹联书法展在京开幕国内画廊试水保值回购 是投资方向还是商业噱头?继承弘扬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国画家杨福音访谈录著名画家琚俊雄:写生是人物画离不开的创作源泉著名画家琚俊雄:人物的表情神态是整幅画的重心著名画家琚俊雄:我的绘画观念是传承古人的精髓著名画家琚俊雄:白庚延老师建议我不要画山水著名画家琚俊雄:画西藏的题材和内容取之不尽著名画家琚俊雄:把人物画生动单纯靠照片不行2013上海艺术博览会公布主题口号 让消费爱上艺术上海艺术设计展寻找民间达人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今年已确定停办诗书画印从兴趣开始 走进陈福春的艺术世界天津籍书法家李洪海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一池砚水太平洋—“中国水墨画在美国”展印象“中国水墨画在美国”展:“一池砚水”开一方天空静海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乐,在笔墨之中传统文化题材邮票涨势惊人 著名画家琚俊雄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徐匡版画欣赏 独特性、象征性、审美性、装饰性超写实主义与照片主义绘画高清图:天津·台湾两岸中青年书画艺术家邀请展开展高清图:描绘一幅让全世界都看的懂“中国传说”高清图:古朴艺源——朴墨心画艺术巡回展在北京举行高清图: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成立 陈元龙任院长刘立刚陶艺欣赏:收获快乐也收获折磨高清图:暖伞姬俊尧基金会东光成立 画家捐赠首批作品高清图:第二届荣宝斋(天津)中国扇艺文化展·名家雕刻艺术展高清图:从艺50年 散发独特魅力 王俊生国画艺术研讨会举行高清图:天津师大国画艺研所、瑞江书画院慰问子弟兵高清图:天津市委常委散襄军参观《和·心象》书画联展高清图:第三届“天穆杯”书画摄影展在天穆东苑开展高清图:“庆七一 中国梦”书画展在天津古文化街举办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7月20日举...
 • [拍卖]唐代名画在法国375万欧元成交
 • [拍卖]齐白石《墨蟹图》亮相九歌春拍
 • [拍卖]李可染精品亮相崇正春拍
 • [拍卖]唐寅书画拍出超7千万 刷新其作品...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艺品市场 >> 正文

许江:中国美术不能总是带土特产走出去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5-06 11:17

许江,1955年8月出生于福建。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去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研修。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今年4月,许江与其夫人施慧在德国科布伦茨市路德维希博物馆举办了“精神绽放”联展。在北京见到参加全国美术工作会议的许江时,他刚刚从德国回来,谈起这次展览很满意,“我的‘葵园’从去年5月到今天,已经在卡塞尔文献展和德国多个地方展出,但这次在德意志角的展出最为成功。这个地方有一种文化象征、文化情怀,葵竖立在那里,把这些都激活了。”

翻开展览报道的德国报纸,虽然语言不通,但从许多现场的报道图片上,仍能感受到许江作品中的历史沧桑感。“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受语言的限制,那种文字类、语言类地交流传播受到很大的影响,美术这种直观性的语言最宜于被外国人接受。”围绕他的这次个展,许江谈起了他对当代语境下中国美术走出去的一些思索。

历尽沧桑,却仍然怀抱理想

记者:德意志角是德国的一个地标,从未放过艺术品,您的葵园《共生》是首个破例展出的艺术作品。您对这次特殊的展览,有什么感触?

许江:德意志角上展出的800棵、6米多高的金属向日葵和莲,组成了作品《共生》,这一片黑色的葵园好像被燃烧过一样,又在重生后共聚在德意志角,和威廉大帝雕像遥遥相望,有一种特殊的历史情怀。每天有几万名游客可以看到这片黑色的葵园,人们到了这里抚今追远,会想到德国历史、两河汇流和全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存等诸多的命题。

莲是生长在水里,葵则是生于少水的沙土中,它们的共生代表了文化的共生。现在又放在两条河流汇聚的地方,更代表了一种多元文化的共生。这种共生的思想和历史的情怀,把今天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和艺术呈现,活生生地展示在外国人面前,他们觉得这很有意思。

记者:您近年来的作品以“葵”为主题,寄予了怎样的感情和思考?

许江:我画葵、表现葵,其实是表现我们这一代人。今天我们渐渐老去,历尽沧桑却仍然怀抱理想,这是我的一个主题。

每个民族对于葵都有自己的认识,而一个苍老的葵园带给我们很多的想象。就像我在德意志角矗立的这一片葵园,仿佛一片废墟,但是它仍然矗立在那里,象征着一种重生。这种废墟和重生之间的张力,带来一种特殊的历史感。这种历史感是我们这一代人心头的纠结,是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感情。全世界有相当多一代代经历过历史沧桑、受过磨难的人,希望了解自己的历史、不断振兴走向富强的人,都能够理解这样一种情怀。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这是我一直画葵、反复画葵的初衷。

面向世界,扣准当代中国

记者:通过您多次在国外展出的经历,您感觉他们对中国美术最关注的是什么?

许江:中国美术走出去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国外的观众在关注什么。通过这次德国媒体的采访,以及我和当地艺术界和民众的交流,我有两个很深切的感受。一是感觉他们很关心这件艺术品在说什么,内在的、当代的意义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你的过去。与以往不同的是,之前西方人喜欢看到具有中国特色、与他们不一样的东西,而导致中国在外宣展览时卖我们的土特产、卖老祖宗的遗产。这种仅仅展示遗产的方式现在已经不够了,他们热切地想知道中国人今天的艺术创造、文化思想在表达什么。

第二个方面是,你能够给他带去什么,也就是说你这个展览为他们的公民们提供什么。我的展览期间有很多小朋友来观看,有一天来了一群四五岁的小孩子,他们抬头看这些6米多高的葵和莲,并拍照留念。后来这十几个小孩子来到博物馆的4楼画他们心中的葵,每个孩子画的都不一样,他们老师把这些葵剪下来,涂上颜色放在纸筐里,也形成一个葵园。看到这片葵我特别感动,我觉得葵园的精神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身上开出了生命之花,这是真正的文化共生。

记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作品,来展现我们的文化?

许江: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拿什么出去,我们的艺术创作如何扣准当代,面向世界,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感动人家,提升中国文化的形象,这非常重要。

我们传统的文化,在当代文化创造当中已经活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我们应该把这种活化了的,带有当代精神、中国特色的作品送出去,而不仅仅是拿传统的东西送出去。既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也不是一味地符合西方的审美,而是把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怀,把中国传统在今天仍然鲜活的东西拿出来,代表中国同世界进行交流。

鲜活的艺术,才可以穿越语言

记者:而目前很多走出去的展览,还是简单地用中国符号和“土特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许江: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思路和整体设计,全面、立体、生动、直观地去传达。第一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世界,要守住我们的文化根基,拿出中国最优秀的东西,拿出我们当代的文化创造。

第二,今天有很多重要的平台,跟西方国家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国家级大博物馆的交换展览,还有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中国的驻外机构、孔子学院等。要通过这种文化的展示,让西方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今天,认识中国的艺术。艺术可以超越文字,其直观性全世界一看就明白,一看就喜欢,这种文化的力量我们不容忽视。这比简单的宣传、经济洽谈等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人心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高等院校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国高等院校是中国文化的生力军,它们不仅仅是个教育机构,也聚集国家创造、美术创造的生力军和国家队,一定要充分认识高校、民间的力量,把它挖掘出去,做大做好。

最近中国美院提出“视觉中国学“,就是通过视觉的特征,把中国的绘画、书法、陶艺等所有可以转化成视觉性的东西串连起来,然后进行一种宣传和塑造,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

记者:可否再解释一下“视觉中国学”的含义?

许江: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纯粹的绘画和纸面表达方式已经不够了,它要求把所有的形式融合起来,形成整体的力量。所以我们打造“视觉中国学”,把贯穿在所有这些视觉形式当中的中国文化精神表现出来,推向世界,让全世界了解我们。

因为视觉中国学超越了单一的形式,把多种形式拢在一起,就要去深层次、多方面地挖掘它。既可以把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更好地宣传和继承,又可以把今天的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创造引导出来,从而形成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学派。

所以要超越这些载体,从精神深处,从创造根源来展示中国人的力量,展示我们和生活、土地、时代之间的关系,只有这种活的东西才可以穿越语言。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雅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500件作品 600件文献再现中国美术留苏年代
•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的担忧:部分艺术家变得媚俗媚官
• 吴长江: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去
• 2012中国美术发展报告
• “精神绽放:许江、施慧作品联展”在德国开幕
• 四川设“文华美术奖”为蜀首设的政府美术奖
• 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革”
• 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开创美术事业新局面
• 天津“美术讲坛”公益讲座火爆
• 天津美术馆“美术进校园”走进特教机构
• 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权力下放引发热议
• 工艺美术大师脱下官衣换民衣:保值与否引热议
• 天津青年美术展即日起征集报名
•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蒙古展示
• 我的大师梦—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 霍春阳观看“和·心象”书画联展 霍春阳观看“和·心象”书画联展
画廊精品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