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何重拳打击艺术品造假
据《纽约时报》报道,旅美画家钱培琛涉嫌卷入总金额高达8000万美元艺术品造假案件。近年来,一系列惊人的艺术品伪造案件在欧美国家屡屡被曝光:1998年,约翰·迈亚特被指控是20世纪全球最大艺术品伪造案的制造者,迈亚特和他的伦敦同伙约翰·德鲁成功炮制出200多件超现实派、印象派、立体派名画赝品。成千上万的“名人真迹”被卖到伦敦上流社区,骗过了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的眼睛,愚弄了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
2012年,西班牙警方破获一个伪造艺术品团伙,逮捕9人,查获大量伪造画作。嫌疑人涉嫌伪造名人画作,经由马德里一家知名美术馆在黑市非法出售。此前,马德里一名古玩收藏家和3名艺术品经纪人涉嫌以120万欧元出售一幅伪造的毕加索油画遭逮捕。
近日,美国纽约56岁的艺术品经销商格拉菲拉·洛赛斯涉嫌向两家著名美术馆出售价值3300万美元的假冒艺术品被控多项重罪。洛赛斯向纽约两家著名美术馆出售了63幅所谓著名画家作品,比如马克·罗斯科、杰克逊·波洛克以及威廉姆·德·库宁等人作品。
在欧美国家中,意大利打击艺术品犯罪的力度无疑是最大的。“文物宪兵”是意大利1969年设立的专门负责打击文化遗产犯罪活动的执法机构和队伍,共300余人。每年遗产部派专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文物宪兵司令部里设有一个收集意大利全国文化遗产资料最权威、最丰富的文物信息中心,成立于1972年。目前,该中心已收录并编目的各类文物艺术品超过400万件,其中仅绘画作品达32万余件,覆盖了全国所有的重要文物场所和遗产地。
法国在巴黎的艺术防范小组有30多名专职探员,西班牙和英国也都有自己的专案组。艺术品犯罪案件在1995年就被美国列为联邦罪行,联邦调查局于2004年成立艺术犯罪组,但基本上里面的成员就是兼职做相关的案件。
除了单枪独斗之外,各国警方还是联合侦破艺术品造假案件。2013年6月,德国和以色列警方在一次代号为“Malefiz”的行动中,发现了近1000幅可疑的油画、素描和水粉画。这次案件最早来自于意大利警方调查一宗艺术品交易期间,充公一幅名为《K19》的名画,怀疑是赝品。由于这件赝品与开设在德国威斯巴登的一家画廊有关,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BKA)也对案件产生了兴趣。不久之后,有“以色列FBI”之称的以色列执法部门“Lahav 433”也一脚踩进史上最大假画集团的调查中去。他们本来追查一宗洗钱罪行,无意中发现嫌疑人也从事伪造和销售艺术品。
因为艺术品交易金额巨大,热门艺术品与古董往往吸引各式各样的人物,包括洗钱者、经营非法生意的画廊老板、毒贩、航运公司、利欲熏心的收藏家等等,偶尔还会有恐怖分子。
除了打击之外,许多警方也将缴获的赝品与博物馆和做进行展出,以增加人们的鉴别能力。2003年,意大利萨勒诺大学与“文物宪兵”签署了一份协议,后者把在全国缴获的赝品都拿到这里保存和展览,目前共有约6万件展品。
相比欧美国家,目前我国对于赝品的打击力度并不是很大。对制伪售假惩罚的严厉性也是国际艺术市场较为规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在我国,对于普通商品制假售假的惩罚措施,能够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找到依据,但在艺术品市场却没有相应的细节规定和明确的司法解释。虽然河南商丘警方曾经成功告破的“石鲁遗作案”,造假者竟伪造假画上千幅,非法获利4000多万元,但像这样系统破获大规模的艺术品造假并不多见。
据一项粗略的统计,目前国内拍卖公司的真品率只有50%至60%左右,有些地方假画制作和工艺品仿冒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科技化、程序化的生产线,甚至出现了诸如“卖假不退”、“拍卖不保真”、“古玩不打假”等所谓行规。更为严重的是在市场上不光作品假,鉴定专家同样有假。可以说假货已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一大“毒瘤”,极大伤害了买家投资人的利益,严重抑制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对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形成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