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复评结果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复评结果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搜宝纳库”或“藏宝于民”,是自古并存的两种文物收藏形式,经由这两种收藏方式也直接衍生出了国有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在一些西方国家,历史悠久的私人博物馆是文物收藏和展示的一股强势力量,甚至成为博物馆的主流形态。而对于国内的大多数民办博物馆来说,在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扶持民办博物馆,并于近期发布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标准的征询意见函。而最近在四川举办的一场博物馆论坛上,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问题成为讨论热点。上周,以收藏中国古代器物为主的一家大型民办博物馆在上海高调开馆,种种事项,似乎都预示了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民办博物馆的热潮再度来袭。
那么,在这一背景下的上海民办博物馆的生存情形与发展状况又是如何?本报记者为此进行了探访。
“生意”与“公益”的冲突小型博物馆生存艰难 在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普通观众,发现只有极少数观众能够比较清楚的说出几家有影响力的民办博物馆名称。而提起私人收藏,几位观众的反应则更为一致:“私人收藏应该说比较小众吧,不是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
事实上,以分享和展示个人收藏为初衷而设立的中、小型民办博物馆在上海并不鲜见。据资料显示,自1992年上海批准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挂牌以来,在短短的10年间,全国博物馆的总数已达到3589家,其中民办博物馆有535家,形成了民办博物馆的一场热潮。不过,短暂的热潮过后,由于缺乏维持长期公益化运行的必要条件,许多民办博物馆不得不关门落牌。呈现出一些收藏家虽藏品颇丰,却无力与公众分享的难题。
多伦路名人文化街是上海较早一批中小型民办博物馆聚集的地方,最鼎盛时曾有十几家之多。这些博物馆的藏品门类多样,包括古钱币、南京钟、藏书票、古筷等等,如年逾八旬的老收藏家蓝翔于1988年创办的国内独一无二的民俗藏筷馆常被简称为“筷子博物馆”。
记者在多伦路探访时了解到,如今它们中的大多数因为缺乏资金维持、无人继承、参观者不多等各种问题关门。在几个曾被认为是民办博物馆的的场所,事实上也进行着收购、甚至出售藏品本身的经营活动。而收藏了古今中外2000多副筷子,并坚持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民俗藏筷馆可以算是唯一一家较正宗的私人博物馆。民俗藏筷馆曾接待过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外宾,创办人蓝翔多年来凭一己之力维持着这家小小的博物馆,经营的困顿迫使他将店面的一部分出租给其他商户。
根据国际博协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对此,记者向市文物局方面询问获悉,博物馆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经营性的活动,比如文化延伸性质的产品开发,但收入所得必须用于博物馆本身的建设和发展,而收购或出售藏品是绝对禁止的。
在这一点上,国际经验也许可资借鉴。此前,美国克拉克艺术馆馆长迈克尔·孔福尔蒂在沪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介绍,国外的私立博物馆大多都拥有政府和各种基金的扶植,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据资料显示,在美国,全美博物馆中59%由私人管理,少于5人的小型博物馆大约占75%,其资金来源是典型的多元化,结合了私人和公共支持,包括贷款、拨款和税收;个人、组织和企业捐赠;门票、会员会费、场馆租赁、巡回展览收入等。此外,众多热心于博物馆事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也节省了不少运营费用。
扶持、互动带来生机国有博物馆离不开民间力量 国内首家民办博物馆的创始人马未都,曾多次发出完善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对国有和民办博物馆一视同仁的呼声,此呼声得到业界关注和响应。
两年前,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启动“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试点工作的通知》,上海入选为三个试点省市之一。由此,上海博物馆与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结成了帮扶对子。记者从上海琉璃艺术馆了解到,在帮扶期间,上海博物馆派专家拟定了从古琉璃藏品评测、建档、库存保管,以及藏品展示和库存环境监测三大方面开展帮扶工作,使该馆在保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状况获得了全面提升。随后,上海博物馆还破例出借多件欧洲玻璃珍品给琉璃艺术博物馆用于展出。不过,琉璃艺术馆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目前该馆维持运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占极少份额的门票收入和企业支持两个部分,还未得到社会捐赠。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政府部门对单一申请项目最高30万元的支持,博物馆的生存也仍有一定的困难。为此,该馆也在试图探讨一个“良性循环”的途径。
在国有博物馆向民办博物馆施以援手的同时,民办博物馆因其收藏的独特性、专业性,往往能填补国有博物馆藏品的空白,因而许多国有博物馆在举办大型展览时,还需要向私人藏家或民办博物馆借展品。比如位于上海老街上的一家以展览老上海旧物为主的小型博物馆,同时还是一家茶馆。馆长张先生拥有上万件老上海主题藏品。据他介绍,这里的藏品大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冰箱、缝纫机,小到原版的明星海报等应有尽有,许多物件在国内“只此一家”。多年下来,成功举办了《老上海旗袍展》、《老上海遗韵展》等主题展览。还曾先后为上海公安博物馆和上海城市建设规划馆等举办的展览提供了旧时上海跑马厅的彩票、外滩的老照片等资料。
上海当代博物馆副馆长李旭也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当代馆尚没有与某一家民办博物馆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但在该馆举办的许多大型展览中都曾向私人藏家或民办博物馆借来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