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书画城
青州画廊展览
“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这已经成为艺术界人士的共识。青州是隶属于潍坊的一个县级市,2011年公布的人口数字是94万。就是这样一个县级市,从2000年的三四十家画廊,发展到如今的500多家画廊(据不完全统计),引领者全国书画市场的走向。为什么作为县级市的青州,会成为全国书画的风向标?它是如何从众多的书画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它本身有什么独特的运作模式?
遭遇“青州现象”
“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举办书画展览,青州是必去的,不然办展就没有意义。因为如果能在青州火了,那基本上全国范围内都火了。目前书画市场上比较好的刘大为、冯远、田黎明、王明明、袁武、史国良等都去青州做过展览,然后从青州开始慢慢走向全国。书画家不来青州,就感觉不是一流的艺术家。”艺术家李亮说,他正筹划接下来要去青州的展览。在记者采访到的书画家中,都或多或少表达对这种看法的认同。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过,但这反映了青州在书画家心目中的分量。
除了艺术家开始涌入青州,书画经营者也开始向青州集聚。马克东是日照连豪美术馆馆长,同时也是一位实业家,这段时间他正在准备在青州书画创作基地建一个画廊,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谈到为什么要到青州做画廊,马克东说,“如今,青州是当代书画市场的核心,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我必须去。日照是个小城市,要发展得好,就必须到大城市来,到文化艺术密集的地方来,我的基本目标是这样,把日照作为一个基础的发展点,再到青州去,然后到北京发展。”
其实,像马克东这样的经营者不在少数,目前青州已经吸引了周边地区泰安、莱芜、东营、潍坊、青岛、烟台等地的经营者,同时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北京、唐山、辽宁、吉林等地的画廊经营者大量涌入青州。“青州目前大约有500多家画廊,这只是专门经营书画的,如果加上书画、古玩都经营的画廊,应该在700家左右,”青州市文化局局长郑玉章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青州现在有六大交易市场,分别为宋城书画艺术中心、青州书画艺术城、泰丰古玩市场、大明衡王城艺术品市场、北门里明清古街艺术品市场、青州君怡都书画古玩市场。青州书画艺术城和宋城书画艺术中心主要以经营字画为主,作品档次高,价格比较贵。剩余四处市场则是经营中低档书画作品、古玩字画、文房四宝、奇石名砚、书画装裱的综合性市场。
文化普查造就“高起点”
青州能够形成如今的书画市场,跟它本身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关,《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渤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青州在清代以前都是府制,一度是北方的文化中心。所以,青州人骨子里就有倾心文化、钟爱字画的风气。
改革开放后,青州书画收藏的起点比较高,是从收藏陆俨少、许麟庐、黄胄、启功等开始。而这跟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进行有关,1983年6月,以谢稚柳、启功为组长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8年,巡回鉴定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对208个单位和一部分私人收藏进行了鉴定,共过目古代书画61000多件。
“青州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站。因为悠久的历史,所以青州有很多文物,很多人也喜欢收藏文物,八十年代初期有几位老先生的文物收藏非常丰富。”鲁清汶介绍说。当专家组进入青州普查时,其中很多都非常喜欢文物,“当时没有艺术市场,也无从交易,就采取了以物易物的形式,书画家用自己的书画换文物”。就这样,“古玩没了,但留下了一批画”,比如陆俨少、唐寅、黄胄、许麟庐、启功等,此后启功、许麟庐、黄胄等都多次来过青州。这培养了青州的藏家从一开始就把目光锁定在全国范围内,而不是像很多市场锁定在区域市场。
八九十年代,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开启,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四个书画中心,分别是山东青州、甘肃天水、河南周口、广东的肇庆,“在这四个书画集散地中,天水、周口、肇庆更多的倾向于区域性的画家,而山东更倾向于全国优秀画家”。跟其他艺术市场一样,青州也是拿书画艺术品当交易、做经营,“当然不够完善,当时主要以各大美院老师下来搞笔会的形式,作品以传统水墨为主,比较单一。”交易主要是在朋友之间进行,“你喜欢了我割爱让给你,加一点利润和利息,这样的方式去经营的。”
进入2000年,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画廊作为一种业态开始在青州出现。当时的很多画廊“就是挂块牌子,就成立了画廊”。这种画廊更类似于中国传统的画店,有别于从西方传入的画家代理模式。青州开始有了画廊,也逐渐形成了小规模的市场,大概有三四十家的钰华文化市场,这成为青州书画城的雏形,“当时聚集的人比较杂,有搞古玩的,有做装裱的,也有经营艺术类图书的,也有做画廊展览的,可以用‘繁荣’来形容,但应该是处于初级阶段。”
当时的画廊经营者多是从藏家转型过来的,他们本身可能是企业家、政府官员,年轻时候醉心书画,退休或辞职后开始经营书画,这在青州的书画经营者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这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风格,强调“真”,而这也为青州成为全国书画中心奠定了基础。
当时全国书画市场迎来一个小高峰,“当时不管什么样的画家,只要是稍微有点儿名气、职位的,在青州市场都会销售一空。”鲁清汶也经过了那个阶段,“当时也有自己的判断,但不明确,更多的是跟着市场和大家走,刘大为、冯远等的市场好了,我们就做这些艺术家,有点盲从,当然这些艺术家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艺术家中最优秀的。”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2005年。当时的书画经营者也算是“歪打正着”,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青州的书画市场开始逐渐抬头。
“拍卖+银行”的画廊突围
青州从众多的书画市场脱颖而出应该是从2006年开始,当年青州书画城和青州画廊协会成立。其实当时青州画廊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初书画市场的火爆之后,到2006年时,“当时整个画廊界非常低迷,很多画廊手里压着很多画,很多高价买进或合伙买的东西无法出手,造成人们对艺术品心里上的恐慌。”“初衷是把大家团家起来,整合青州画廊的资源,加强画廊间的交流。”青州画廊协会会长左景岳介绍说,画廊协会的成立把当时青州的画廊“攥成一个拳头”,以“青州力量”出现在艺术市场。
画廊协会的成立,成为日后青州艺术市场发展的关键一步。当时,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挤压在画廊手中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鲁清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6年,鲁清汶与河南金帝拍卖公司合作组织了一场拍卖。当时河南周口也是当代书画市场的重镇,市场也非常大,但“当地更多以京津画派为主,不像青州的画家是全国性的,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鲁清汶他们当时征集的过程非常艰难,虽然当时市场低迷,但拍卖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很难被画廊经营者所接受,“他们的作品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一下子让签个合同交给拍卖公司,什么时间拍都不知道,他们都会问可靠吗?”在鲁清汶的努力下,拍卖最终如期举行,“当时在河南拍卖以后成绩非常好,反过来也给青州画廊界对拍卖有一种新的认识。”此后2007、2008年陆续做了几场拍卖,“通过与河南拍卖公司的合作,青州的画廊顺利回笼一部分资金,也为2009年书画市场的高峰做好了准备。”如今,青州每年都有十几场拍卖,在采访期间,记者就与三波拍卖行人员偶遇。
从全国范围看,资金一直是制约画廊发展的重要因素。“画廊协会及时与银行协商,就是对画廊实行金融上的扶持,这是得到了一块资金的保障。” 鲁清汶评价道。2006年,青州市农商行对行业进行扶持,包括食品、化肥、农药等行业,扶持资金主要是通过协会发放。“当时扶持资金发放的条件是,协会担保、散户联保。”通过画廊协会的努力,“近几年农信给画廊支持了接近七千万的贷款”,左景岳说。
从2010年开始,画廊协会又积极与潍坊银行合作,探索出一条以书画抵押的金融模式。“画廊协会先把各个画廊的底摸清楚,在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和画廊利益之间寻找到平衡。画廊协会做市场调查、咨询,画廊是否需要资金,它的需求量、偿还能力、业务能力、发展水平如何,做一个综合考察。”左景岳介绍说。最终潍坊银行率先在潍坊地区开展艺术品贷款、抵押业务,“整个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时间,今年是最好的一年,潍坊银行已经向青州画廊贷款1.2亿,单笔最大贷款有1500万,而且还在不断地支持我们。”
画廊协会的成立和银行金融的支持,让青州画廊逐步走出了低谷期,抓住了自2009年开始的书画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叫响了“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的口号。(周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