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均为艺术衍生品。
图均为艺术衍生品。
艺术衍生品市场逐渐打开缺口
去年夏天开始风靡网络的“朕知道了”纸胶带背后竟然暗埋商机,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2013年的艺术品衍生品收入达到9亿元新台币,数字直逼10亿元新台币的门票收入,艺术衍生品日趋成为大众消费品。不过,有博物馆人士认为,目前大众对于博物馆的经营和管理并不了解,也未能普遍具有审美能力,艺术衍生品的购买力依然太弱,只有普及艺术审美能力才能促进艺术衍生品的发展。文、图 记者林琳
“朕知道了”纸胶带上的四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复制品,被网友称为“霸气侧漏”,新鲜、有趣、话题性强,令这种售价仅为40元新台币的艺术衍生品在网络爆红。刘小姐到台湾自助游时也购买了好几盒作为赠送朋友的手信。
日前有媒体报道,包括“朕知道了”在内的一系列艺术衍生品为台北故宫博物馆2013年的收入增加了9亿元新台币。这些艺术衍生品是该博物馆与超过90家厂商合作的“让文物再生与重生”的产品,而“时尚”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新形象。刘小姐说:“购买这些衍生品算不上收藏,但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意思。”
事实上,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衍生品这个市场也逐渐打开缺口。从几元的明信片到几万的版画,艺术衍生品的价格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艺术已经不再让大众感觉遥远了,价格也不再让人感觉望尘莫及。经营维斯比艺术机构的朱星海就一直致力于打造艺术衍生品。在他策展的油画展览上,除了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外,最热销的往往就是各种各样的油画衍生品,包括喷画抱枕、茶杯等生活艺术品。
不过,除了机构、博览会的推波助澜外,具有最丰富艺术品资源的馆藏机构却对此难以使上力。“不得不承认,各级博物馆在利用藏品和开发产品上总体是落后的,大多数重展览轻利用。”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也曾努力寻求开发艺术品资源、创新艺术衍生品的途径,但是却发现很难实施,“如果我们现在把国博的镇馆之宝开发成各种纪念品,或者广州艺博苑文同的墨竹图用来开发冰箱贴、笔记本,谁会来买?能认识到文同墨竹图的重要性和独特审美价值的又能有多少人?我也希望开发三五百种纪念品,但投入的成本何其大,结果很可能根本没人买。”
利用藏品的投资现缺位
他认为,没有很好利用藏品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利用藏品需要投资,需要社会群体的支持,但这方面往往缺位。另一方面是购买力的问题。这两方面原因都来源于社会公众并不了解博物馆的经营和管理,也未能普遍具有审美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艺术衍生品本身就具有艺术审美的普及功能,而要公众接受艺术衍生品,又需要公众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如果能推广艺术审美,加强公众对艺术品的关注意识,艺术衍生品才能发挥其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