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中的市场总会拐点出现之后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传统的书画版块不得不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当代艺术也处于波动和盘整当中,在此情况下,当代水墨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势头之猛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
当代水墨大火
自2012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但当代水墨却在此时开始异军突起,成为画廊、拍卖行、学术界以及收藏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有关当代水墨的展览也开始接踵而至。进入2013年之后,当代水墨的热潮在拍卖市场进一步放大。尤其是3月份的纽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和佳士得相继举办相关展览,使得当代水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国际视野。
在此背景下,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在2013年相继推出多个当代水墨私人洽购展,并且在春秋两季大拍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拍多件当代水墨作品,艺术家则涵盖了徐冰、李津、徐累、谷文达、邱志杰、姜吉安、徐华翎、郝量等不同创作类型和年龄层次的代表。其中,年青艺术家郝量的《寒林独立》更是在香港苏富比秋拍创造了256万港元的高价。其他公司也是如此,在2013年的春秋两季大拍中,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公司纷纷推出当代水墨的专场拍卖,均取得了良好的成交结果。
要说2013年的当代水墨拍卖有多火,我们可以从代表性艺术家李津在2013年的拍卖情况看得一目了然。2012年春拍之前,李津的作品在每季拍卖只有数件作品上拍,而2012年秋拍,李津共有29件作品上拍,成交27件,总成交额417.7万元。2013年春拍,李津上拍的33件作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1,167万元;秋拍中同样上拍33件作品,成交32件,总成交金额1,003万元。除此之外,在李津作品拍卖前10名列表当中,有9件作品都是在2013年上拍的,排名榜首的作品《民以食为天》更是在去年保利春拍中创造了368万元的高价,由此可见当代水墨市场的火热程度。
市场定位模糊
当代水墨符合当下时代审美趣味,在创作形式上结合了水墨和当代的双重语言特性,而在精神上更多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民族认同感和时代感方面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趣味,尤其是青年藏家的收藏趣味。但是,何为当代水墨?无论在市场还是学术上仍然还存在的较大的分歧。比如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中,上述当代水墨的作品均是放在“亚洲当代艺术”版块进行上拍的,而在大陆的拍卖中,虽然一些专场名为“当代水墨”或“当代书画”,但其中包含了很多近现代书画的作品。这种身份的不明朗使得当代水墨短期内很难以明确的专题形式进入拍场,还有待学术界和市场届的进一步梳理。
除此之外,由于当代水墨家创作时间长、创作数量少,且作品市场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出现藏家惜售现象,因此拍卖行很难从艺术家、藏家手中征集到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而且,当代水墨虽是市场热点,但目前而言价格仍然相对较低,这些都是当代水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李津作品拍卖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