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完美精致有时未必是好作品 藏家为何青睐工笔画礼品渠道有变:书画市场是否遇冷津巴布韦第二代石雕家在困顿中坚守艺术中国艺术区出路在何方用连环画演绎“海上记忆” 上海美协组织专家研讨尚扬:创作手稿,是生产之前的孕育缅怀朱新建 雅昌办“新文人画”展概念惹争议辽宁省美术馆举办全国获奖作者书法展工艺美术家、董希文妻子张林英告别仪式八宝山举行中国国家画院海外顾问研究员聘任仪式在京举行《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作者千叶成夫讲座央美举行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南通召开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4首展:"幽邃之地:郝量个展"第二届艺术院校师生北京园林写生邀请展北海公园启动天津画院举行2014新一批签约画家聘任仪式 津门书画家赴台载誉归 两地书画家进行了交流笔会扑克迷收藏扑克20多年 愿亲自设计“津味儿”扑克“佛首返乡 翰墨寄情”海峡两岸书画展在天津举行“佛像返乡、翰墨寄情”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举行天津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孙荣刚:首倡“伞塔论”百岁画家夏明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画家向中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书法家叶迪生做客天津美术访谈视频:著名画家向中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书法家王承尧做客天津美术访谈视频:著名画家陈钢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和·心象—书画联展”王其华等书画家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书法家况瑞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画家柴博森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画家琚俊雄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油画家王立宪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当代美术家张汝为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画家闫勇:艺术家的审美取向和判断力决定未来视频:程亚杰 不了解民族特色你很难成功著名书法家王承尧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第二届全国青年水彩展初评结果
 • [公告]“金陵文脉”国画展征稿通知
 • [公告]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复评结果
 • [公告]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发布2014...
 • [公告]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 [展览]美丽中国·当代水墨小品扇面精品展...
 • [展览]台北举行“闽台三杰书画展”
 • [展览]深圳艺术家陈湘波南通美术馆展作品
 • [讲座]第四届CAMS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培根名画8.65亿人民币拍出世界...
 • [拍卖]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
 • [拍卖]佳士得CEO:新的拍卖行动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艺品市场 >> 正文

完美精致有时未必是好作品 藏家为何青睐工笔画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3-23 23:48

《祥梦》
《祥梦》

《青花马》
《青花马》

《家》
《家》

  文/图  记者  许悦  实习生  程城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工笔画达到鼎盛。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涌入,当代工笔画家的创作与过去的工笔仕女、花鸟已大不同。2005年,工笔重彩之风在全国刮得正热。到了当下,无论是语言还是题材、观念,工笔画又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比如“新工笔”,它从美术界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不仅拥有一批风格明晰、创作稳定的艺术家,而且已经拥有形成系列的学术展览、研讨、出版梳理。

  翻看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数据不难发现,一些“新工笔”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上涨幅度已不容小觑。

  A“新工笔”迅速崛起

  以“新工笔”代表人物之一徐累为例,2012年嘉德“水墨新世界”专场中,他的作品《夜中昼》以149.5万元的高价荣登榜首;2013年保利香港秋拍中,他的《龙马会》以281.75万港元被一位古画收藏家竞得;2013年保利春拍中,其作品《向达芬奇致敬——天花》以402.5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其个人拍卖作品成交纪录。

  “新工笔”的迅速崛起,有人将其归根于整个当代工笔画板块的受热捧。

  事实上,与其说“新工笔”代表着一个工笔画的流派,还不如说它代表着目前为数不少的一群中青年工笔画家,他们正处于创作精力旺盛的阶段,其内容和技法上都对传统有所突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也最容易出精品。

  还有一个“成本论”的因素。相比写意画,工笔作品创作周期长,笔法、功力要求高,其市场往往供不应求,获得的长期回报也会相对可观。不仅如此,工笔画本身所具备的技术性使它可以更加直接地表达艺术情绪,也更容易表达当代人生存经验与视觉经验。精致、典雅的审美趣味也更符合当代审美。

  随着市场热度的升起,一些拙劣的模仿作品也开始混杂其中。模仿、学习一些表面性的东西是一种艺术潮流最容易带来的垃圾,这就需要艺术爱好者认真学习基本的价值判断,比如对工笔技法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包括对艺术家的深入了解等等。

  B“新工笔”是抱团取暖还是画坛新现象?

  主持人:美术界对“新工笔”的关注度近年来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的一个新现象。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工笔画达到鼎盛,《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许多留世画作成了标榜史册的作品。为什么会在现在提出“新工笔”这么一个概念?

  许晓彬:这是一种新感觉的工笔画,以南京地区最为活跃,多冠名“新锐工笔”的概念,强调在工笔画中出现的一些新锐面貌。“新工笔”的提出只是对一种新观念的一种表现倾向,我觉得这可能是对这种观念的一种探索吧。“工笔”作为一个绘画术语是在清代才出现的,以前也没有分得很细。我对目前这种“新工笔”有两种认同感,从技术角度上讲,新工笔在构图方式、色彩观等方面拓宽了原先工笔画的一些技法。但观念这种东西也是一直在变,它是不是有一种可追随性或有延续性还是值得探讨的。

  主持人:“新工笔”的画家群体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全国范围内,工笔画还有没有其他的流派?

  罗寒蕾:古代是以地域来划分画派的,比如长安画派、岭南画派等,那时候全国性的交流还是比较少的。现在反而越远的朋友越亲近,地域性已经不明显,流派就很难再根据地域来划分了。

  许晓彬:以地域来划分画派的这种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少,地域差距也会越来越拉近。原因在于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地域性已经不明显。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画家的作品还是会有其区域特色的。

  罗寒蕾:其实很多画家还是不愿意把自己归入某一个流派的。画家本身都太自我了,对任何艺术都寻求一个唯一性。艺术没有第一,只有唯一。当他存在唯一性的时候,这个艺术家可以说是成功的。所以,要把某个画家归入到某个流派中去,可能是以后美术史的事情了。或者是某些画家想利用集体的力量,组织某些活动,但过几年这些群体很可能都散掉了,只是暂时性的抱团。

  C 完美精致的工笔画有时未必是一幅好作品

  主持人:在近年来的艺术品市场上,一方面齐白石等近现代写意派画家的作品价格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何家英、徐累等人的工笔画也是一画难求。工笔画为什么会越来越受关注?

  罗寒蕾:工笔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工细。在现在讲究效率的年代,慢工出细活是有特殊意义的。

  常有人评价工笔画过于精美,像工艺品。我并不反感这类评价,相反,我觉得是一种荣耀。看看我国的工艺品,曾有很高水平,有些工艺曾经辉煌,却只是曾经,它们已经失传。非要变成古董才能读出辉煌,精美当然会成为无法延续的神话。

  许晓彬:工笔画雅俗共赏,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物体,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其特点是线条清晰,色彩明快,清新淡雅;又有富丽堂皇,精致工整,富于装饰的效果。工笔画是传统艺术加写实,通俗易懂。

  这跟时代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民国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写意画家?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那个时代不允许你有大量的时间来慢慢创作。工笔画的高峰出现在唐宋时期,当时的社会跟现在一样,比较稳定繁荣,给人们创造了能够坐下来创作的大环境。如张萱、周昉的宫廷仕女画与宋徽宗的花鸟画,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

  主持人:虽然比较容易被理解,但工笔画似乎普遍缺少人类社会的哲学思考或直接的批判精神?

  罗寒蕾:用一种艺术的种类来划分一群人,这是一种很有成见的做法。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没有界限的,只有很有勇气的艺术家才敢把憋在心里的话勇敢并且大声地喊出来,让大家有所触动。

  艺术分两面,有些歌颂光明,有些揭露黑暗。有内涵的作品必定拥有一定的经历,因为只有经历了黑暗才能体会到光明的可贵。例如我们可以从优美的话语中读出悲凉,因为它过于美好,反而让我们感觉到它的易逝;从黑暗中能读到勇气,因为黎明即将到来。不同作品不管是歌颂光明还是揭露黑暗,虽然角度不同,但其传达的东西都能直达人的内心。

  完美精致的工笔画有时候未必是一幅好作品。好的作品需要技和道的结合。但一个画家如果只关注技术本身,这同样也是一种勇气,尽管可能在钻一个死胡同,但把它凿通后就可能看到新的风景。作品不一定要有一定的内涵,一朵花,一个动物,不同人画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画也会看出不同的东西。工笔技法的华丽不是罪过,而工笔画也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好坏。通过题材和表现语言是不能去评判一个艺术的高低的,而只是创作者本身。

  近期部分“新工笔”画家作品拍卖成交记录(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

  拍品名称                      成交价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

  徐累《向达芬奇致敬—天花》    402.5万元      2013-06-03    北京保利

  姜吉安《巢》                  78.2万元       2013-11-16    中国嘉德

  崔进《祥梦》                  46万元         2014-01-06    南京经典

  徐华翔《暮色》                12.65万元      2013-12-11    北京传是

  彭薇《雪景》                  68.75万港元    2013-10-06    香港苏富比

  雷苗《疏影闲花》              79.35万元      2013-01-25    南京经典

  D 选择藏家,控制作品流向

  主持人:很多人喜欢工笔画,还因为工笔画的创作周期长,工笔画家远不如写意画家多产,数量少,预留的价值空间更大。你们怎么分配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

  罗寒蕾:在我的画室是买不到画的。我会通过公开的方式,比如拍卖、展览或其他的活动来寻找我的藏家,甚至会通过一些中间的机构,用比我自己售出的价格更低的价位来寻找合适的藏家,因为想让它走得远一些。就像自己的女儿,即使舍不得也得把她送出去,让她去见一些新的东西。我相信通过这些方式,这个圈子会越来越大,不会只局限在我的周围。

  许晓彬:工笔画越来越受到收藏家和投资者青睐,但工笔画的创作难度大、基本功扎实才能出精品,导致工笔画作品在市场中的流通量较少。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提高作品质量,在作品本身下工夫,艺术家只要保证作品的质量就可以了。

  主持人:艺术在于传播,优秀的作品需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认知、去接触。

  罗寒蕾:是的。我们的画展需要更多的观众,我们的画也需要有喜爱它的人去收藏。现在的很多画展,经常只是业内人士去看,我们需要那些非业内人士、喜爱绘画的观众去看。其实一幅画画完以后,就不是自己去欣赏了,而是要找到爱她的人,让她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宿。所以从这个心态来说,卖画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有时候我会在画框后面写上一段祝福语给我的藏家,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主持人:你的很多作品都以你女儿为模特,会不会不舍得把这些作品卖出去?

  罗寒蕾:舍得的。因为我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我很感激我的藏家。 

  主持人:上次采访谢楚余老师,他说因为自己的作品少,会下意识地挑选藏家,尽量把作品分配到香港、北京等各个地方,而不局限在广东,从而把收藏家群体扩散开去,你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罗寒蕾:我从去年才真正去考虑市场的问题,真正把我的画放出去,现在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我觉得谢老师还是挺对的,这样均匀分布还是不错的。

  许晓彬:我两年前就考虑到这点了,好作品需要展示给大家看,才有交流互动,才有进步。当一件作品完成后就被人看上,有时候是很舍不得的。但我认为作品的艺术价值取决于画家表达的内涵与意境,语言更贴近时代,更符合高端市场的审美。

  E 精细取胜的工笔画为何“越画越大”?

  主持人:在市场上,我们经常见到很多既跟现实无关,又跟传统搭不上边的工笔美女创作,艺术价值不见得很高,但价格还卖得不低。很多人一说起工笔画,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传统样式的牡丹和美女,对工笔画的理解其实还不是很到位。

  罗寒蕾:新一代的工笔画家都有一种共识,宣传得从自身做起,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工笔画。现代工笔画的题材是没有边界的,包容性很强。我既画平凡的人,也画美人。在我看来,美丑与品格无关,平凡与美丽都有存在的尊严。我愿在平凡里看到光辉,在美丽里看到质朴。

  主持人:工笔画讲究精细,但现在的工笔画普遍越画越大,一方面是作品的价格可以卖得更高,另一方面画大画似乎成为了彰显水平的一个手段。

  罗寒蕾:工笔画越画越大,应该指的是在全国性美展上的表现,作品的确需要够大,才能吸引评委的眼球。实际上,工笔更适合画一些小尺幅的作品,既方便收藏也方便观赏,我自己现在是越画越小。画越小其实难度越大,那些人物的脸部、眉毛,都是用一秒钟几百次心跳这样的频率去画的。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在画小画。

  许晓彬:小画展现大场景,讲究笔头功夫。但在全国美展上,的确是作品大一点,评委才会多看几眼。

  至于大画更值钱的质疑,其实真正的画家,一幅作品该画多大,很多人都不是以价格来衡量的。好而精的小画,有时候比大画还要贵。这要看画家如何对待这个问题,随随便便的一幅画,画得再大也没有用。画家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粗制滥造可能存在,但真正的画家心态绝不是这样的。

  F 模仿太多,个性太少?

  主持人:现在美术界模仿抄袭的现象非常多,评委认同的作品或者市场走向好的,很多人都会去跟风。模仿的东西多了,个性似乎就少了。

  罗寒蕾:张爱玲说: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你觉得那个东西很好的时候,你才会去模仿。被抄袭的那个人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别人在免费帮他宣传。

  所有人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总免不了要去模仿,这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坏现象。只要是成功的画家,必然会有一群追捧者,有一群模仿者。有时候抄袭也是一种临摹,随着不断的临摹,就逐渐有自己的东西出来了,那他就成功了。

  特邀嘉宾

  嘉宾主持许悦、程城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涾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叶永青与“时间的小偷”:偷闲画点真东西
• 藏家20年前广州淘来清代莘田铭文端砚
• 古书画投资与无款字画藏家应当怎样起步?
• 天津藏家袁洪瑢说收藏:放平心态 持之以恒
• 天津藏家袁洪瑢:收藏旨为纪念“最可爱的人”
• “今日丹青—当代工笔画研究系列展”在北京举行
• 工笔写意没有高低之分:收藏的关键看格调
•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绘画最怕匠气
•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纯洁”是最高审美境界
• 津门筷子藏家王少柱:一代接一代传承筷子精神
• 津门筷子藏家王少柱告诉你象牙筷如何保存?
• 津门藏家王少柱:收藏筷子 钻研“箸文化”
• 津门藏家王少柱:研究筷子文化 感悟筷子精神
• 津门藏家王少柱:筷子收藏 “筷”意人生
• 受家族影响的“藏二代”:中国80后藏家崛起
• 高居翰:写意——中国晚期绘画衰落的原因
• 管窥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及市场
• 现代工笔画院展前强化创作班招生
• 殷双喜:工笔画与现代性
• 现代工笔画大展启动 面向全国范围征稿
  • 方勇作品亮相智慧山艺术中心 方勇作品亮相智慧山艺术中心
  • 天津女书画家展力作 天津女书画家展力作
  • 马寒松画瓷 马寒松画瓷
  • 原·本无界柏瑞当代水墨作品展 原·本无界柏瑞当代水墨作品展
  • 梦玉、伯骧“神骏迎春”画展 梦玉、伯骧“神骏迎春”画展
  • 王学仲人文教育基金成立 王学仲人文教育基金成立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