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去年12月底,一家自称是第三代艺术银行的机构在广州挂牌成立。“艺术银行”是什么?对于圈外人来说,这个概念有点不知其所以然,更何况还加上了一个“第三代”之名。而对艺术圈内的人而言,对于这个“第三代艺术银行”的出现,却是有赞有贬。究竟什么是第三代艺术银行?记者就此专访了这一艺术银行的发起人江因风。
其实,艺术银行并非一个新鲜事物。
将艺术品作为商品经营
最早的艺术银行诞生于澳大利亚,于1980年设立,主要的业务是将艺术品作为艺术商品来进行经营,包括咨询、租赁、赞助等。
而在国内,最早的艺术银行在2006年诞生于香港。
就在去年12月中旬,一家名为南粤艺术银行的机构也在广州番禺的南浦仓文化产业园揭幕。
那么,在艺术银行风潮之下,这家对外宣称以向机构批量出租相对低价艺术品的“第三代艺术银行”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抑或只是一种宣传的“噱头”?
有画廊的经营者则表示,目前而言社会上对于艺术品的租赁需求并不高,而且艺术市场本身很小众,艺术品租赁从技术和手续上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徐子林则认为艺术品租赁业务在欧美一些国家都没有真正做起来,面临着租金、保管、修复和保险等诸多问题。
而支持者则认为,艺术品租赁是有市场的,让艺术品的流通有了一个新的渠道,而且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收藏家。
“第三代”只租赁不做买卖
记者:近来,艺术银行发展如何?
江因风:其实近些年来,全国也有不少的艺术银行出现,但是都没有做成功过。从种类上说,其实艺术银行有两种,一种从事艺术品租赁业务的艺术银行,一种是银行的艺术业务,以前的艺术银行大多属于后一种。
记者:为什么想创办一家艺术银行?
江因风:目前国内大量的收藏家、艺术家或者艺术机构的手上都积压了一大批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没法卖出去,但是如果能够将这些艺术品出租出去,就完全有可能将这些艺术品解套。
现在的情况是,艺术品的生产出现了比较过剩的现象,有些艺术品无法通过市场去实现价值。
另外一方面,市场上又存在着大量的对于中低端艺术品的消费需求。
在发现了这两方面的情况后,就会萌生要建立一家艺术银行的想法。
记者:出租的艺术品如何定价?
江因风:价格一般是在几千到几万元的区间内,对于这个价格区间的艺术品,其实市场上的消费需求量是最大的。我们推出的艺术品的租赁价格也很低,大概每年是艺术品价格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譬如一幅字画的售价是1000元,那么一年的租金大概就只是30元。
记者:艺术品的价格如何评估?
江因风:我们规定,所有艺术品的价格都是由我们来重新评估的,这种估价系统是艺术银行的核心。如果艺术品的持有人,不愿意接受我们的评估,那么彼此之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目前而言,我们针对的是中青年的艺术家,他们能够提供价位比较低的艺术作品。
记者:到现在为止,市场上的反响如何呢?
江因风:到目前为止,和我们签订合作协议的机构或者个人已经有几十个了。
记者:也有不少艺术圈内人士,对于艺术银行并不看好?
江因风:外界对于艺术银行的反对声音,还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很多艺术圈内的人士,他们也是把我们理解成为了国外的第一代艺术银行,第一代艺术银行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第一代艺术银行针对的都是高价位的艺术品,譬如古董之类的,这种艺术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很难为大众所接受。我们针对的是消费类的艺术品出租,不是收藏类艺术品。
收藏品其实是不适合出租的,而消费的概念与出租是相吻合的,收藏品的价格很高,而且只有进行了购买之后,才能称得上是收藏。
让艺术品亲民走进市场
记者:艺术品的生产方向也会因此而改变吗?
江因风:一直以来,艺术品的创作都是针对买卖和收藏而进行的,这是核心,但是我希望,通过艺术银行的运作,未来的艺术创作是围绕租赁来进行的。譬如会在选材和创作思路上,更多考虑租赁的需求,譬如把艺术品的耐磨损性考虑进去。
记者:你提出概念说,你们这是第三代艺术银行,能否解释这个“第三代”的内涵?
江因风:如果一些艺术品无法在交易市场上进行估价,但是可以通过租赁市场去进行估价,通过租赁对于艺术品进行金融化。所有权还是在持有人的手上,但是他可以通过转让使用权而获利。
艺术银行其实只是我所认为的第三类艺术金融的第一步,如果艺术市场还是像以前一样,通过艺术品的所有权转让来产生价值,那么就很有可能被少数人所操控,就如同经常见到的艺术品拍卖出天价那样。我们的理念是不再让艺术品高高在上,而成为一种可以为大众所接受,真正进入到消费市场中去。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价格或许有泡沫,但是房地产的租金其实却没有什么泡沫,却真正反映了房地产的供需关系。将艺术品转入租赁市场,恰恰就如同房地产出租一样,将艺术品的泡沫挤掉。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广州来创办艺术银行?
江因风:相比较而言,南方的艺术市场的泡沫是比较少的,心态也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