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2015年的艺术市场都难言乐观。刚刚落幕的2014艺术品秋季拍卖,龙头拍卖行的数据都比春拍时差了不少,所以2014年以来市场延续的“深刻调整”显然不会这么快结束。艺术家们、机构们,还有艺术服务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准备,勒紧裤腰带了!
首先看大势,正如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所说,当前中国经济走向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寻找到“新常态”,同样,正经历调整的艺术市场关于未来的“新常态”,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是一头雾水。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反腐败,艺术行情中的“非市场运作“明显要降温。加上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定了调子,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如饥似渴,股市等资本市场还在徘徊,过去那种“土豪钱”在市场里乱窜的局面应该不会轻易见到了。
严峻的局面下,是时候想想艺术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了。这些年,说起艺术品市场,每每抓人眼球的都是那些动辄上亿的天价成交记录,权威的调查数字也佐证了这一点,今天的艺术市场仍然被“二八定律”主导着,即80%的总成交额出自20%的艺术品,大体量的价格进出依然是扰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在艺术收藏、艺术投资和艺术消费三个层次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三驾马车需要并驾齐驱,尤其是艺术消费更要“快马加鞭”,走入寻常百姓家。
有专业人士一语中的:“真正考验艺术消费水平的是百姓家的墙壁”。尽管80后的青年艺术家,以及80后的新兴中产阶级日渐成为艺术市场的中坚力量,但望着自家的墙壁,多数人对于艺术品还是“爱也悠悠恨也悠悠”,在考虑是买一个肾6还是买一幅画时,前面一个问题的决定似乎更好下。
关键问题还是艺术消费并没有从市场中明确细分出来,不仅是价格上没有拉开,很多画廊还以丝网版画和衍生品来代替真正作品填补所谓的“艺术消费”市场。艺术家们对于自己的作品“被消费”还心存芥蒂,而中间生产环节也没有将艺术生产和消费有效的对接起来,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市场上到处都是卖不出去的画,一方面,很多人觉得自己需要的艺术形象在市场上根本没有。
好在从淘宝、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悄然上线,到“艺典中国网”、“易拍全球”等引来金融领域的风险投资,过去艺术家作品90%靠师生、校友、朋友等熟人关系推销的江湖气正在褪去,艺术消费开始出现星星之火,但渠道的开拓并没有消除忧虑。
原因很简单,首先艺术品还是需要靠线下活动推动线上交流;其次,目前线上电商的销售效果甚至不如线下画廊,艺术电商普遍举步维艰;另外,艺术消费本质上仍然属于“冲动性”消费,消费的成交,离不开线下品鉴、专业人士的销售技巧,以及相对符合艺术消费心理的消费环境,一个电脑和手机屏幕解决不了这些。关键是这些年,所有的市场都被“炒”坏了,当人们在谈论艺术品时,还在把艺术当成换取钞票的手段和渠道,那艺术消费就不是仅仅扬起鞭子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