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青州地处海(渤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便为九州之一。自两汉至明初,她作为齐鲁大地的政治文化中心,长达1400多年之久,一度是北方的文化中心 之一。
高铁驶入青州站,一长排的画廊宣传海报映入眼底,大红底色在明媚阳光照射下格外充满生气。随着人流走街串巷,老店铺,青砖灰瓦,红栏白墙,古式木质 板门,带有岁月包浆的青石路,还有古风雅韵蜿蜒十几里的明清古街道……除去外界赋予的“江湖地位”,她依然是我记忆中的模样,朴厚和谐,大气浓郁。
青州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青州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东夷文化”时期。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古青州城西北角的青州博物馆,是青州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的缩影。东汉 “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造像、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等等,既是镇馆之宝,也是青州悠久历史的传承所在。北魏至北宋时期400余尊精美佛教造像的出 土,是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被学术界称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其中,堪与维纳斯相媲美的单体菩萨 像虽两臂已失,但其清秀的面容,迷人的微笑,高雅的气质,富丽堂皇的装饰征服了众多前来观赏的人们。曹衣出水,瘦骨清相,青州风格,可见一斑。
作为古九州之一,青州历来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出现过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或暂住或祖居,都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女词人李清照、赵明 成夫妇在青州居住10余年写诗填词,蒲松龄更是与青州结下不解之缘。青州云门山、驼山、仰天山的摩崖石刻和石窟造像历史悠久,遍布历代名人手迹和优美的摩 崖雕像,见证了青州辉煌的历史。仲淹知青州的范公亭、明代恒王府的古牌坊、清代国老府的后花园……都是青州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青州的书画名人自古有之。 唐宋时期的青州版图,是青州历史上最大的时期。而相应的自唐五代至宋代,中国画经历了全面发展和繁荣,这段时间内涌现出了许多绘画圣手,五代入宋的李成便 是青州人。他在青州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其“北派山水”与青州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明代冯起震善画竹,刘珝“乱石铺街”书体独树一 帜,清代冀旭的芦雁、王曰叟的葡萄,民国初年的杨润初、焦旨白、张有光、刘子云、李佐金,当代的严边、丁宁原、刘国松……这或许就是青州人偏爱书画艺术的 历史渊源和文化渊源。
山东是孔孟之乡,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就有崇文尚礼之风,老百姓普遍骨子里对文化艺术有一种崇尚敬仰之情,寻常百姓人家,平日里写写画画, 逛逛古玩店,家中挂几幅字画,手里有几件老一辈留下的旧瓷片瓦并不是稀奇事,无论贫富与否,家里挂一幅书画,那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一种情趣,一种格 调。人们聊起书画便如醉如痴,如能得一喜爱书画家之佳作,那更是欣喜若狂爱不释手,或邀好友前去欣赏,或请一饭局以示庆贺。在采访中,青州宝瀛斋唐树良说 起:“我的亲朋好友中,有许多书画爱好者,每每周末或闲暇时,画廊相聚,一壶清茶,一杯水酒,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总也少不了书画这个话题。”青州人喜爱书画 艺术,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是一种近似于遗传的习惯,是性情中的潜意识。这种无意间的谈天说地,其实就是一种对书画艺术的探讨和研究,正是这种 自觉的收藏意见,造就了青州大批的书画爱好者,同时也为众多的画廊经营者奠定了基础。青州艺术市场的繁荣,与青州人对当代书画的偏爱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全 国书画家选择将青州作为自己交流和创作之乡的深层原因。
青州艺术市场的形成过程
青州城区虽然不大,但却拥有宋城书画艺术中心、青州书画艺术城、泰丰古玩市场、大明衡王城艺术品市场、北门里明清古街艺术品市场、青州君怡都书画古 玩市场等几大书画类交易市场和700多家专业画廊,基本上都集中在书画艺术城和宋城,每年来这里办画展的书画家不下5000人。走入偌大的青州书画艺术 城,诸多国内名家和当地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映入眼帘,画廊林立,目不暇接,这里是全国重要的书画交易聚集地,也是青州艺术市场十几年来年发展成果的见证,然 而许多画廊在起步之初却有点误打误撞的味道。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青州有人开始做书画生意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那时的原动力就是对文化艺术的喜爱。有喜欢的作品就买回家,当时古画相对较多, 当代画家的作品很少,其中北京画家作品更少,主要还是局限于山东省和青州的本地画家。青州历史悠久,出土传世的古董也多,以物易物现象比较多见,我手里如 果有什么东西画家喜欢,而我又喜欢他的画,一个合适的机会就交换了。人们从单纯的喜欢进而演变为收藏,并没有买卖增值的想法,也没有以此为生的念头。
90年代初开始,当时有些不很出名的画家来到青州,后来慢慢地名气大些的画家也来到了青州。据青州宝瀛斋画社唐树良回忆,“那时一般人都是以索要的方式收藏几幅当地的名人书画。眼界高一些的爱好者,选中了某位书画名家,由个人或单位出面邀请并安排食宿,然后由书画家写字或画画,走时再送一些土特产, 这已经让当时的书画家们很高兴满足了。也有爱好者提了礼品到书画家那里去索求的,那时谁会想到书画还可以升值拿出来买卖交易呢?这一时期还没有画廊出现, 都是裱画店兼营几幅很便宜的商品画,有些较为超前的书画家也开始走穴,但是战战兢兢半遮面,而且价格也就极低。那时买一幅中央美院教授们的作品也不过几十 元至几百元而已。”1985—1995年可以说是青州书画市场的初级阶段。
1995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古代书画愈见稀少,青州人便以敏锐的目光锁定了当代书画,这是青州书画市场形成的重要时期。当时国内许多知名 年轻书画家进入青州留下了大量作品,为青州书画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当代书画的货源基础。当时书画家几乎都没有走向市场,价格极低,于是,人们的收藏兴趣由此 而起,由少到多,由收藏慢慢拿出来买卖,以画养画,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随着藏品的增加和年龄增长,然后就开一定画廊,也便加入了经营的行列。
其实在青州有能称其为画廊的出现,是1995-1999年,据宝瀛斋唐树良回忆,当时有万年桥北边的决澜画社(经营古董古字画),还有在青州城里玲 珑山南路武装部附近有几家画廊,其中有艺隆斋(以做广告牌为主、兼营书画),宝瀛斋(那时叫大众集邮社、兼营书画)等,都分散在不同的路段上,并不集中, 不能称其为市场。直到2000年,钰铧文化市场的成立,青州才算第一次成立了市场,整个形成市场的时间约有15年左右。刚开始时不过五六家画廊进驻,到 2005年的市场高潮时,迅猛发展为30余家。当时的钰铧市场一度成为青州的书画交易中心,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其影响辐射至周边甚至全国,来自全国各地 的画廊业和书画爱好者们慕名而来,青州逐渐被行业内所熟知。其每年春节过后由画廊共同组织的“迎春书画展”也得以延续,成为青州书画艺术城的一项传统项 目。
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潍坊的第一批画廊正在起步,据潍坊画馆馆长傅小泉回忆:“早在1992年开始,我就请画家分批来潍坊进行笔会,1996年开始 正式经营潍坊画馆,当时是潍坊第一家正规意义的画廊,纯粹是做书画,没有其他。我从1996年开始就做一些大家的作品,近20年来,潍坊画馆先后第一次在潍坊运作推出了许多当代艺术家。潍坊画馆是1996年潍坊成立的第一批画廊,从1998年开始,又陆陆续续成立了一些,像沈学仁画廊、集文斋、铭昶画廊 等,他们那个时候还有一些其他的业务,当时潍坊也有一些搞文房四宝之类的地方,兼卖一些当地的书画家的作品,像集文斋当时就兼做一些文房四宝,后来大概是 在1998年的秋天开了画廊。”
其实,在青州艺术品市场发展初期也曾经历了一个盲目而杂乱的阶段,没有模式可以参考,只能慢慢摸索。那时人们对书画艺术领域知者甚少,许多初期介入 市场的青州画廊主人和书画爱好者来自于各行各业,有很多是从收藏起家,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公务员、退休领导、老板等等,并非个个是行家,不排除有些人的 目光停留在眼前利益,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名家赝品,但随着书画爱好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全国许多书画名家来到青州,经过接触交流和学习,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大 有提升,逐渐形成了渐为清晰的投资方向和学术标准,而作为经营者的画廊,也随之多了起来,渐渐有了些起色名气,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了相当的品位,积聚起 不错的信誉和口碑。
钰铧文化市场是青州书画市场发展的基础,它为青州书画市场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唐树良介绍说,“青州书画市场的真正发展壮大,是从 2006年开始,当时左景岳开发建设了现在的青州书画艺术城,钰铧文化市场的精英及青州的书画爱好者共计近60家画廊入驻。同时成立了青州市画廊协会,并 开展了许多有组织的活动。比如说举办各种展览,制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书画鉴定小组,联系全国各地的拍卖公司等等,使青州的画廊业由松散走向集约,由散漫 走向规范。”
2011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纷纷成立画廊协会、画廊联盟。在画廊数量已达数千家,书画产业已发展为当地文化艺术产业重头的山东省,为了更加规范 经营管理,“山东画廊联盟”于2013年9月4日在青州成立。青州的两家银行也开始注重文化产业,自2010年开始,由于画廊协会和艺术城的出面承责,先 后为画廊发放贷款给予资金支持,使资金短缺的画廊有了保障,这也大大促进了青州画廊业的发展。各地的拍卖公司也不断光临青州征集作品并敞开了青州举办拍卖 会的大门。2014年青州通过出台书画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成立书画行业党工委、编制发布书画指数、建立银企合作关系等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书画产业,青州书画产业步入新常态。
“青州现象”的启示
如今,潍坊及青州的第一批画廊从经营之初到今天已有二三十年光景,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青州画廊界很多都是子承父业,80后甚至90后都已介 入,最多的已有三代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前辈打下的良好基础,使后代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有几位当时最早从事此行业的人已是80多岁高龄。许多当年的第一批 画廊早已发展壮大,在青州起步,跨出青州,走向全国,他们践行的“青州模式”也跟随着他们不断进取的脚步渗透到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产业,得到行业的认可并被作为范本研究和借鉴。
回望青州书画市场的发展繁荣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版图正在发生改变的一个缩影,其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代的因素。潍坊包括青 州画廊在将目光锁定当代艺术家的同时,着力扶持70、80后等有绘画实力和市场潜力的青年画家,注重与本地文化氛围相衔接,做接地气的艺术经营。在画廊成 立之初的较长时间里,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他们一直和画家们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始终把握市场与学术的平衡点,这也得益于他们在起始阶段,以人品、画品为 标准的经营理念和对画家作品的学术判断能力。2006年成立书画城之前,青州市画廊虽然分散在不同地点,虽然每个人的眼光、喜好不同,但相似的经历和经营 理念,使得他们在面临市场调整的日子里,团体之间相互鼓励,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积极合作,寻求突破,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山东人性格中始终不渝的实干精 神,成就了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和繁荣的书画市场。
目前青州已经吸引了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北京、辽宁、吉林以及周边地区淄博、泰安、临沂、莱芜、东营、青岛、烟台等地的画廊经营者大量涌入,青州书画市场的聚焦效应初步显现,其一贯坚守的诚信经营集聚的社会品牌效应正在持续扩大。
心中的疑问正在慢慢解开,在这片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相互碰撞的土地上,一座匠心独具、人文荟萃的文化新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