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竹雕也称竹刻,在藏品中归为杂项,它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竹雕业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到明清时期,竹雕艺术达到了鼎盛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那时,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尤其是竹刻家与书画家等合作,促使了竹雕与书画、雕塑艺术的结合,导致了竹雕艺术空前发展。明清竹雕领风骚
早期竹雕目前已很少见,现在人们见到的大多为明清时期的竹雕。明清两代,不仅名家辈出,而且流派林立,也涌现了金陵派濮仲谦、方洁,嘉定派“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名家。细细欣赏明清竹雕,不难发现,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饰精美。
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具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兼用。据史料记载,明代嘉定派竹雕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等,其浅雕、浮雕、圆雕并用,刀法极为精巧,艺术造诣深厚。因此,嘉定竹雕艺术流派一直延续到清中期,后继者有数十人之多。
明代金陵派竹雕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这种雕镂技法不深但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却古朴有味,看似寥寥几笔,实则意境深远。像金陵派创始人濮仲谦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雕刻艺术家,他最喜欢使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
而金陵派竹雕大家方洁则最擅长刻竹,人称“方竹”。方洁最拿手的是,在竹臂搁和竹内黄上用阳文浅浮雕法,替别人刻肖像,面部用陷地浅浮雕,其余部分用阴刻。因两种方法配合得天衣无缝,所以他的这种“铁笔”堪称绝艺。与嘉定派华丽的竹雕风格相比较,更显得古朴雅致。可惜金陵派传承不旺,延续至清代能充分体现风格的高手寥寥无几。
嘉定派最早的创始人是朱鹤。在嘉定竹刻艺术中,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嘉定派竹雕至清代中期达到了黄金高峰期,嘉定由此被称为“竹刻之乡”。
名家竹雕受追捧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引入艺术拍卖后,中国书画和陶瓷成为了主流拍品,明清竹雕由于是杂项和“小器”,在拍场上未能引起人们更多关注。当时,国内上拍明清竹雕的拍卖行也就局限于翰海、嘉德、华辰、朵云轩等少数几家公司,即使是一些明清竹雕名家之作,也被书画陶瓷所掩盖,成交价格平平,超过20万元价格已属不错。
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艺术品行情大爆发,杂项类艺术品开始得到海内外藏家的青睐,其中,明清竹雕尤其是名家竹雕率先被海外市场挖掘,价格开始扶摇直上。例如,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推出的“清康熙竹雕留青山水人物图笔筒”,上有浙派名家张希黄款,最终以159万港元高价成交;2005年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清康熙竹高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上有顾珏、宋玉刻款,受到众多藏家青睐,最后被一藏家以高达1140.5万港元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是,2008年海内外艺术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但明清竹雕却显示了良好的抗跌性。如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的“好善簃竹雕珍藏”专场,上拍了52件拍品,总成交额达到1261万港元,充分显现出竹雕作品良好的抗跌性能。
上述可看出,海外市场明清竹雕价格十分坚挺,同时在海外的带动下,国内藏家也不甘示弱,不少大藏家纷纷以高价收购明清竹雕,致使其价格水涨船高。如2003年秋拍“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中推出了14件竹雕器,均为100%成交,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拍品,创下近10年来竹雕作品拍卖的历史最高价。其中,“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以264万元成交。另外,2009年北京翰海推出的“清乾隆竹贴黄刻云龙御题诗文长方盒(两件)”,经过各路藏家的激烈竞争,最终以天价985.6万元拍出,距千万元大关仅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