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陶瓷的发展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被认为是瓷器的故乡,英文中的“China”既表示中国也表示陶瓷。提起陶瓷,即便是广东人第一个想到的也有可能只是景德镇、宜兴甚至德化。
然而,前不久广东陶瓷艺术双年展开展,不少广东当代陶瓷顶级“珍品”亮相,让不少业内人士和收藏家都感到眼前一亮。近日,羊城晚报《名家话收 藏》对话中广东陶瓷协会的陈环、张智英两位专家以及广州大学的李劲老师,试图回答为何广东地区的陶瓷品种丰富,但是知名度和售价却依旧不高?
壹
广东陶瓷种类全国最多
主持人:很多广东人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广东陶瓷现在在全国的地位是如何。
陈环:概括起来说,就是广东陶瓷的产业规模大、陶瓷种类多。说产业规模,这里面既包括建卫陶瓷、日用陶瓷也包括艺术陶瓷。佛山陶瓷现在的产业规 模大概在800亿元以上,潮州的产业规模在400亿元以上,两者加起来超过1200亿元,整个广东省的产业规模占比全国超过35%。也是全国陶瓷的强省。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前潮州去评定中国瓷都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那是因为大家没有了解“游戏规则”,瓷都的评定主要考量几个方面,包括产业和经济规模、企业规模和数量以及创新能力等。景德镇一年的出口规模大概在几千万美元左右,但也只相当于潮州的一个企业。
主持人:那么种类多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张智英:现在收藏界都比较熟悉的包括广彩、潮彩、陶塑、瓷塑,还有通花、瓷花、朱泥壶、颜色釉以及青花瓷。可以说,全国没有一个省,陶瓷的艺术种类这么多。
另外,广东这几年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地方是传承人才方面。景德镇重视人才和文化,众所周知,中国陶瓷大师的数量景德镇是最多的,目前仅次于景德镇的就是我们广东。上一届中国陶瓷大师的评比,景德镇出了18位,我们广东是14位居第二位。
在省内来看,我们的陶瓷艺术在工艺美术大师中约占40%比例,可以说从业内人士来看,对于广东地区的专业人才还是比较认可的。
主持人:有没有具体哪一块的技术和艺术广东是特别领先的?
张智英:颜色釉的技术水平和品质我们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前不久的广东陶瓷艺术双年展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林礼腾就复活了“天目釉”的技术,展品非常令人惊叹。天目釉在工艺上比较复杂,有时候一窑甚至没有一个成品。
主持人:那我们跟景德镇等地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陈环:相对来讲,景德镇现在的龙头大企业比较少,国家扶持景德镇还是比较多的,但原来扶持的一些陶瓷厂逐渐式微。景德镇虽然品种单一,但是打的概念用得多用得好,这是他们的强项。
张智英: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一些陶瓷除了艺术性兼顾了实用性。比如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表演中国茶艺上用到的就是我们广东章海元设计创作的朱泥壶。
贰
广东陶瓷值得收藏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说广东陶瓷产业体量大、企业数量多,那么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广东陶瓷的收藏性到底强不强呢?
李劲:从陶瓷艺术方面来讲,广东综合来说是领先的。刚才也总结了,景德镇是瓷,宜兴是壶,但我们却有石湾陶塑、广彩、潮彩、颜色釉以及朱泥壶等多个品种,这是广东与景德镇、宜兴最大的不同。
但是我们看到广东陶瓷现在进步很快,比如大埔的青花,学习了景德镇的手法进行推动。虽然知名度稍微弱一些,但现在在工艺装饰和表现手法上都是不错的。
但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在法国见到青花瓷造型装饰都非常漂亮,很有独特的味道。但是凭直觉感觉不像是景德镇的出品,后来发现确实是大 埔的青花。这么漂亮的瓷器在国内反而没怎么见过,我后来了解了一下,有些企业完全不做国内销售,专门做出口,吸收、采用我国传统工艺,装饰手法,设计出具 现代风格的纹样。
主持人:从艺术收藏的角度来看,不外乎就是要工艺好名气大,那么工艺好在哪里,名气又如何大?
李劲:佛山拿得出手的石湾陶塑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已经有几十位,陶塑艺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手法上,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应该说这里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再说到潮州,通花非常著名。虽然德化通花也不错,但是很多工艺上和潮州有距离,这是因为潮州历史底蕴很丰富,丰富了本身的内涵。
手工艺方面,我们陶塑是完全手捏的,但是德化的瓷器90%都是注浆的。
主持人:这里就提到了陶瓷的手工艺在退化,广东会不会也有这种苗头?
陈环:广东也可能有,有部分年轻人可能有这种倾向,没有把手工用到极致。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的现象。比如我们的朱泥壶,制作手法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手拉坯。其实泥板成型和拉坯成型是两种不同的技艺,对朱泥壶来讲,手拉坯是很大的特色。
现代的科技可能弱化了一部分的手工艺的能力,但是个性的东西和体现技艺技巧的东西,我认为不能丢。
主持人: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广东这几年谈得比较多的都是日用瓷和建卫陶瓷,但是艺术瓷反而说得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陈环:我觉得确实阶段性存在这个问题。产业为主有历史原因,有一部分从事创作的艺术家去了大企业,但是后来也有人从企业里走出去。这里面其实就是历史的原因,很多的广东陶艺大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不过在企业里个性发挥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
李劲:其实广彩从逐渐式微到现在被更多的认可,影响力被活生生地拉回来,其实我们陶瓷协会做了不少努力,通过年青艺术家衍生出来新的艺术元素,才能保证艺术的传承。
叁
广东艺术陶瓷缺乏有力“推手”
主持人:广东地区的名人名瓷怎么样?
张智英:应该来说认知还是有的,但是系统的专业的资料欠缺些。
李劲:这恰恰是景德镇和宜兴做得好的地方,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和广东的地域文化相关。广东人不善于言表和包装,对于媒体的结合运用得也不够。很多的艺术家不会通过媒体和协会把自己的特色和作品介绍出去。
大家之所以觉得广东陶瓷没有景德镇的出名,其中有一个原因也是景德镇以前是官窑,影响度和社会认知度比较高,集中在一个点上,但是我们的亮点很多,就很容易分散掉。
主持人:广东陶瓷的规模大、亮点多,但是星星多了,月亮在哪里?一个行当和艺术门类里,总有一些名人要带着一大片的小师傅出来,对产业进行支撑,才能越做越大。
李劲:这正是我们欠缺的,也是我们主要努力去做的。我是80年代中期在景德镇读书,这么多年对景德镇瓷器观察,我觉得景德镇也是有遗憾的,那就是它的路真的越走越窄,以前很多做雕塑和彩塑的现在也都改做了陶瓷的彩绘,也许就是市场所需。
但它特别值得广东学习的地方就是,景德镇把艺术陶瓷产业化了,很多专业的或者不专业的艺术家参与其中,甚至有些跨界合作,整个工艺流程和产业链都很成熟,跨界合作也有了火花,那么社会影响力自然就上来了。
同样,宜兴也是类似的手法。但是广东地区的陶瓷艺术家在利用媒体宣传方面显然不是很擅长。
主持人:那么除了行业里共有的一些问题,还有广东宣传推广少,还有什么原因造成广东瓷器虽然亮点多但是名气不太大呢?
陈环:对比景德镇和宜兴两地,我觉得广东缺少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景德镇和宜兴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十分让人羡慕的。当然,地方政府对于 经济考量不同,但是我们也要探索如何支持我们的艺术陶瓷发展。第二点我觉得是广东的艺术陶瓷缺乏“推手”,就是包装和中介都非常薄弱甚至缺失。
现在专门做推广的非常少,广东这方面实在是太薄弱。这点我觉得不能怪我们的艺术家,是我们产业链没有形成好,专门做推广的人才太少。当然近几年,我们也看到一些收藏家的身影出现,带着艺术家的作品出来做活动、办展览,但总体来讲,还是幕后的推手少。
李劲:这点我也深有体会。广东的艺术陶瓷在推广方面远不如它的建卫陶瓷。佛山的建卫陶瓷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制度是很完善,反而是我们忙于创作的艺术家们,却缺乏一个渠道把自己的产品介绍出去,这点我觉得是社会上有责任去做好的。
肆
两大因素致广东陶瓷价格低谷
主持人:其实跟其他省市比起来,广东对于艺术品的投资介入都不算积极。因此有人就觉得陶瓷的价格走低是受到这部分因素的影响,因为资本不推崇?
李劲: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广东的陶瓷艺术市场最早出现,现在好几个知名陶瓷大师是从广东开始起家的,资金也是广东企业家、收藏家的。
但是为什么反过来,我们本地艺术家的作品没有起来呢?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艺术家自身梳理不够、整体风格形成和学术上的整理都不够,这几个不够很难形成鲜明的特色,那么也不便于媒体的宣传以及收藏家的辨认。
主持人:能不能举个例子呢?为什么觉得是个人风格形成还不够?
李劲:我去了某位大师办的展览,满满三层楼的作品摆满了,但是内行人一看这些东西就是有好的有不好的。为什么说好与不好呢,其实就是差异很大的 东西存在于同一个空间。我一直觉得一个艺术家做展览的时候应该展现自己风格最明显的作品,其他的其实可以放在一边,否则会影响收藏家的心态。
这一点,我们明显不如景德镇的大师。我认识的一些景德镇大师作品真的不好会自己直接砸掉,不进入流通领域。因为某些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位艺术家 出名了,但是以前有些卖得很便宜的不好的作品,只能自己默默回购收掉它们。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很多广东陶瓷艺术家们没有注意的事情。如果以很低价位卖出一些 不成熟的作品,那么个人风格和形象就受到了影响。
我始终认为,做到了一定高度的艺术家,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整体形象,作品风格要严格控制好,不成熟的作品或者不成熟的风格可以完全先放一放。
主持人:刚刚大家也都提到市场推广这方面,其实现在收藏家也很困惑,价格就是标杆,我们很多一些广东瓷尤其是石湾陶塑都太便宜了,你们怎么看?
李劲:市场推广真的太重要了。我们很多的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风格、元素、出处甚至手法上,都没有梳理清楚。我也遇到过收藏家们在询问,说某位 大师的作品确实不错,但是市场上既有几万元的,也有几千的作品,而且工艺品质看起来都差不多,只是一个盖章的戳不同,问我怎么选。
我觉得这真的不符合国际收藏惯例,我们国际上说的限量版一般不会超过20件,但是这种现象在佛山特别突出,同一个造型的陶塑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分为精品、原作、限量等等。这就让收藏者们无从选择。
主持人:有没有仔细研究过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李劲:我问过一些同行,说是要生存。但是我始终告诉他们,卖一个有时候好过卖一车。但是确实很多艺术家没有意识到。这除了艺术家自身的问题,也 还是陈会长提到的市场推广严重缺失的问题。如何完善市场推广机制、提高艺术家们梳理的意识,我觉得这都是今后协会可以努力的方向。
其实越便宜越没有人收藏。收藏家们会觉得便宜的东西没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所以艺术家们有时候需要自我规定,能够卖几万的绝对不能卖几千,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才有人追你。
张智英:现在广彩的价格基本上已经上来了,大师的作品一般基本上已经卖到了10来万元以上,但是佛山陶瓷还是在低位。
主持人:那么不同价位的广东陶瓷,要怎么挑选藏品呢?
张智英:前不久有收藏者相中了一件潮彩作品问我价格,我说人家的代表作可能要拿去评定省级大师的作品,他要求预定,我说了价位大概在10万左右,他嫌 贵,问我这位作者还不是大师为什么就卖这么贵。我就告诉他,工艺和手法的精湛也非常重要,能够体现价值。收藏关键是要看前景,是否有上升的空间,一个人今 天不是大师也许明天就是了,关键是这件作品是否是你认可的。
主持人:收藏始终是种情结,一个是工艺一个是名气,我们还有怀古的情结,这也会冲击我们新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欧洲皇家陶瓷也很精致价格也很高,这种现象你们了解么?
张智英:我觉得欧洲陶瓷的日用瓷做得相当漂亮,这一点我们就显得有些浮躁。
李劲:我觉得欧洲比较在意的是企业出品的品牌,而不是作者本身。但是欧洲瓷器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限量版,很精致不泛滥。我在国外行走多年,也见 过一些国家的瓷器工艺和品质,我觉得巴西的陶瓷艺术做得很好,手工艺价格卖得也高。所以我也一直鼓励我们艺术家们先把作品做好,不用过分担心市场,做得好 就有市场。(记者 戴曼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