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每年的春拍、秋拍是艺术品市场最热闹的时候。除了精致拍品外,成交价格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谈到艺术品市场时,拍品的成交价也往往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艺术进入市场便成为商品,便要遵循商品市场的规律,这是业界公认的法则。但艺术商品化与商品化的“艺术”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正方 艺术商品化是时代之必然
美国作家路易斯·海德在《礼物:创新精神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写到,“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商品经济时代,似乎没什么不能变成商品的。我们见证了前人认为属于文化共享范围的艺术和思想平稳地转变成私有财产,同时也见证了几年前不属于市场范畴的东西商品化。然而,艺术与艺术家的生存,依然是一对矛盾。或许,这原本就是天然难解之困。艺术家首先是人,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逃避不了的责任,很少有不需要纠缠于琐屑不堪的俗事当中的人”。
艺术历来被认为是神圣的,但艺术家首先要解决的确实是温饱问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商品化社会里,离开金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更遑论艺术创造。在艺术创造者的艺术创造仍然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时,艺术的商品化是不可避免的。“当艺术家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他们要被太多琐碎的事情分散精力。”一位画家曾表示。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劳动,而劳动就具备价值。书画作品通过交易体现其价值,艺术家获得相应的酬劳,这是商品化时代的必然。
反方 为金钱创作艺术将走向死亡
在礼品画风行的几年里,不少书画家顺应市场要求,高效率创作,短时间变现。作品题材、风格基本一致,其作品往往被销往各大画廊。质量无保证,但数量惊人。“那些不尊重艺术,靠临摹或还原照片似的创作的画家,最终是会被市场淘汰的。”多名受访画家如此表示。
商品化艺术是违背创作初衷的,创作的核心不是艺术而是经济利益。“艺术不能用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来衡量,书画作品不等同于机械制造出的狭义的商品。书画作品有其内涵,而内涵往往短时间很难被理解。如果以狭义的商品来定义书画作品的真正价值,就贬低了艺术。”书法家岳崇表示。
艺术评论家何怀硕表示,如今每个从事艺术的人可以自由创作,在商业化大潮下,艺术也被卷入其中。这是艺术有史以来巨大的、彻底的、难以抗拒与逃避的危机。艺术家的创作因为吃饭问题陷入“被动”,为金钱而创作,艺术便走向僵死之路。毕生主要从事中国艺术史特别是中国现代艺术史教学和研究的英国作家迈克尔·苏立文也表示,商业化因素对中国当代艺术造成了负面影响。(记者 傅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