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1月24日,新一期“王林时间”在湖南省工艺美术馆举行,来自投资、文化、陶瓷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参与了此次活动。会上,嘉宾们就“探寻文化与金融的融合之道”,即应如何借力金融传承我国珍贵陶瓷文化,利用资本力量将其做大做强展开讨论。
艺术品的产业化
急需新平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对湖南醴陵瓷最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一湖湘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还曾代表“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登上世界领奖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众多投资者将目光聚集到了醴陵这座江南瓷城。
与景德镇瓷器早已名扬中外不同,我省的醴陵瓷近年来才开始逐渐打开市场。对于醴陵瓷的市场化,由步步高与和李陶瓷共同创办的馨品吉于近年来不断做出尝试。
而如何让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产品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从而带来经济效益?不少到场嘉宾认为,为艺术品提供产业化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湖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省的文化产业总值约6000亿元,2015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668亿。华强文交中心董事长彭亮介绍,目前,艺术品的价值、价格由它的交易所决定,多次交易便奠定了一件艺术品的价格,银行根据市场接受它的价格进行评估,“一个将美术家、艺术家、艺术机构打通的第四方平台,能够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和技术,将艺术家和金融链接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认为,引导金融资本流向文化作品的平台、平台公司在未来较有发展空间,“当大量金融资本走向做文化作品的平台公司,势必引导文化产品的需求,特别是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将会带来现代的文化生活。”
真伪难辨、难以成规模交易
仍待解决
如何推进文化产品与金融之间的联系,长沙市收藏协会做了一些尝试。长沙市收藏协会主席彭军介绍,3年来,协会组织了一批收藏爱好者有目的地收藏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期间,彭军发现,艺术品收藏难以规模化,而这也导致了难以做大,做出大的影响来。
同时,艺术品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其在金融领域流通的一个症结,如何辨别其真伪,就连专家也难以“一锤定音”。曾担任过朵云轩总经纪人的专家祝君波认为,艺术品和金融之间密切的关系建立在经济发展货币量增加的大环境上,并不是要把艺术品做成金融产品,“因为金融产品要求非常公开、公正、客观、价格没有任何的异议,而艺术品的真伪、优劣、贵贱等问题均没有客观性,不能够用很简单的金融工具来处理。”
王林认为,虽然目前市场仍未找到一个顺畅的模式解决艺术品上市、打通金融与文化产业的问题,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必须打通,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飞得更高”,而由此,金融产业也将寻找到重要的引领点和经济增长点。
对此,工艺美术馆和工艺美术研究所负责人梁湘勇建议,金融机构可以从一件艺术品或工艺品的原材料资源稀缺度、创造它的作者的成长性也就是它的记忆度以及艺术品本身受大众欣赏的创意这3方面进行考量(作者 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