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一个态势,相对艺术品实体交易疲软,以“艺术金融”为概念的产品却层出不穷。艺术品金融、邮币卡、文交所非常活 跃。而在艺术品金融中,去年曾在证券期货市场上引发巨大关注的“金融杠杆”也冲入了艺术品市场,并在几个区域市场中有着不同的市场表现,在其“出生地”上 海表现得不温不火,但在青州几乎成为导致整个中国书画板块地震的主要推手。
业内认为,“金融杠杆”在艺术品市场的表现,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就像其在金融市场的表现一样,在中国艺术品金融风险未知、艺术品金融产品基础不牢、市场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的大背景下,“金融杠杆”已经成为市场影响力较大的不确定因素,这把双刃剑带给原本就脆弱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是福还是祸,确实需要整个行业的观察和监督,艺术金融的健康发展,长路漫漫。
诞生于灰色地带的“金融杠杆”
艺术品市场的“金融杠杆”概念最早诞生在国外,国内最早引入的是在上海。早在艺术市场如火如荼的2008年,上海的一些艺术机构便以“首付+资金垫付” 的方式,推出了一些利用金融工具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概念和办法。金融杠杆在中国出现后,较长时间内一直是国内金融监管的“灰色地带”。
据悉,在艺术品市场中使用金融杠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家通过艺术品机构、拍卖行了解到某件或某批艺术品有盈利空间,就会以企业经营的名义向银 行贷款,并拿贷款的一部分资金购买艺术品,“在艺术品市场向好的时候,尤其是前10年间,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换手率高,艺术品的价格每年上涨50%- 100%绝对不是问题,甚至还可能翻倍,与炒作获得的利润相比,他们支付的利息微不足道。”另一种方式是艺术品机构与银行合作,投资者购买该艺术品机构的 艺术品,可以在银行“按揭贷款”,一般是支付六成“首期”,再获得四成贷款。
作为“典型个案”的青州被誉为中国书画市场的重镇,大量使用杠杆是这个市场临近崩塌的主要原因。有行家告诉记者:“当地经营者的主要手法是从银行按揭贷 款买画、卖画,‘齐心协力’抱团‘包’下某个画家,一次性买入数百幅作品后炒高出售,当代书画‘大家’的作品因此被炒高到四五十万元一平尺。”这种炒作的 风险只能在市场不断高涨的时候采用,而一旦市场走低,价格下跌,买家失去信心不愿意接手,就使货源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资金链“应声而断”。
人才短板成重要制约因素
2013年后,在早期处于“灰色地带”的艺术品市场“金融杠杆”逐渐蛰伏后,一些地方银行如广州银行、山东潍坊银行等都相继正式推出了艺术金融杠杆工 具。记者发现,这些银行当初对媒体均表示:如今的艺术品市场与金融领域正在相互渗透,不少投资者都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取购买艺术品的资金,而银行也都在纷纷 寻求进一步介入艺术品市场的途径,因此,由艺术品抵押而产生的金融杠杆就应运而生。然而,两三年后,记者再关注这些银行相应的网页或者业务,发现几乎都处 于“僵尸”状态。
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如 工行、建行几大银行在艺术品贷款方面几乎可算是空白。因为对于这些银行来说,艺术品相关的业务占银行的业务份额极小,而承担的风险却较大,“主要短板是艺 术品相关人才的缺失,业务人员专业程度不高。”既没有太大的利益,又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很多银行近年来与艺术品的合作“浅尝即止”,往往只是针对大客户开 展艺术品鉴赏类的活动。
因此,如广州、山 东、广西等部分地区性银行小规模地进行了质押贷款的尝试,但却被多数业内人士形容为“看起来很美”。曾在某银行艺术金融部任职业务经理的王友平就透露,这 些银行推出金融杠杆的主要目的,也是通过当地较为庞大的艺术品市场吸纳资金。而当整体艺术市场行情不好、交易受阻,就有很大风险。除非机构愿意承接回这些 艺术品,银行才有可能“冒险”。因此,这些艺术金融杠杆工具的结果往往是当地的金融行业与其“绑在一条船上”,当行情受到挑战的时候往往只能以两败俱伤收 场。
广州银通总经理陈俊明坦言,如果艺术 品与金融能高度统一,经营艺术品有机会成功,所以重点在于购买的决策是否正确:“借鸡生蛋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成败不在于是否贷款,而在于投资者运用资金购 买了什么艺术品。用合理的价格买好东西,风险可控性强,出手能赚钱为什么不贷款?如果借钱买假、买错、买贵,肯定会失败。可惜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后一种, 最后就成了烂摊子。”
成功应着眼于艺术而非金融
北京天问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表示,艺术金融产品的成功运作需要良好的艺术品专业水准、市场和商业眼光。在管理方的道德风险无法有效控制和防范的情况 下,艺术品金融的收益很大程度上靠运气。中国艺术品金融的设计大多没有突出艺术品的文化精神特质,将艺术品视为和股票、债券一样的标的物和工具,较少考虑 艺术品文化属性和精神回报。如果简单地将艺术品作为没有精神价值的投资工具,那么艺术品的专业门槛和流动性显然存在较大问题。艺术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重要 区别在于它的精神消费和回报。而目前艺术品金融产品最大问题是主要以投资的财务回报为目标,投机性强,忽略了其文化精神特质。脱离了艺术本质的艺术金融产 品,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南辕北辙,买椟还珠。(作者 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