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在经历了持续4年的低谷之后,今年的春拍市场仍然在调整的大趋势下度过,“缩量减质”依然是各家拍卖的重头戏。然而,根据权威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对全球3500家拍卖公司销售数量的统计,上半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斩获了23亿美元(约153亿人民币)的销售额,继2014年之后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再次拔得头筹。而全球的拍卖公司在上半年总共售出25.2万件艺术品,总成交额达到65.3亿美元(约434亿人民币)。
西方:缺少大师杰作,但市场仍有活力
今年上半年的全球艺术市场,缺乏吸引世人关注的大师杰作。据Artprice统计,在西方艺术市场,超过1000万美元的作品销售额大幅下跌,这也导致全球艺术市场总交易额大幅下跌,其中两大艺术重地,纽约下跌了49%,伦敦下跌了30%,这两大艺术活跃地区的疲软也直接影响到全球艺术市场的总额,使得上半年的总成交额减少了1/4。
事实上,2008年经济危机给市场带来了持续的影响,艺术市场在2015年下半年已经放出了下跌的信号。然而,在2015年上半年市场上涌现了大量重要艺术作品,诞生了大量新的拍卖纪录,这也使得2016年上半年的市场出现了较大的落差。
然而,从Artprice的数据上看,西方市场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力。从流拍率上看,占据了两大拍卖核心的英美两国仍然保持着28%的流拍率,而市场普遍认为高于35%则将有危机出现,而低于25%则表明市场处于投机的状态。
除中国外,许多国家的拍卖成交额都处于增长趋势,包括增长12%的比利时、增长7%的土耳其和增长44%的瑞典,证明世界市场并没有受到英美两大国的影响。
解读:西方下跌,让位中国
对于中国重回世界艺术市场销量之首,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并没有感到意外,“近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在持续调整,但是也相对稳定,没有太大起伏,而大拍卖公司的销售额也一直保持在不错的水准。”在季涛看来,西方国家艺术市场销量的下滑和其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以及市场精品数量减少、价格下滑不无关系,“比如苏富比的人员流失、精品数量减少、单品价格下跌都直接导致了市场总额的下滑,可以说是他们上半年的成绩不好,才突出了我们的成绩。”然而,以2010年、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期的数据看,总成交额还要增加一倍,远超欧美,季涛也预测,“未来中国艺术品销售市场继续走高的可能性很大。”
而西方国家大师精品缺失的情况,在中国市场也所有体现,春拍中除了保利的《云中君和大司命》、嘉德的《局事帖》之外,同样缺乏亮点。季涛则对此持有不同观点,“和2013年市场低谷期相比,2015年六件过亿拍品已经很难得,今年上半年也有《云中君》等亮点出现。”季涛预测,今年秋拍乃至明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量不会出现太过明显的上升,但是人气会越来越旺,精品也会不断涌现。
提及内地市场流拍率较高的现象,季涛分析称,“内地拍卖行因为对市场把握不够准确,本着多多益善、增加买家选择的原则,拍品数量整体很大,就会出现流拍率高的情况。而西方拍卖行,上拍哪件东西前,就大概知道有什么人群会买。另外,内地的拍卖行市场竞争激烈,大家都在创新,但是也会导致流拍率增加,因为大家对于新品的价格没有太大把握。”
中国:总成交额增长,但流拍率高
Artprice的创始人兼CEO Thierry Ehrmann称,“由于中国经济的总体下滑,普遍认为中国相比美国在‘软实力’的战役中会败下阵来,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仍然以增加18%、总额5.7亿美元的销量重回世界榜首,这的确令人惊叹。另外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表现是,世界艺术市场正在逐步降低流拍率和保持交易增长的动态节奏。这两点都明确表明,与金融市场和普通投资相比,艺术市场依然具有调整和避险的作用。”
从相关数据看,内地拍卖市场依然处于持续调整的状态,流拍率达到64%,但中国总成交额却有18%的增长。而香港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核心地区,其艺术品销量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今年上半年也以接近10%的增长率稳定增长,推动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整体活力,帮助中国重获全球第一。(记者 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