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艺术品市场泛亚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下,中国、日韩、东南亚甚至印度等地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化的拍卖会和艺博会中同时出现,构成了亚洲艺术市场的交易矩阵。
以中国为例,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截至6月30日,2016年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244亿元,同比小幅下滑2.30%。在今年春拍中,中国艺术品在“量”方面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下滑,下滑幅度平均为15.42%。但拍卖数量的减少并没有与总成交额产生联动效应,2016年春季,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约为244亿元,同比2015年春呈现小幅下滑,幅度为2.3%。
部分大拍卖行成绩亦可圈可点,其中北京六大主要拍卖行成交额同比上涨约24%,香港4个主要拍卖行成交额亦同比上涨约5%。相比去年,虽然市场仍在调整中,但市场良性发展、向好转向的态势有所显现。
亚洲拍卖成绩逆市上升
据佳士得2016上半年报数据显示,亚洲地区的销售已占其全球总销售的28%,其中佳士得香港30周年拍卖专场以超过高估的6.31亿元港元的成绩收官。苏富比上半年的全球业绩虽然出现两位数下跌,然而亚洲地区却逆市上升,从3.82亿美元上升到4.61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
在法国,2016亚洲艺术品主题周完美收官,成功实现超过4200万欧元佳绩。其中波特尔珍藏、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喜多川歌麿的《深忍之恋》以74.5万欧元创日本版画拍卖世界纪录。
近两年,在香港地区的拍卖会、艺博会上,日韩和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明显增加,并且也得到了一定数量买家藏家的认可,但藏家出手仍较谨慎。从今年香港的春拍来看,共有14个艺术家的拍场新纪录诞生,其中有7个来自日韩,两个来自东南亚。
亚洲藏家表现活跃
近年来,亚洲收藏家在国际上的势头正劲。来自纽约的艺术顾问温迪·克伦威尔说:“亚洲藏家非常活跃我曾经从画廊中听到‘要维护好亚洲客户’的说法。”
法国某艺术品经纪人表示:近段时间,印象派、现当代、古典家具、装饰艺术、古董、设计、乐器等各个领域,以及各个价格区间,都不乏亚洲藏家的参与。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藏家刘益谦、王中军、王健林等在海外高调购买西方艺术品,一些新藏家也逐渐开启海淘模式。如中国新晋藏家曾强,在佳士得纽约春拍第一次出手就以330万美元的价格竞得伊夫·克莱因的《无题蓝单色画》。
巴塞尔前亚洲区总监、邦瀚斯前当代艺术部负责人任天晋表示,不少藏家在有了一定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积淀之后,开始买进西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且并不局限于那些让人熟知的名头,甚至对一些刚出道的年轻艺术家表示出充分兴趣。
在日本,同样出现了令国际瞩目的知名藏家。自2015年1月1日开始,日本将艺术品定为减价折损资产对象,对象从此前不满20万日元的“书画、古董”,转变为不满100万日元的艺术品。对于画廊经营者和藏家来说,这项重大的税制改革带来了利好消息,艺术品收藏在日本愈加受关注。
在今年的纽约佳士得春拍上,日本藏家前泽友作以5700万美元价格拍下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82年画作《无题》,他还拍下理查德·普林斯《逃跑的护士》、杰夫·昆斯《龙虾》、亚历山大·考尔德《Sumac17》,以及布鲁斯·瑙曼《Eat War》,总值达8130万美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苏富比全球拍场大力购买西方艺术的亚洲客户人数上升12%,在苏富比全球成交价最高的20件拍品当中,有8件由亚洲藏家成功投得。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表示,亚洲地区的中国买家,每年总量的增长达20%至30%,“亚洲藏家对于亚洲业绩的贡献不仅在于亚洲的拍场,带领亚洲藏家走出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