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从传统的藏家市场到消费市场,艺术品价值评价标准已经从作品是否为少数稀有,逐渐到是否有大众共享、参与价值培养的时代。
消费群体的变化
艺术品收藏行业中收藏群体在变化,以前我国收藏行业收藏群体大部分是收藏家,他们是中国收藏群体的主流。但随着近几年收藏事业的发展,许多行外的资本也投入到了收藏行业,他们将资金投到收藏行业,想获得进一步的回报。同时,许多企业家也在慢慢由普通收藏爱好者向资深藏家进化,甚至有很多企业家成为收藏行业引导者。于是就催生了艺术品价值的迅猛攀升。此时,社会资本成为收藏品买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就是收藏群体的变化。
此外,变化较大的就是交易方式的升级,以前收藏品、艺术品交易,大多是面对面交易;之后延伸到店铺销售;此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家开始在互联网上跑马圈地,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微消费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对实体店铺的交易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又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和宣传模式。所以说互联网技术或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交易方式的升级,相信后续还会有新的方式冲击市场。
国内市场的特性
目前,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规模与结构的双重推动下,市场转型的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收藏投资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市场行为;与此同时,收藏投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成为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可以说,收藏投资文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它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形成共同信念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不容忽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快速发展与转型的时期,其作用表现得尤为重要。概括地讲,优秀的收藏投资文化能够为艺术品市场的制度建立与完善提供思想、信念、规范等的支持,能够节约正式市场制度的运营成本,弥补正式制度的缺失与不足。同时,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体系,收藏投资文化的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管理部门对收藏文化创新所采取的激励措施与态度。也就是说,政府艺术品市场管理部门一旦出现“缺位” ,那么,其他非制度性收藏投资文化就会前来补位。特别是法律法规条文和制度,规定的仅仅是有限领域的交易关系的规范,而在法律、制度规范界定之外,收藏投资文化就会“当仁不让”“见缝插针” ,在艺术品市场制度的盲区地带发挥积极作用。而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收藏投资文化的缺失,最集中的就是体现为信用机制与环境的缺失,这正是收藏投资文化价值体系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这也是当下我们研究与探讨新形势下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文化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稳定期的新常态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历史可谓是源流久远,在长期的收藏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体系化、稳定的传统,这些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我们又不能不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市场规模的拓展,以及中国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知与接纳,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地位在国际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国际化与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国际艺术品市场的综合治理也越来越需要中国艺术品市场发挥更多、更大、更全面的作用。在这种大格局中,中国艺术品市场无论从市场体系、市场结构、定价机制与动力体系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逐渐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