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民国高密门牌
天津美术网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成为百姓新的诉求。这其中,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逢节假日期间,国内各大国有博物馆人满为患的景象屡见报端。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五千年来沉厚的文化积淀,国有大型博物馆所毕竟空间有限,能够有机会展出的作品除了少数精品之外,其他很多文物艺术品只能躺在库房中等待时机,而对于很多尚达不到文物等级却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小众藏品,则更难有机会博得一席之地。不过近年来,国家正在加强对民办博物馆的支持和帮扶,让一批颇具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民办博物馆赢得发展良机。其中一些民办博物馆开馆不久,便吸引了众多民众前往观展,受到广泛好评。
日前,河南郑州的民办博物馆人迎来了“重大利好”——依据新出台的《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他们将获得真金白银的补助和奖励。这是继洛阳、开封之后,该省又一城市出台政策、拿出资金支持当地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据介绍,河南目前有博物馆330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9家,并且形成了具有行业、区域特色的博物馆体系。“非国有博物馆的不断涌现,体现了公众对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说,在众多民间收藏家努力下,大量藏在民间的文物、艺术品走出“深闺”。康国义同时表示“鼓励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将目光转向民俗、艺术相关的主题,填补河南省博物馆门类空白,让更多的群众接受多样性、专题性、特色性文化的熏陶。”
而在“孔孟之乡”的山东省,民办博物馆同样呈现出百花齐放发展之势。如近日山东高密市夷安文化博物馆迎来试开馆。据高密市博物馆副馆长柳建明介绍:这家个人馆是由文化部门提供一闲置场所开办的,由收藏者唱“主角”,免费对外开放,收到良好效果,其展品皆植根于本土,与当地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如有一批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照片,能够如实复原当地的老城楼、老街区、老胡同、老牌坊状貌。现在有的胡同名字还在,但景观已不复存在,结合照片上的旧迹看新发展,真让人有隔世之感。据收藏者说这些照片有的是从国外拍回来的,当时高密一地驻有英、美、德多个国家的传教士,许多照片是他们拍摄的,他们回国以后,把照片带回各自的国家。柳建明表示:这些照片当地档案馆多无存,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资料的空白。展出的还有200种地方钱币,有打着当地戳记的银锭、银元宝,有标着高密字号的药房、布衣店、粮油作坊、糕点铺等所开钱庄发行的钱票,及印制钱票的木版、铜版和各式印章等。参观者面对面看了这些以前曾在本地域流行过、今日头一回见的实物,直呼开了眼界。其他展品还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土地契约、身份证、门牌(图1)、寺庙登记证(图2)等。有几本民国时期的证书上面落有一个县长的名字,叫“曹梦九”,传说此人习用鞋底惩治不守规矩之人,得外号“曹二鞋底”,根据此人编写的故事在高密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有些参观者来展馆,看了一遍不过瘾,会连着来看好几遍。说这些展品不板着面孔,有根系,与脚下生活的土地紧密相连,看后让人倍感亲切。据了解,现该馆正在上报审批当中。
对此,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类似高密夷安文化博物馆这种办馆模式很值得借鉴:一方面解决了公立博物馆展品不够丰富的问题,一方面又给那些有志于收藏、而苦于无力打造合适馆舍的个人收藏者一个展示藏品的平台。借用这个平台,把锁在私人“深闺”中的藏品请出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是尚佳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时也指出:要深入挖掘文物资源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治国智慧,拓展文物资源利用途径,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力度,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各方力量参与文物事业发展,积极开发文物资源创意产品,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健康发展,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河南山东两省的举措,无疑给出了良好的范例。(作者 王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