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香港,是众多国际、国内画廊汇聚的地方。今年3月的香港艺术盛会,齐集7家顶级画廊的H Queen’s无疑是最大的亮点,被不少媒体誉为“香港艺术新地标”!然而,在中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回首香港画廊发展的近六十年,绝非是一条能简单概括的坦途:从最早喧嚣的“古董街”荷里活道,到因租金高昂而被迫分散中环小巷的年轻画廊;后又因陆续进驻的国外画廊而汇聚毕打行、中国农业银行大厦;最终到如今更为集中的H Queen‘s……分散到聚合似乎是香港画廊缓慢行进却又难以违背的大势所趋。这其中,饱含艰辛与曲折,繁华与荣耀。
聚合1:繁荣了近四十年的荷里活道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推回到上世纪60年代,中环的“荷里活道”是无法绕开的第一个聚合点,成就荷里活道的是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天时: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大批资本家、商人南下香港,他们手中的珍品不少是系统性的家族收藏,伴随他们的南下,大量资金也涌入香港;再加上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大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应运而生。
地利:位于半山区的荷李活道是香港开埠以来的第一条街,而半山区是香港的英国殖民者以及西方来港者的主要居住地,原本居住于荷里活道的中国村民为满足外国人的猎奇心态,较早开始售卖古董;而荷里活道往东不远即为中环,聚集了各大银行、政府和商业机构,这些都为古董街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人和: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香港大批有钱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艺术品;70年代末国内文物艺术品交易放开,大量文物涌入荷里活道;同时,由不少社会名流、精英阶层组成的收藏组织越发活跃,间接促进了艺术品交易的兴旺。
有了这些“硬件”,荷里活道从一个小村落的居住点,逐渐变成了聚合大量古玩店铺的“商业街”,但不得不说,荷里活道早期的聚合,更多是一种商铺式的销售模式,离正规的画廊、艺术机构还有些距离。
荷里活道的繁荣时间不短,从60年代兴起,七八十年代渐入佳境,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高峰。1995年以后,随着国内兴起艺术品拍卖并管制文物市场,文物外流以及走私大为减少,古董店主们没有了以往丰富的货源,加之此时香港文物艺术品交易的重心逐渐转向二级市场,荷李活道盛况不再。
分散:拍卖挤压生存空间 高昂租金逼退年轻画廊
上世纪90年代末,虽然拍卖行也经历了令人沮丧的低迷时期,但在2003年之后,行情一路高涨,香港开始成为辐射全亚洲的拍卖中心。拍卖行的上升势头残酷地挤压了古董店的生存空间,现当代艺术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少画廊在慢慢摸索着转型的方向。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总监郑林表示:“2000年左右,香港当代艺术生态处于滞后的状态,格局比较小,只有汉雅轩等几个画廊做一点当代艺术,大多数还是以街头店面的形式销售一些传统绘画。”
但在香港观众还未完全接受现当代艺术之前,高昂的租金是横亘在前的现实问题,让不少年轻画廊对租金高企的地方“望而生畏”,香港画廊的格局悄然发生变化,分散的态势日渐呈现。
从荷里活道退出的画廊开始向荷里活道两旁的纵向小巷发展,一些新进驻的画廊也选择于此。在这些纵向的小巷中,路程距荷里活道大概两三分钟,而租金可以省约20%。但有得必有失,这些画廊普遍面积不大,租用的店铺显然不会考虑画廊展出的需求,层高都在2.5~3米左右。
坚守荷里活道的画廊:一画廊(Yan Gallery)几乎是荷里活道现在最为醒目的老字号画廊,老板方毓仁同吴冠中是世交,也是他画作的代理人,他的儿子方力申不仅是香港演员,也是颇能继承父业的年轻藏家;香港画廊主席李安姿开设的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兼营本地和国外作品;可以看到草间弥生和奈良美智作品的KumquatGallery;artsupermarket主攻一些大众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LaGalerie由法国老板经营,大胆经营摄影作品。另外,还有Stephen Mcguinnes 开设的万玉堂、Connoisseur Gallery等香港中青资历或以上的画廊。
荷里活道纵向小巷——
鸭巴甸街:时常做一些个性鲜明的冷门艺术展的Karinweber Gallery;鸭巴甸街和荷李活道交界的十字路口,专门经营当代艺术的刺点画廊Blindspot Gallery;经营亚洲当代作品的Shin Hwa Gallery。
卑利街:代理不少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精艺轩
奥卑利街:它算是荷里活道东侧的纵向街道,但距中环更近,汇集了数家当代艺术画廊:New Gallery、少励画廊(Schoeni Art Gallery)、奥沙画廊以及Parkview芳草地,它是北京的分店画廊面积很大,在香港极为罕见。
雪厂街:雪厂街距离荷李活道比较远,但也是一些画廊的选择之地。创立于1991年的香港季丰轩画廊即位于此。
此外,自上世纪80年代即成立的香港老牌画廊汉雅轩居于香港皇后大道中5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位于亚洲文献库楼下的空间,艺倡画廊则在2009年从中环搬至了香港仔。而在中环的兰桂坊附近也零散分散着一些艺术机构,如Wellington、Opera Gallery。另外,在湾仔、香港仔、黃竹坑、跑马地、沙田火炭和太古城也有不少零星散落的画廊。
聚合2:国际画廊西来 三个聚合点鼎足而立
2008年之后,香港现当代画廊数量开始上涨,更为抢眼的是不少国际画廊开始进驻香港中环。对于经营日久、实力雄厚的一些国际画廊来说,曾经困扰香港本地画廊的租金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中环是他们抢滩亚洲的不二之选;而香港本土的一些实力雄厚的画廊也对中环的地理优势有着清晰的认识。于是,在香港中环的高楼大厦中,画廊的聚合又开始不约而同地发生着。
毕打行——中环毕打街12号
毕打行建于1924年的、历史悠久的商业建筑物,传统英式设计,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二级历史建筑。
率先于2009年来到毕打行的画廊,是位于3楼的Ben Brown Fine Arts。“毕打行可以说是全中环唯一适合经营画廊的地方。”香港Ben Brown Fine Arts总监Andreas Hecker说。“主要是因为天花板够高,约3.8米,比一般大厦高约一倍。另外,香港人比较不愿意上山(前往荷里活道),当然你也很难要求他们去更遥远的香港仔或其它工业区,最好的地点始终还是中环。”
2011年,全球最负盛名的高古轩(Gagosian Gallery)进驻7楼,超大空间展现了国际一流画廊抢滩香港的决心和魄力,香港的分布是其世界版图的亚洲支点。
同年5月,汉雅轩也从皇后大道中5号迁进4楼。汉雅轩位于毕打行的面积约900平方英尺。当时市场估计尺租约150港元,与中环IFC写字楼平均尺价160港元相约。换句话说,汉雅轩月租达13万5000港元。当时画廊主人张颂仁直言,新租金较旧租金贵一倍,然而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转移阵地。
三家重量级画廊的陆续迁入,开始奠定毕打行在中环的特殊艺术地位。2012年4月,Simon Lee Gallery也按捺不住,迁入毕打行,与前三家比邻而居;5月,由林明珠创办的香港本土画廊艺术门(PearlLam)也落户于此。
随后,立木画廊(LehmanMaupin)亦成为毕打行的一员。齐聚六家画廊的毕打行几乎是那时香港的艺术地标,众多艺术爱好者必“打卡”的地方。
中国农业银行大厦——干诺道中50号
这里虽只有两家画廊,但知名度相当高:当代艺术的传奇、英国画廊白立方和法国顶级画廊贝浩登!2012年3月,白立方率先开业,以Gilbert & George作为极具特色的开幕首展;同年,贝浩登也顺利入驻。
和其他聚合点相比,中国农业银行大厦给了两间画廊更大的空间,比如白立方不仅坐拥两层展厅,而且在一楼拥有自己独立的敞亮门脸;贝浩登则坐揽无敌的维港海景和沿着落地窗的、人性化的阅读区域。
娱乐行——皇后大道中30号
2014年,来自纽约的佩斯进驻中环,通道式的展览空间虽然不算太大,但汇聚了佩斯代理的东西方艺术家精华。而毗邻佩斯、在同一楼层的还有比利时的阿塞尔维伍德画廊(Axel Vervoordt Gallery ),代理作品偏抽象风格。
聚合3: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H Queen’s
2017年,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的H Queen’s宣告落成,不同于以往画廊寻找合适的空间,H Queen’s从一开始就为艺术机构而设计:为画廊及艺商独家定制的运输装置和吊臂;可开合幕墙系统运送大型艺术品至各楼;楼高24层,每一楼层层高4.8米,均具有多功能间格及广阔露台,以满足展览及娱乐空间需求。光看目前进驻的7家画廊名单,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5~6F:享誉国际,与高古轩并列国际两大画廊的卓纳
7~8F:具有日本背景、独具特色的白石画廊
9F: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艺术门
10F:内地进军香港的典范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艾未未个展现场
11F:韩国首屈一指的“首尔拍卖”设立的展览空间——SA+Seoul Auction
SA+Seoul Auction展览现场
12F: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也是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先驱的佩斯
佩斯:奈良美智展览现场
15~16F:当代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之一——豪瑟沃斯
豪瑟沃斯香港新空间展览现场
17F:香港本土画廊的佼佼者——方由美术
方由美术:肖旭个展现场
截至目前,与这些知名画廊所匹配的则是同在一栋大楼的arbor、ECRITURE、Estiatorio KEIA、ICHU Peru、La Petite Maison等五家享誉国际的餐厅;瑞士高级钟表品牌“爱彼”;韩系运动时尚品牌MLB;备受年轻人喜爱的Vive Cake Boutique。看进驻HQueen’s的品牌名单,就像看到一支汇聚C罗、梅西、内马尔等世界顶级球星的豪华球队一般。而从H Queen’s往北走不远即为中国农业银行大厦,往东走100米,又是昔日画廊聚集的毕打行,新的、阵容更为强大的聚合中心已然在近距离中呈三角分布!
3月26日当天,一场巨大的艺术盛宴在HQueen’s拉开序幕:卓纳画廊展出德国摄影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Wolfgang Tillmans的作品;白石画廊将呈献美国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奇幻玻璃”;艺术门举行意大利艺术家Arcangelo Sassolino在亚洲的首个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出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个展;SA+Seoul Auction展出李禹焕和草间弥生一系列开创性作品;佩斯画廊举行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的个展;豪瑟沃斯画廊以美国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德(Mark Bradford)的个展开幕;方由美术展出中国艺术家肖旭的个展。
画廊观点——
这样的高密度聚合对观众、藏家来说自然是一件省心省力的好事,但对画廊来说,顶级画廊如此高密度的云集究竟有何利弊?扎堆的情况会否让画廊竞争趋于激烈?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总监许宇告诉雅昌艺术网:“展览的作品需要适当的空间,对于卓纳画廊的发展策略来说,它不会全世界遍地开花,开很多分店,更重要的是展览的品质,以及深度的推广和深度的项目展览。在之前,香港可以用的展览空间、画廊空间其实非常有限,而现在的H Queen’s大厦成为了非常特殊的画廊综合体,几家高级画廊聚合在一起,很像一个垂直的798。”
豪瑟沃斯香港画廊资深总监蔡荔馨女士和豪瑟沃斯香港画廊亚洲区资深总监郭慊慊女士对雅昌艺术网说:“香港中环寸土寸金的,没有一个崭新的空间可以像H Queen’s这样,层高到四米多,能够让你真正展示作品。我觉得开放文化和地点很重要,而且这个地方能够让很多国际大画廊扎堆,不是坏事,方便藏家和所有的艺术爱好者,一个地方可以看很多家画廊;对画廊来说,也方便和当地群体,比如藏家、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总监郑林认为,H Queen’s把不同的藏家、不同的地域的艺术家集中在一个楼,变成了集中体现核心的呈现。“虽然众多优秀的画廊云集,但只要有信心,只要有自己的专业角度,我觉得是一个互相促进,水涨船高的态势。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出好坏,如果大家都卯足了劲往好的方向去做,那么大家不仅都有成长,而且在国际平台上会增加影响力。”
方由美术的创始人梁徐锦熹觉得,艺术品交易必须做到成行成市,虽然H Queen’s云集了众多顶级画廊,但和高水平的竞争对手同场竞技,会更有效地提升自己,这是难以估量的无形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