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春拍的余温尚存,新一轮秋拍的战鼓又敲响了。香港会展中心位于维多利亚港南岸的湾仔码头旁,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可以一览海天一色的景致,只是今天到场的人对9月的维港早已非常熟悉了,他们在意的只有正在举行的香港苏富比(微博)晚拍。随着拍卖官一声落锤,赵无极的《1985年6月至10月》以5.1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亚洲油画世界拍卖纪录,也成为香港拍卖史上最高成交画作。而此时,香港佳士得也正在为11月23日至28日的秋拍做着最后的准备。
然而,这看似热闹红火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
一方面,颇有“江湖地位”的国际拍卖行在经历几年的调整期后,呈现出了复苏的趋势。今年的春拍,香港佳士得“十亿之夜”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波澜,如此高调有悖佳士得一贯稳健的风格。在4月份的春拍中,香港苏富比也有着不俗的成绩,总成交额36.4亿港元,是香港苏富比历史上第二高的成绩,还创造了20个世界拍卖纪录。然而另一方面,流拍现象严重。春拍中香港苏富比官窑瓷器专场流拍近30%,中国艺术珍品专场流拍率则高达50%。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的拍卖行情况则颇为严峻。
以北京今年春拍为例,包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中贸圣佳、北京诚轩、北京东正、北京华辰、北京银座十家拍卖行,拍品较往年有所减少,十家中仅有2家成交额增加,其余减少幅度较大。十家拍卖行的总成交额为85.1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春拍同比减少了8.74%,较秋拍环比减少24.94%。
虽然可以看到此次春拍涌现出一批新藏家,但成交额却不尽如人意,形势不容乐观。
画廊:光环退却,仍需培育
如果说拍卖行是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那么画廊则应该是艺术品市场的主阵地,即一级市场。在西方建立起的体系中,画廊通常为一级市场,即直接从艺术家手中取得作品以展览的形式介绍给藏家,而收藏家若想卖出藏品,作品就会再度进入市场,形成二次流通,进入二级市场。而拍卖行就是典型的二级市场。
事实上,本应该作为主战场的画廊,在中国却处境尴尬。在中国二级市场拍卖行先于一级市场画廊发展起来。这一现象,实则是为中国艺术品行业增加了不确定性。与中国其他行业有着相似的经历,中国的艺术品行业,有着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相较西方艺术市场几百年的历史,从一级市场的成熟到产生二级市场,中国大陆直到90时代初期,都没有形成真正的艺术品市场。当时拍卖行兼顾起了一级市场培育的功能,由于没有成熟的画廊代理机制,拍卖行只能直接向艺术家征集作品。至此,也奠定了如今中国艺术品一二级市场纠缠的局面。
虽然中国的画廊行业有着光鲜的表象,在2000年后也经历过井喷期。据雅昌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共计4399家画廊,其中近三成在北京。但实际上,从起步之初,中国的画廊行业就有着种种问题。北京798艺术区曾经就是这一现象的代表,近百家画廊聚集于此,形成艺术高地,仿若自带光环。记忆中2006年的798艺术区还是一个“如同乌托邦般”的存在。好景不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了一个分水岭,798逐渐变成了一个“文创园区”,画廊倒闭,艺术家撤离,都明确了798艺术区的没落。从中可以管窥到,目前中国画廊仍面临发展不健全,与市场脱节严重的局面,套利心太重,缺乏长期的经营与培育。
面对城市更新,古玩城该何去何从
除了有画廊、拍卖行,相较于西方艺术市场,古玩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独有的风景。不似“艺术品”如此有距离感,“古玩”更像是家中摆件,寻常物品。古玩城也远没有画廊那样有疏远感与陌生感。玉器、瓷器、蜜蜡,在艺术品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也不会受大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收藏的热门。然而,大约3、4年前开始,古玩城不再门庭若市,而是从冷清到逐渐消失。拆迁,成了许多古玩城的“宿命”。
上海最大的古玩市场在豫园,多宝楼、藏宝楼、华宝楼,从名字就透露着亲切。然而随着文物政策的放开,古玩市场却乱象横生,最终招致整改与拆迁。一位不具名的古玩商表示,最开始的时候,国内有许多旧货市场,喜欢邮票、钱币、瓷器的人周末会聚在一起,这形成了古玩的自由市场。后来由这批人,这个市场又逐渐形成了古玩城,一个更为有序的市场。而如今古玩城也逐渐式微。
古玩城今后会慢慢面临淘汰。那么下一步又在哪里?他表示:“最近我接触了一个新的产品,叫做宝库汇,我觉得宝库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
宝库汇,一个新的开始
据笔者的了解,宝库汇是由宝库文化推出的一个全新产品。目前还处于预售阶段,但已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宝库汇的营销负责人周铭表示:“目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会员,其中不乏业内行家及顶尖艺术家。”
该负责人介绍道:“宝库汇这个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整合了线上与线下的艺术品展示、交易、存储的各个场景。在中华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37、38层和B5,宝库汇会员能免费参观上海观复博物馆对中国传统文化寻根溯源;能参加宝库艺术中心定期举办的各类艺术展览与文化活动,与学术机构、艺术家零距离交流;能在宝库匠心馆观赏中国工艺大师们的原创当代艺术品;还能将艺术品存储在专业的第三方保管库宝库1号。如此丰富的文化场景在一栋建筑中完美呈现,这对于我们会员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宝库汇的定位为会员艺术品的一站式流通服务平台。依托于宝库文化多年运营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宝库汇将为会员提供艺术品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易场景与交易模式。区别于传统线上线下割裂的艺术品销售方式,这个首个位于上海中心的宝库会员艺术品展示中心将借助上海中心每年逾2,000,000人流为其展厅导流,更将借助库拍APP为其打造专属的交易小程序。据库拍的负责人韩颖透露,库拍自2016年9月上线,短短1年就累计拍出1万件拍品,交易额突破1亿人民币,注册用户超百万。
艺术品电商传统的“商品陈列式”销售也将成为过去式。专业的艺术媒体新浪收藏将助力宝库汇艺术品的销售。新浪收藏作为新浪旗下的文化艺术领域的权威媒体,提供书画、瓷杂、玉器、红木等各类收藏资讯,拥有超过400万粉丝,页面浏览量更是达到日均300万。新浪收藏将为每一位‘宝库汇’会员开设专属频道,会员将依托新浪收藏的渠道力量,实现传播裂变,增强会员品牌影响力。
艺术品展示与交易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存储。依托宝库项目自身的优势,宝库汇会员还将享受到具有专业艺术品存储标准的“宝库1号”为其提供保管箱服务,使艺术品得到周全呵护。
可以预见宝库汇这个平台将为艺术品行业吹来一股新鲜的强风。
创新模式,未来可期
笔者认为相较传统的模式,宝库汇的优势除了依托宝库文化已有的资源外,其最大的亮点在于线上线下场景联动的O2O创新交易模式。
正如上文所言中国的文化艺术品行业从方方面面都面临着行业升级调整的阵痛。许多机构都尝试改变,国家也明确提出了政策。国家提出“鼓励民间收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上海的文创50条中也明确指出,鼓励艺术品业态创新,重点培育在线艺术品展示、交易、拍卖、定制等新业态。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数据中》中亦指出:2017年度国家拍卖会场次在20场以上的11家企业基本都从事网络拍卖活动。网络拍卖逐年增多,不断促进市场活跃,并向大众市场渗透。
由此可见,无论是政策的方向还是市场的反馈都显示出宝库汇这一产品,符合中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规则,有其可行性,促进文化消费。希望宝库汇的未来能如一位创始成员期望的那样:“为艺术品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态圈。”
中国艺术品市场该如何走好下一个十年?或许宝库汇能给出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