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科隆艺术展艺术总监丹尼尔∙胡格先生(Daniel Hug)
天津美术网讯 2019年4月11日-14日,第53届科隆艺术展拉开帷幕。作为唯一特邀中国艺术媒体,艺术中国驻欧洲特约撰稿人贾晓栋专程前往德国科隆,采访了科隆艺术展艺术总监丹尼尔∙胡格先生(Daniel Hug),并带来科隆艺术展现场报道。
科隆艺术展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当代艺术展,由Hein Stünke和Rudolf Zwirner于1967年创立。1960年代,西德经济繁荣,继而带动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新一代德国艺术家和艺术品收藏家都需要一个全新的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莱茵河畔的科隆自然而然地成为这种趋势的选择。科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地理上连接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又有莱茵河提供的航运之便,自古以商业立邦,文化发展和经济实力都非常雄厚。二战之后,科隆成为西德的艺术中心,兼具文化和商业双重身份的科隆汇集了一批年青艺术家和艺术品收藏家,而画廊是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媒介。
1967年9月15日,由画廊主Hein Stünke和Rudolf Zwirner组织的「科隆艺术市场67」在科隆的Gürzenich大厦举办,专注于经典现代艺术,战后艺术和当代艺术。每年4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00家专营现代当代艺术的画廊云集于科隆,参加科隆艺术展。自从2009年胡格先生执掌之后,科隆艺术展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顶级的现代当代艺术展,成为各大蓝筹画廊必须亮相的一站。
第53届科隆艺术展现场
艺术中国:今天是科隆艺术展的第一天,想必您的安排一定很满,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接受一家中国艺术媒体的采访。
胡格:谢谢光临科隆艺术展。的确,我们平时很少见到来自中国的艺术媒体,艺术中国是第一家。
艺术中国:今年科隆艺术展共有来自25个国家的177家画廊参展,有多少家是首次参展?
胡格:今年有26家画廊首次参展。由于场地限制,科隆艺术展每年只能接受170-180家画廊参展。最近几年德国经济比较强劲,很多国外画廊申请参展,今年有96家德国之外的画廊参展。
艺术中国:科隆艺术展中的“NEUMARKT(新市场)”版块有来自5个国家的13家的年青画廊。科隆艺术展为什么会专门设立这样一个版块?入选这个版块的标准有哪些?
胡格:尽管“NEUMARKT”这个名字是我在2017年重起的,但科隆艺术展从1980年代起就有专门的单元支持年轻画廊。“NEUMARKT”是德语,但和英语很接近,大家都能理解。随着科隆艺术展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影响力的增加,我们筛选参展画廊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包括“NEUMARKT”版块的年轻画廊。最早我们要求年轻画廊至少成立三年以上,后来提高到七年,现在是十年。
艺术中国:为什么是十年?
胡格:从艺术市场周期的角度看,十年是一个周期。一方面,每十年会出现一批新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收藏家,以及一种新的艺术潮流,比如今年火爆的KAWS是在2011年Fort Worth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Focus」作品展之后,逐步成为新一代潮流文化的代表的。另一方面,艺术品交易市场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每十年就会有一批画廊在经济下滑中关闭。我们希望参展的画廊拥有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有追踪艺术潮流的能力,有发掘新艺术家的能力,所以,即使是“年轻画廊”,科隆艺术展依然要求他们成立至少十年。
艺术中国:从2009年起,您成功地将科隆艺术展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现代当代艺术展之一。您觉得这十年中,现代当代艺术市场都有哪些变化?科隆艺术展做了哪些相应的改变?
胡格:首先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现代当代艺术品交易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当我开始在芝加哥经营画廊的时候,我们要为艺术家的作品制作软玻璃照片,成本很高,但藏家可以用幻灯机放大所有的细节。我们必须绕着地球参加艺术展,可能一位藏家在A艺术展看到一幅感兴趣的作品,然后回家去研究这位艺术家,然后在B艺术展去同一家画廊,继续聊这幅画和这位艺术家,然后在C艺术展细细观察之后,把画买下来。现在,画廊通过邮件把电子画册发给藏家,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也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己,藏家只需要在艺术展上近距离感受一下作品,然后就可以决定购买了。
在购买艺术品的决策链改变之后,现代当代艺术品交易市场出现了第二个变化,就是逆全球化。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现代当代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全球化程度很高,表现为:国际艺术展往往会吸引来自很多国家数量巨大的画廊参展,因为所有的画廊都需要全球化的艺术展上亮相,而收藏家也会前往这些全球化的艺术展上购买艺术品。互联网普及之后,大部分画廊都不再通过参加昂贵的展览来展现自己,收藏家也无需追赶那些全球艺术展。因此,现在的艺术展都变得非常区域化。比如巴塞尔艺术展就开辟了香港展会和迈阿密展会。科隆艺术展就重造了柏林艺术展,通过柏林来辐射东欧地区。
艺术中国:2017年,科隆艺术展和柏林艺术展(Berlin Art Fair)结成合作关系,看上去两者有一些互补的关系,比如展出的时间安排,那么这两个展览会在市场营销,参展画廊和藏家和访客资源等方面互相分享吗?
胡格:事实上,科隆艺术展拥有柏林艺术展。2017年,在原先的柏林艺术论坛艰难维系的时候,我和柏林艺术论坛的管理团队和拥有者进行了很多讨论,并帮助他们。现在柏林艺术论坛改组成为柏林艺术展,从2018年的情况看,效果很好。地理上,科隆到巴黎和布鲁塞尔的距离,短于到柏林的距离。科隆艺术展辐射的是德国莱茵地区乃至西欧国家。柏林艺术展位于德国的首都,柏林在近十年涌入的年轻人非常多,他们正在形成新的艺术品购买力和艺术品位,所以柏林艺术展会更侧重于年轻画廊和新兴艺术家,此外,柏林艺术展辐射的是德国东部乃至东欧国家。
艺术中国:你不担心科隆艺术展和柏林艺术展之间有竞争吗,毕竟都在德国?
胡格:不担心,事实上,只有一家常年参加科隆艺术展的画廊在2018年转向了柏林艺术展。
艺术中国:现在世界上有大大小小很多艺术展,相比而言,科隆艺术展的“金钱味道”是比较淡的。很多艺术展都会采取一种更实用的态度,即,市场需要什么,我就推荐什么。你如何评价科隆艺术展采取的这种不太合潮流的理念?
胡格:首先科隆艺术展的拥有者是科隆会展集团,科隆会展集团是隶属于科隆市政府的,我们对商业和经济方面的考量比其他会展要少很多。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作为一个植根德国五十多年的艺术展,我们深知德国收藏家可谓是世界上最理性的收藏群体。德国人购买一件心仪的艺术品时,会先回家查清楚艺术家和这件艺术品的故事,宁可当回头客多付几千元,也不愿意冲动地当场“捡漏”。此外,和亚洲艺术品市场不同,欧洲艺术品市场非常地理性。当一个市场经历过几次牛熊转换,经历过打一折都无法出手的惨状,收藏家们买艺术品时就会非常理性。科隆艺术展上的大部分买家都是相对纯粹的艺术爱好者,比如成功的商人、律师、医生等高收入人群,他们可能每年会购买1-3幅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并且持有相对比较长的时间,甚至与艺术家和画廊主成为朋友。我对科隆艺术展的这种理念很满意,从参展画廊得到的反馈来看,他们也很满意。
艺术中国:今年的科隆艺术大奖(Art CologenPreis 2019)颁发给了Christian Kaspar Schwarm。这个决定有些令人意外,这是否意味着科隆艺术展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小型机构和个人收藏爱好者上?要知道,大型机构和富豪才是贡献成交金额的主力。(艺术中国注:Christian Kaspar Schwarm于2008年创办非盈利互联网平台“独立收藏者(Independent Collectors)“)
胡格:准确地讲,今天的科隆艺术大奖是颁给“独立收藏者”这个组织的。在过去的很多年,科隆艺术大奖都是颁发给对艺术市场有独特并且创新性贡献的个人或者组织,几乎没有商业方面的考量。“独立收藏者”是一个非盈利机构,为私人收藏家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但他们的网站上一个广告都没有。关于艺术品市场成交金额,老实说,各种艺术品市场报告里基于拍卖市场(二级市场)统计出来的成交金额,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长久发展和艺术本身的意义并不太大。
艺术中国:中国的现代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非常快,一个由年青艺术家,新兴画廊和新一代收藏爱好者组成的艺术生态系统正在形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现代当代艺术品市场十分开放和国际化。作为这个领域最资深的领导者之一,您对现代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收藏家和画廊有哪些寄语吗?
胡格:遵从本心。我们常说,购买一件艺术品之前,不仅要眼睛非常享受,肚子也要非常享受。眼睛享受就是视觉上吸引你,肚子享受则是这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的故事吸引你。这样的话,你把一件艺术品带回家,才能长久地拥有。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艺术品市场的惨淡景象让我记忆犹新。泡沫终究会消去,遵从本心的购买反而会带来长期的收益。所以当我在2009年接管科隆艺术展的时候,德国的现代当代艺术品市场是全球最先恢复生机的,因为这里的泡沫最少。(作者:艺术中国驻欧洲特约撰稿人贾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