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介子平(山西 太原)
陈继儒《妮古录》云:“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之中最相亲傍。”
书家之“镜”,帖也。
袁枚《随园诗话》载:“卢抱经学士,有《张迁碑》,拓手甚工。其同年秦涧泉爱而乞之,卢不与。一日,乘卢外出,入其书舍,攫至袖中。卢知之,追至半途,仍篡取还。未半月,秦暴亡。卢往奠毕,忽袖中出此碑,哭曰:‘早知君将永诀,我当时何苦如许吝耶?今耿耿于心,特来补过。’取帖出,向灵前焚之。予感其风义,为作诗云:‘一纸碑文赠故交,胜他十万纸钱烧。延陵挂剑徐君墓,似此高风久寂寥。’”
小学教科书选有《到期归还》的课文,说的是毛泽东借黄炎培字帖之事。黄藏有一本王羲之字帖,毛借阅之,黄对毛说:“只能借一个月,到期归还!”不几日,黄忍不住打电话问毛:“主席,我那本字帖您看完了吗?”毛对曰:“一个月还没有到,到了一个月我一定会按时归还!”一月到,毛把字帖包好,让警卫员把字帖送回:“一定马上就送到黄炎培先生那儿!”黄收到书后,想到自己打电话问书的事就不安。于是打电话说:“主席如果还想看,就多看几天。”“谢谢你的好意,还是按时还给你的好!”
写家之“镜”,书也。
曾国藩给家人信中曾言:“家中书籍,用心收着,一本不可遗失。有人借,当定限取来。近来积书家如浙之天一阁、昆山徐氏,断不借与人书,欲观者至其家观之,欲抄者至其家抄之。乱后旧书无版,即有新刻,字多错讹,书册愈旧者,愈当珍之,不可忽也,我回来赖此延年。此要务也。”叶德辉曾于书房最显眼处贴一字条:“书和老婆,概不外借。”
对书的珍惜,源于书的功能。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张潮则直言“书本草”。再则得之不易,郁达夫的“绝交世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尤能记述其难。郑振铎毕生藏书17224部,计94441册。他在《劫中得书记》中说:“苟力所能及,无不竭力以赴之,必得乃已,典衣节食不顾也。故常囊无一文,而积书盈室充栋。”在刻板时代,纵使富有者,终其一生,搜书寥寥。所以说,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即成文人理想。陆游云:“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左光斗云:“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梁同书云:“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纪晓岚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胡适也嗜书,书库5大间,连楹充栋,排列数十架。仓促离北平时,一生心血所致之藏书及个人文献全部遗留。书去之日,心意惘惘,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纽约立下遗嘱,第二条即:“确信中国北平北京大学有恢复学术自由的一天,我将我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不得已离开北平时所留下的请该大学图书馆保管的一百零二箱内全部我的书籍和文件,交付并遗赠给该大学。”在极为简洁的几项条款中,为藏书与文件立专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心有不甘不舍矣。
各花入各眼,高士高求,俗人俗购。菜刀之于厨子,是工具,剑之于侠,便不是,舟楫之于渔人,是工具,扇之于伶,便不是。常人不以为然之事,对于一些人则担心不已。镜之于美人,犹玉之于君子,虽说前者有形有象,后者无形无象,然俱在凤羽之来仪,心愿之向往。砚之于文人,帖之于书家,书之于写家,何尝不如此。镜,九天凉月鉴人,玉,冰心至清人鉴,砚与帖书,则自在如来心照。某一角色者,过着某一角色的生活,表达着某一角色的心愿,无极有极,逸气以滋,镜与砚,帖与书,皆各自角色的通灵之物。看山扶道气,意在无人觉,道在迩,何须求诸远?最是亲傍之物,阅世也阅人,阅人更阅己,化机往往生意,物我两忘,自然而然,妙理恰恰常伦,静水流深,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