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手段不断创新的当今时代,“小内容,大宣传”模式似乎成了舆论引导的通用宝典,如果吸引不了你的眼球,就想方设法震撼你的耳朵,只要能整出“动静”,不惜九天揽月、五洋捉鳖。
不久前,某媒体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某书家的某幅创新之作在某大奖赛中荣获重要奖项,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多位艺术大师在第一时间致电祝贺的报道。老天爷呀!何等才俊的何等神品在何等大奖赛中荣获何等奖项,才能得到如此众多艺术大师在第一时间致电祝贺!估计此奖当不逊于诺贝尔奖,此书家也足令“二王”折服、颜柳仰视,此神品较之《兰亭序》、《祭侄稿》也不在以下。高山仰止之余,笔者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惭。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用“揭露”更准确):奖赛系某县群众艺术馆主办,故算不得大;所获奖项系金、银、铜之后,与五六十人并列,故也算不得重要,更谈不上所谓在学术界的重大影响;至于获奖后大师们第一时间的贺电,都是作者在“第一时间”向列位名家致电报喜,得到的礼节性的勉励。那么,如此一则臆造的“新闻”何以竟能堂而皇之地在媒体醒目位置上刊登?潜规则之故也。
另据媒体载:某画家为寻找创作灵感,要重走玄奘路,并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南广场玄奘法师铜像前举办了颇具声势的“重走玄奘路,××画家西行记”启动仪式。但见启动仪式现场横幅招展,美女主持,粉丝献花,朋友叮嘱,路人围观,法师特送加持过的矿泉水,其热闹的场景,恍如唐王率群臣为御弟西天取经送别。媒体同时特别提示:“关注新浪微博画家××,参与互动。爱好书画的你可以和××面对面交流、提问”,并且,“画家××会在2012年行程结束后,挑选一位热爱绘画的读者向其赠送一幅小型画作……”读者未免疑惑:玄奘法师为普度众生而不畏艰难、远赴西天取经,纵使送别时万人空巷,亦不足以表达人们对此壮举的膜拜;但是,作为文艺工作者正常之采风活动,居然被烘托出“西天取经”的壮烈气氛,未免“秀”得可笑了。
艺术创作的灵感其实就是一只小麻雀,想捕捉到它需要精心酝酿、周密布置、长期静守,而踏踏实实的采风、深入生活,可以积累素材、补充养分、调动激情,正是捕捉这只小麻雀的好手段。寻找灵感的历程,应该是艺术家个性化的、孤独的探索历程,倘若搞得大张旗鼓、惊天动地,非但不能罗雀,反而会吓跑了雀。
当今是捉人眼球、震人耳膜的“吓人”宣传时代,这倒让我想起两句话:一句是西北民间俗语:“骑虎祭坟——你是敬先人,还是吓先人。”另一句是华裔法国大画家赵无极的心得:“一张画要可以呼吸;至于艺术家本人,最好斩去自己的舌头。”是呀,艺术家最终是靠作品说话的,你的作品不给力,纵然你浑身是嘴也没有用,更何况你对作为艺术品欣赏者的人民大众不敬反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