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林木
前不久,“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在南京举行。由于中国画画展在全国办展极为频繁,不仅各地在办展,就是以中国美协乃至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名义举办的展览也很多,故此展开展之时,笔者亦抱平常观展心态待之。但一进会场,不平常的展出效果,竟让笔者颇为感慨。
原来,这不是常规的到处可见的中国画展,而是五年才一届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举办的大型中国画展。该展从1993年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成立始办,到现在已经历了20年共四届,亦即每五年一届中国画艺委会,每届艺委会举办一次“全国中国画展”,到现在正好是“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20年才办四届,故这种中国画展当然不同于常规的中国画展。
而当我进入展场时,参展作品真把我镇住了:作品质量相当不错!而且还较为整齐,没有出现在一些展览上经常出现的质量太差的作品混迹其中的情况。仔细观展后,才发现了何以有如此整齐划一的高质量作品的原因。展览策划者的策展思路很精到。展览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特邀作品”,共95幅。特邀作者皆当代中国画界功成名就之杰出画家。既然功成名就,当然是有坚实功底、突出风格,为画界多年选择大浪淘沙后的精英作者,他们的质量易于保证。第二部分是“五年来全国性美展部分优秀作品”,共52幅。这部分作者虽不是功成名就的老将,但都是凭借自己突出的实力,以自己学术的探索和鲜明的风格而在各种重要的全国性展览中脱颖而出的中国画坛新人,亦可称当代中国画画坛之实力派人物。这部分凭实力进入的画家的参展作品质量当然不错。第三部分即“入选作品”,共61幅。这部分纯粹是从“海选”中初出茅庐的青年画家的优秀作品。这三部分作品实则构成了一个当代中国画画史上生动的“正在进行时”的序列展。即海选出的青年画家已经呈现出他们优秀的素质,如果他们的优秀品格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成功者会在屡屡参展屡屡成功之后进入第二个序列,脱颖而出成为被画坛关注的优秀画家。当这种一再成功成就已趋稳定的优秀画家其成就为画坛公认时,这种画家就会成为杰出画家而成为各种重要展览的“特邀”作者而进入画坛排序的第一序列。当然,画家们只有进入第一序列才有可能进入当代中国画画史。而功成名就的画家也只有那些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每一幅创作,在专业创作上做出前无古人之突出成就者才能成为当代中国画史之主角。
从这个角度看“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的策展思路。一方面它以五年来全国美展部分优秀作品的展出为上届艺委会工作的成绩做一完整的展示,呈现此届中国画艺委会承上启下的学术胸襟与气度;另一方面,这种老中青三代中国画画家们的集体展示,也可以从画家的角度呈现出当代中国画画坛的总体成就和中国画史中这一时代的基本格局。从参展画家构成的角度看,“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呈现的画坛风貌就不止是五年而是近二十年的时代风貌了。
这次画展,不论请出的“特邀”作者之作品,还是“优秀”或“入选”的作品,在技法风格上可谓百花齐放。亦如此届中国画艺委会主任龙瑞先生所总结的那样,本届展览“力求展示当下中国画创作与创新成果,并把当代中国画发展现状呈现给大家”。而“当代中国画发展现状”是什么呢?亦如龙瑞先生同时指出的那样,“中国画的各种手法探索和各种观念纷争,都在画展中得以表现,或观念,或材料,或抽象,或特技,或传统,或现代,或制作,或实验,或再现,或表现,或内容,或形式,在冲撞与融洽、解构与重建中,最终形成了当代画坛‘多元并存’的艺术格局”。
从此届画展208幅作品的多种风貌来看,中国画坛的上述格局是基本能呈现的。因此,从画坛风格风貌的角度,“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亦为我们呈现出当代中国画画坛多元格局的一个精彩的缩影。
此届画展在时代风貌代表性上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以外,还有本届展览在质量上的表现。此届画展,海选入选作品的质量不用去说,那都是年轻作者拼尽全力百里挑一的精心之作(顺便提一句,这届展览所有参展作品都不收藏),而“五年来全国性美展部分优秀作品”本就是历年参展作品中好中选好的优秀作品,质量当然上乘。比较让人担心的反倒是“特邀”作者。这些功成名就的画家经常把几乎任何展览都不当回事。久而久之,反倒担心这些名家徒有虚名,根本就画不出好画,反受年轻人鄙夷。但这次观展,发现除了个别名家仍有上述故态外,绝大多数的名家们都十分认真,这反倒让笔者有些意外。名家们的画幅也基本为六尺以上的较大尺寸,画得十分认真。像美协主席刘大为的《情系黄土地》,画幅在140厘米×300厘米,堪称巨幅大画,画面是著名画家刘文西深入生活的生动场面。冯远表现塔吉克人生活场景的《母子图》146厘米×116厘米,画面结构亦颇为复杂。吴长江表现藏族人民生活场景的《追牛图》亦是142厘米×356厘米的大场景画卷。龙瑞繁山复水的《燕山秋趣》233厘米×106厘米。就连80岁的袁运甫先生,其彩墨画《金色池塘》也是159厘米×103厘米的大尺寸。当然,画不以大小论高下。例如史国良30厘米×195厘米的小手卷《金秋》,小小的画幅中却呈现出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场景,那是下了大功夫的。
让人宽慰的是,名家们还真是名家。只要认了真,各自倒也是风格焕然,他们赖以成名的那套本事还是在的。这次展览,似乎给名家们参展开了个好头。李可染有方章叫“废画三千”,若真的到处是名家们的废画,不要说进美术史,恐怕名家本人也要成历史上徒具虚名的笑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