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特邀主持:聂危谷
主持人语:
1985年,李小山发表惊世骇俗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论,迅疾掀起了席卷全国媒体与学界的思想狂飙。正如本期栏目撰稿人之一,“85新潮”时期即与李小山打过擂台的丁涛教授回顾:“思想的牢笼一下被冲破,沉寂的画坛顿时燃烧、喧腾起来。……该文行笔犀利,挥斥方遒,且不说立论的是非曲直,单就效应考量,对于打破单调、警醒人们对中国画生态状况及环境的关注和思考,实具有号角作用。”尽管丁涛始终与李论唱反调,但认同其言论特殊的历史价值却也毫不吝惜笔墨。
时过境迁,不曾想28年来中国画反其道而“走向辉煌”。李论似乎不攻自破而屡被今日中国画坛诟病,小山本人也不断遭遇嘲讽式追问。我本欲请其为此专栏撰稿,小山兄虽无意再次涉及敏感话题,但他从未放弃早年所论。当今中国画坛之热闹非凡在他眼中不过是各种炒作生效。而我认为,中国画弹指28年所取得的成就,不能忽略当年李论醒世箴言般的棒喝。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今日中国画的问题:在以“主流”与“资本”双重权力话语为主导的多重诱惑与制约下,中国画家始终难以自由生长,遑论充分发挥创造性才华。虽不乏锐意创变的中国画家进行着艰难尝试,却更有众多左右逢源的中国画家,因循利益分割的诸种规定模式炮制艺术产品,因而中国画的类型化、模式化业已成为司空见惯而难以救药的时代顽疾。
正因为如此,如果说当年猛烈的反击未损李论的影响力,那么今日的冷嘲热讽仍然无损其警世作用——无论这一立论如何极端而又失算。我们不能抹杀其当年拨乱反正的文化批判意义,也不应忽略其反思今日中国画的史鉴价值。诚如左庄伟教授所言:“我们中国各界不缺歌功颂德之辈,唯缺敢于从另外一面思考、唱反调的人。小山素以唱反调著名于画坛。在他的反调之中有时隐含着某些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值得让听者思考。小山是个光明磊落之人、说真话之人。今天的社会,这样的人不是多而是太少。”28年来,不管人们以何等心态对“穷途末日”论耿耿于怀,这一事实本身便足以说明李论深入人心且发人深省。
随着国势昌盛而日渐抬头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正在浸染着敏感的中国画坛。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历程中已被解体的传统壁垒,正被“回归传统”者试图重砌。然而,且不说“回归”是否有开历史倒车之嫌,单看能否“回归”就成问题:中国画早已不再独具原本的自足性、纯洁性,而兼备了纷至沓来而又挥之不去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中国画与百年前相比,不仅艺术语言借鉴西画,而且教学课程至今采纳素描基础,创作内容与展示方式则更是远离传统(连篇累牍的主题性创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巨作、摆龙阵式的展览会等不一而足)。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这一现状,同时又没有办法挽回丧失殆尽的中国画传统的文化语境、表现形式、观赏方式,那么呼唤正本清源、重拾中国画核心价值,虽不失复兴民族艺术本源之美意,但真要做起来,恐怕也只能是蜻蜓点水的表面文章而已。
好吧,就此打住。不妨看看两位撰稿人就本期话题各有怎样独立的视角和见解。我的观点也将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