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王俭廷
我在近期《中国书画报》上读到几篇关于“风水画”的文章。蒋洪亮先生批评的是那些善于投机钻营,投人所好,只为赚钱牟利而坠入俗路乃至封建迷信的“风水画家”;彭利铭先生则是从艺术多元化、风格多样化的角度正面肯定了风水画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两篇文章各有道理,都讲得非常好。
不过,我是赞同并支持风水画的。我一向认为山水画家一定要懂点风水术。
风水术,作为一种风俗,其实是渗透着天地运行之道的大学问。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在天阔地远的茫茫自然界中,山丘冈峦、河流湖泊都是灵气运行之所,气乘风而散,界水则止。古人认为可以将气凝聚,使之不散,并且以水止气,这些方法就叫作风水。当今有一些学者指出,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学问,在此不必详述。我认为,所谓风水术,简而言之,就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论”。宇宙天体之本质在于一个“和”字:若天体星球不得其和,便有混沌;阴阳变易不得其和,便有灾害;生物与自然不得其和,便有枯萎;灵魂与肉体不得其和,便有死亡;国家与国家不得其和,便有战争;社会秩序不得其和,便有动乱;人与人不得其和,便有争讼;人与自然不得其和,便有惩罚。具体到我们所说的合乎风水,就是指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人类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善假于物,方能天长地久,国泰民安。我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风水术固然有玄虚、迷信的一面,但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却强调主观能动性、选择和改造,亦有其合理的一面。另外,我觉得懂点风水术将有助于画好山水画,甚至我们所讨论的风水画。风水画,便是强调画家的主观愿望和能动的笔墨诉求,它寄托了人类祈福攘灾、趋利避害、聚财减损等美好愿望。
物理通则画理通。比如,我们讲居住环境(一个村庄、一座小城、一系列建筑)的“依山傍水”,那正是风水术中讲的“后有靠山,以稳其势;前有流水,以活其脉;并靠灵气运行,来滋生万物,化育生机。”古代的皇宫,内掇假石山,外辟护城河,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以补真山真水的缺失。在风景名胜地,在新兴园林的开发建设中,更讲究“曲径通幽”“亭台水榭”“花木掩映”以及“借景”“借光”“借声”等等,既合乎自然生气凝聚交合之理,又合乎园林美学的藏露虚实之道,而且单从游览欣赏角度看,也倍觉精美别致,引人入胜了。风水术中还讲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指这四兽代表的山势互有朝拜、拱卫、聚合的态势,玄妙神秘是其表,而自然环境的宾主分明、高低错落、前境开阔、气场流通,力避孤山独脉、蔽塞拥堵、颓乱破漏等等,却有其合理的哲学底蕴与美学内涵。
由此看来,喜欢山水画创作的画家能懂点风水术,又何乐而不为呢?不是风水画不好,而是我们没有真正地发现并理解风水的奥妙。至于那些利用普通百姓的愚昧无知,靠画低俗的画作来宣扬迷信、骗取钱财的画家,那是一定会受到谴责和批判的。
我发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传世之作,大都是合乎风水术的。这些山水画,表现了山水的可观、可游、可居,而且山苍、树秀、水活、石润,展示了那种充盈着宇宙之气和人类高贵精神的宏大境界。在表现方法上,古人论画讲究“三远”(高远、深远、平远),除以泉瀑示高远,以云霞示深远,以烟岚示平远之外,要“远”得其所,可真是大有学问呢!比如,高峰与平台的布势、水口坡石的交汇、树木花草的掩映、村落屋舍的点缀、桥梁渡口的安放等等,都要力求经营得体,构图完美,又有着风水意义上的吉祥寓意,那才是令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杰作佳构。反之,如果处处呈现出一些不应有的风水败笔,那首先是构图和创意上的失败,其次才是在笔墨挥洒间主观情致的失落。常见一些新潮山水画家,胸无点墨,却自诩巨手,不懂传统,肆意创新。为了追求所谓“视觉冲击力”,往往满纸是山,拥挤破碎,你也磅礴,我也磅礴,互不相让。结果呢?处处是山而无山。有的则是山如怪兽,有血口食人之象;顽石压顶,有气场堵塞之虞;乱云翻滚,有恶鹫扑兔之凶。还有的画家习惯在山水画中点缀村落屋舍,以体现人间生活气息,本意虽是好的,但往往在房前屋后不恰当地安插电杆、电塔和烟囱之类,恰似“针扎死穴”。试想,这样的山水画能受人欢迎吗?可以看出,我们有的画家还不具备那种包容万物并使之和谐相处的空间意识,还不具备那种能够做到境随心转、笔为心役,驾驭山川风物,纵横捭阖的智慧才情。因此我建议山水画家们,要在实际观察和写生中,认真体悟山水,理解画道,即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在自然界中,好的山川风物,恰如经书上所讲,往往是曲折回环,和谐共容,宛如有一个大人物在指点:群峰簇拥,朝拜拱卫,而不是逆反散乱;水势缠绵环绕,而不是直冲狂泻……
巧得很,古今许多山水画论讲的也是这样的道理。笔者正看一部《马骀画宝》,当年上海美专教授马骀先生对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技法在书中备述其详。其在《群山环抱画法》中讲:“凡画山头,主山高耸,须要磅礴,群山环抱,俱朝揖主山,不可反背无情……”在《坪台画法》中讲:“凡画崇山峻岭,峭壁危岩,宜画一二坪台,以舒其气。坪台上面参差,笔画需要贯气,左右不可画断……”可以说,这些论述不仅是精于画道,而且是深谙风水术的。在画家所熟知的《芥子园画传》中,也有关于绘画的“十二忌”:如“布置拍密”“远近不分”“山无气脉”“水无源流”“楼阁错杂”“境无夷险”等等,所讲的,也正是风水之大忌。
是的,山水画家,包括风水画画家,应表现大自然中最和谐最美好的一面。奉劝那些热衷于画风水画的朋友,画的水平高低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不要迎合庸众,迁就低俗,借迷信发财。一入魔道,便成凡手,偶染俗病,医治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