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 [公告]“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初评...
- • [公告]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
- • [公告]人文正脉——《王伯敏画集》征稿公...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赵宏庭
经历的几件小事,促使我写了这篇小文。
在一次酒局上,我听到两位老板互相交流对书画收藏的看法。那位自称资产过亿的大老板说:“我结交过的名家多了,经过我手的字画更多了。其实字画那玩意没啥用,要不是为了交朋友、办事送礼,白给我都不要。”那位自称资产十几万的小老板说:“我是真喜欢字画,但没钱买。像人民大会堂里面的字画咱弄不到,跟那差不多的能整几幅也行。花钱买我还不太认可,最好是求人写画。”大老板说:“花俩钱买些大名头的作品值得,千万别买那些没名的,送人拿不出手,留着也没用。咱这儿所谓的名人把自己的东西还当回事儿呢,我从来不买他们那玩意儿!”小老板说:“你不差钱儿,能买到好东西。咱是小本儿经营,买不起大名头的东西。求人仿写仿画一些名人的字画,既省钱又能装门面,比花冤枉钱买本地所谓名家的字画强。”二人说来说去,要点有三:一是不管花钱多少,必须要弄名人字画;二是不论名人字画还是行货,最好是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弄到;三是乡贤的作品无论价格贵贱,一律不买。
还有媒体的朋友跟我说起过相类的事。有一位颇受当地买家追捧的书画家,应邀参加电视台录制的艺术类专题介绍节目。当时拍摄的镜头很多,可播出时却不是在专题节目里,而是混搭在其他节目里一晃而过,总共也没几个镜头。原来电视台的某些领导认为这位书画家不是国家级协会会员,没必要大力宣传。另一位书画家,先后在全国性展览和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展赛中参展获奖,当地报社记者采访了他。这篇专访在见报时却变成了边栏上的一条百字新闻。原来报社领导认为该书画家不是全国名家又不是什么大家,不够发专访资格,发个“豆腐块”就行了。
这些小事都反映了一些人“重国手、轻乡贤”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有失公允,而且不利于当地文化的发展。
纵观历史,多少乡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了国手?多少当时的普通画家却为后来人留下了名作?我国古代有荆浩、徐熙、黄公望、王冕、徐渭、龚贤、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现代有陈子庄、黄秋园、黄叶村等人。外国有梵·高、米勒、高更、塞尚等人,当今也一定有隐在民间堪比国手的书画家。
乡贤与国手只是一时一地暂时的界定,真正的结论要靠后人来做,绝不可以靠现在某些人的一己之见而厚此薄彼。我们应提倡“注重国手、不弃乡贤”。书画家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不可“文人相轻”。收藏书画的人也不要只盯着国手的作品,应该注重艺术本身,收藏那些自己喜爱、艺术效果好、价格合理的书画作品。媒体也不该只顾锦上添花,更要多一些雪中送炭,宣传国手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乡贤。从发展地方文化的角度看,宣传自己的乡贤可能比宣传他乡的国手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