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第三届桐乡廉政漫画大赛评选结果
- • [公告]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
- • [公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征文启事
-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杨卫列
8月28日的《中国书画报》刊登了古稀老人吴振祺先生的大作《简化字,何时入书法》,文章对当下书法用字求繁、求异、求旧,甚至求怪而唯独不求简的怪象提出了批评,呼吁让简化字走进书法。对此,笔者深表赞同。不过,在笔者看来,要想彻底改变书法用字的这一怪象,必须搞清楚怪象产生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一怪象的产生与当代书法家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密切相关。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主要有:繁体字是中华文明的根,使用繁体字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而简化字造成了中华文化的一种隔断,甚至可能彻底摧毁中华文化;繁体字造字合理,具备文化元素,而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面无麦,运无车,导无道,儿无首,飞单翼,有云无雨,开关无门,乡里无郎,圣不能听也不能说,买成钩刀下有人头,仑成人下有匕首,进不是越来越佳而是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黑还是黑,赌还是赌”;更有甚者,认为繁体字形态优美,笔画繁多,变化丰富,适宜书法,而简化字外形丑陋,笔画较少,难以变化,不宜书法。
其实,文明的传承与汉字的繁简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汉字只不过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和载体而已。假如真的因为汉字的繁简变化就可以导致中华文明的隔断甚至被摧毁的话,那么,我想说,中华文明已经被隔断甚至被摧毁多次了,因为汉字的发展本身就经历了多次简化的过程。而事实上,中华文明传承有绪,至今绵延不绝。而由繁体字造字合理,具备文化元素,并不能必然得出简化字造字无理,文化元素不丰富的结论。正如一些网友所言,汉字简化后,“护用手,爱有友,灶生火,龟有甲,笔有毛,宝有玉,众有人,网像形,灭无需水,呼吁有口,号非虎啸,体制为人也是为本,占为占有不宜单人,昼乃日出一尺高,虫不是越来越多是越少越好,而佛仍为佛,神还为神,信还为信,仁还为仁,善还为善,美还为美,福还为福,喜还为喜”。至于“繁体字形态优美,笔画繁多,变化丰富,适宜书法,而简化字外形丑陋,笔画较少,难以变化,不宜书法”则更是无稽之谈。繁简字有好多古今同形,那么这些古今同形的汉字到底是优美还是丑陋啊?如果“笔画繁多,变化丰富,适宜书法,笔画较少,难以变化,不宜书法”的话,那怎么解释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那20多个变化无穷的“之”字呢?
这一怪象的产生与当代书法家的创新意识普遍匮乏密切相关。创新意识是一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并超越前人的基本前提。但可惜的是,当代书法家是最缺乏创新意识的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知道片面强调继承,而且还为自己片面强调继承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即没有继承,何谈创新。具体到书法用字上,他们对简化字入书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抵触情绪,他们不但不愿意用简化字入书,甚至繁简混用也不予赞同。他们只知道照抄古人使用过的汉字,哪怕是一些异体字、旧体字、怪体字,甚至是错别字。他们常常为自己能写一些异体字、旧体字、怪体字,甚至古帖上的错别字而沾沾自喜,他们以为这样便是有学问、有文化。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其不无得意地问“我”:“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当代书法家在书写用字上的保守和冥顽不化,由此可见一斑!
有时,我就想如果我们的古人也像当代的书法家这样保守和冥顽不化的话,那后人能看到篆书法帖吗?能看到隶书法帖吗?能看到楷书法帖、行书法帖和草书法帖吗?估计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刻在器皿上或书写在纸上的甲骨文吧!因此,与古人相比,当代的书法家应该倍感羞愧,为自己的创新意识不如古人而羞愧,为自己生活在简化字时代而拒绝使用简化字入书而羞愧!
这一怪象的产生与当代书法家的创新能力普遍匮乏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汉字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由繁趋简的过程,而汉字的每一次由繁趋简都伴有流传后世的精彩法帖。如今,我们生活在简化字盛行的时代,理应为我们的后人留下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书写的书法作品。但让人悲哀的是,时至今日,简化字入书尚且争议不断,就更别说为我们的后人留下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书写的书法作品了。简化字真的不能入书吗?非也!简化字如果真的不能入书,那启功老先生的简化字书法为什么会独步书坛,备受世人赞赏?那些古今繁简同形且笔画很少的汉字为什么在古人笔下却能写得如此精美绝伦呢?其实啊,说到底,并非简化字不能入书,而是我们的书法家太缺乏书写的创新能力了。诚然,有很多简化字与繁体字同形,这些简化字我们的书法家可以从古帖中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但毕竟仍有相当数量的简化字与繁体字在形态上有所区别,这些简化字我们在古帖中是找不到完全一致的字形的。因此,写好它们,就需要我们的书法家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即字形组合能力、结构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不仅需要我们的书法家对古代法帖中的汉字了然于胸,而且更需要其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否则,除了返回书写繁体的老路,又能怎样?果真如此,当代书法家的确应该为自己生活在简化字时代而没有能力为后人留下简化字书法作品而倍感羞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