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艺术品保税交易 “文化硬手”还是“商业虚补”?拈花来拜饮湖师 刘子久与李叔宏的师生情缘著名画家史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著名画家史振岭:感谢天津的艺术家支持美协工作著名画家史振岭:尽毕生精力繁荣天津书画事业著名画家史振岭: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升华著名画家史振岭:花鸟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著名画家史振岭:大写意花鸟是自我心灵的抒发著名画家史振岭:天津本土画家对我影响最大八旬翁张联信历时仨月完成木雕“嫦娥三号”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分析:回暖尚需时日黄胄作品1.288亿成交 创今年中国书画拍卖纪录弗朗西斯·培根中国首展于南艺美术馆正式启幕2013第三届艺术水立方杯国际书画大展在京开幕炫像—张卫水墨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笔尖上的情绪 董子庄山水画展在汉方美术馆开幕吴龙元刻瓷艺术研讨会举办 被誉为津门第一刀组图:盘点全国十大美术馆21幅馆藏精品第三届中国(杭州)少年儿童绘画双年赛获奖名单过云楼藏书近日合璧展出著名画家史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用传统水墨写意当代人的精神——古风作品赏析水墨洇洇写天然 著名画家史振岭和他的花鸟世界高清图:旅美著名画家卢德辉绘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高清图:天津美术馆举办“红色经典—馆藏20世纪中国画展”高清图:“骏驰甲午—李澜画马作品巡展”启动仪式举行高清图:书画家方大开喜收新徒黄勤彬仪式在古镇杨柳青举行高清图:全国读书漫画及读书硬笔书法大赛作品展进大墙活动启动孙伯翔庞黎明王印强闫勇高清图:新当选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为“天津美术网”题写网名高清图:谦谦儒者 文人风骨—李毅峰中国画巡展青岛站反响热烈高清图:天津第七届水彩画展在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举行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初评...
 • [公告]第二届全国“读书”硬笔书法大赛征...
 • [公告]“天津东方杯”漫画大奖赛征稿
 • [公告]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初评入...
 • [公告]首届“金苑杯”中国时装画大展入围...
 • [展览]第七届具有收藏潜力的艺术作品展开...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瀚海2013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卖会场次安...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中国画写生观之要旨 从辞海写生释义不完整说起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11-09 12:57

    从《辞海》“写生”释义不完整说起

    ——中国画写生观之要旨

    卢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 

  画家张伟民严肃批评《辞海》对于“写生”这一绘画术语的释义,认为解释不完整,“不甚了解中国画本质的诠释,混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带有明显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张伟民《会心的体悟与漫游的思绪——中国画写生观》)其论观点鲜明,颇具学术性,读之甚有所得。

  《辞海》述“写生”词条:“专指绘画艺术的专业术语。动词,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例:静物写生。”作为“写生”一词,《辞海》作如此解释,笔者认为也是就事论事,并不存在什么大问题。西洋画讲“写生”,中国五代画家也有“工画而无师,唯写生物的腾昌祐”,宋代有自号“写生赵昌”者,但中西写生的意义还是有区别的。20世纪以来西画写生观念传入,西画成了近现代美术教育的普及内容,“写生”一词也产生了带有偏向的共识,纠正《辞海》“写生”条的释义似乎没有多大必要。要把张先生的意思用简要的文字补进《辞海》“写生”条也不易,难以选择准确简要的语言来表述。

  诚然,张伟民的观点强调中国画的写生观很有意义,从专业角度来看,“写生”并不是“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那么简单。笔者也谈一些浅见,以求方家指正。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图 1962年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图 1962年

    写生与临摹的关系 

    谈中国画“写生”势必谈到临摹与写生的关系,学习中国画理解这种关系非常重要。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的,由于传统的独特性,学习中国画要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而临摹结合中国式写生乃为正道。

  临摹、写生孰先孰后,至关重要。

  上世纪40年代国立艺专在重庆璧山时期,导致潘天寿离校回浙的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临摹写生孰先孰后的问题,潘天寿与当时的校长观点有分歧。透过现象看实质,此事反映了对传统的不同理解。

  理解潘先生的意思是:临摹为学习的第一步,写生是随后发展创作的第二步。通常说的“第一口奶影响一辈子”;“三岁到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初期的教育非常要紧。师傅领进门,“门”不要走错很重要,就像高速公路上开汽车,一个岔道错过就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冤枉路。

  临摹也要多方研究。临摹实际上是一辈子的事情,它与写生的关系交织在一起,临摹虽然在先,但是写生到一定时候需要再临摹,所以临摹是一辈子的事。

  潘先生练字,每天中午练张字,这是从小一直坚持下来的,晚年还临黄道周的帖。书法家陆维钊先生,他临兰亭,其中有一幅说自己临到第150张,才感觉到有体会,他就在边上写“稍有所会”4个字,你们看陆老要到70多岁才能够稍有所会,正说明了临摹的重要性。而他临摹的《兰亭序》到后来只保留了一种意,形体运笔都是他自己的“陆体”了。书法如是,中国画亦同样,临摹并非摹得一模一样便好。

    写生须把握“四重一求”

  实际上,写生应该含在创作的范围里,可以把它看成是创作的初级阶段。故此我觉得写生须把握“四重一求”:重本质,重特色,重默写,重活写,求变化。

  一重“本质”:捉形、捉色、捉神情骨气

  古人捉神好——这是因为长期的练习,所以他们作品的艺术性很高。

  古代的精英,他们的眼光很高,即审美情趣高,又从小拿毛笔,对毛笔的运用技法都可以做到很熟练。中国的笔墨,它既是表现形的手段,又是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墨本身有独立价值,也就是在临摹的时候,已经把本质的东西先抓住了。

  一味摹古——形象弱了——所以要加强写生,写生必须捉形、捉色、捉神情骨气。(潘天寿语)视对象为活的生命体,写生的过程是这种自然生命与作者主观感受的结合,因此不再是纯客观的物体,而是加进了作者的文化性。

  二重“特色”:明确中国画特色,然后再有个人的特色

  1.中国画用笔线写形,用笔来捉形,用线来概括,追求空灵的效果,从形的力度来强调,越简笔线要求越高。

  2.进而研究姿态、动作神情、动态布局。

  中国画写生就要明确中国画特色,通过写生渐渐进入创作状态。画人物我们知道,每个人的面孔不一样,又有不同情景的不同表情。山水画也像人物有不同的面孔,不同地方的山都是不一样的,又有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和朝夕之别;花鸟也是这样,各有不同的面貌,即使是两片树叶都是不同的。要避免概念化,如何避免?靠写生得来。

  从技法上来讲,中国画传统的白描等技法,实际上都是要再发展、再开拓的,包括山水画的很多技法。就宏观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耐看,要经得起审美衡量;二是要有整体性,这个整体性包括它的精神含量。

  三重“默写” :重默写就是重神情和特色的具体做法

  默写一样东西,你的记忆不可能面面俱到,你必须要抓特点,所以留在脑子里的是特点。所以事后默写与临场写生不同,默写出来的是强化了的东西,因此非常重要。

  四重“活写”:需要看和思结合

  “看”就是观察,观察自然界事物,也要看前人作品,前人作品要看大名头之作,取法乎上,即所谓“练眼”,要多看大、厚、重、拙;避免小、薄、轻、巧。潘先生曾经和学生讲,看展览你要挑选的,有些东西不可多看,多看眼睛看坏了。对自然界事物的写生既要注意观察,又要多思。

  “思”是如何结合传统技法,多思多悟,这是一个强化感受的过程,也是浓缩感受的一个过程。随后就是思变。

  一求“变化”:先求形似的复杂变化,后求简略的神似变化

  “变”其实是创作的阶段,写生的求变化要不断检验,在不同的临摹和写生中,要清楚处于哪个阶段,应该求什么?先求形似的复杂变化,后求简略的神似变化。最后要“变”出笔墨的个性化语言和笔墨结构来,以前不太敢讲形式结构,怕批为形式主义。其实大家都画一样的东西,当内容确定以后,你怎样把它生动起来?活起来?使人得到深刻的精神享受和美感,关键是个提炼表现的问题,形式、笔墨、语言、结构的问题不可回避。

  历代名家有许多关于写生和创作的经验,可他们并不都一模一样,值得我们去分别研究:譬如黄公望与《富春山图》,是写生模记山水画家创造的绝代佳作;石涛写生打草稿而八大山人却写意不写生;吴昌硕画气不画形,但也有《蕉窗写生》,而书法却并不从写生来;齐白石重实写,黄宾虹重默写,潘天寿写诗代写生;傅抱石的“动起来”,陆俨少写生“多思善变”,李可染善写生,他的学生贾友福画太行山却不写生而照样出名作……

    深入生活 跨越生活

  我们既然把写生当作创作的初步,对其同样可以提出深入生活,跨越生活的要求。虽然我们每天生活在现实中,但如果不去深入思考,就谈不上深入生活。写生所寻找的对象,那种生存状态尽管是客观存在,但必须与写生者主体产生互动,有了共同的契合点,即情动于中产生共鸣,方为真正有意义的写生活动。此时自然状态带上了人文色彩,自然美才有可能演变为艺术美。境界格调越高的人便能发现和提炼越高的审美意境和思想意义,技法作为基础不可或缺,加上勤奋不懈的努力,写生终于跨越生活,遂能如愿以偿,完成自己的阶段性任务。

  艺术家是对生活十分敏感的人,没有感动哪来创作,同样没有感动作为创作的初步阶段——写生,也同样会走过场。所以有画家把那种以生动传神的笔墨语汇物化对象,称之为“进得去”又“出得来”。“进得去:体察入微(观),潜移默化(浸),物我两忘(化),此为入门之道。出得来:人性为主导(认识)形存实亡(文而化之),转体为形,化物为态(实入虚出)。……此时,正是‘人文化天工’生命本质向社会文化方式的转变。”(同上,张伟民《中国画写生观》)我非常赞成这种“会心体悟与漫游思绪是跨越生活创造艺术的桥梁”的说法,写生亦然。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涾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中国梦·画家行”全国书画名家写生创作系列活动
• 天津师大津沽学院学生赴安徽写生
• 乔亚丁写生小品展在太原麒麟画馆开幕
• 著名画家王东风到蓟县石龙峡风景名胜区采风写生
• 庞薰琹、吴作人、关山月等写生作品展亮相深圳
• 会心的体悟与漫游的思绪—中国画写生观
• “中国画教师作品七人展”在延安举行
• 走进伦敦—“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 中国花鸟画“写生”词意嬗变释读
• “聊寄一生猿—徐培晨中国画巴黎展”在巴黎开幕
• 岭南画家卢中见剑桥推广中国画
• 正观-文脉:30家中国画展暨正观美术馆开馆展
• 马远《高士携鹤图》:翩翩玄鹤舞 幽幽高士心
• 两件马远画作首登内地拍台
• 潘天寿指画别具一格 与齐白石等并称“四大家”
• 中国书画世界行浙江委员会揭牌
• 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写生基地揭牌
• 舒士俊:探究非常规视觉的山水写生
• 写生即创作——与卢炘先生商榷
• “三房一厅”与广东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京开幕
  • 信王军、石磊双个展在泰达举办 信王军、石磊双个展在泰达举办
  • 天津美院国画系教师作品展 天津美院国画系教师作品展
  • 裘缉木、苏鸿升天津人美合展 裘缉木、苏鸿升天津人美合展
  • 陈音兰祝贺老师伍月柳画展 陈音兰祝贺老师伍月柳画展
  • 邢立宏、李澜画展在东莞举办 邢立宏、李澜画展在东莞举办
  • 全国第六届钢笔画展在津举行 全国第六届钢笔画展在津举行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