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
最近,中国人热衷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搞音乐会的消息让人好生慨叹!报道说,仅在还未过去的2013年,就有133个中国演出团体在那儿演出。一年时间在欧洲的这个城市里有这么多中国人的音乐会,在世界音乐史上可谓一大“奇观”。我敢保证,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你绝对找不出另一个国家的音乐家会在一年的时间里跑到别的国家的一个城市里去做如此疯狂的演出。这种演出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谁去看啊!据说,这100多个中国演出团体全部非金色大厅的邀请,95%都非商业演出,而是靠送票维持,这也让送票成为驻外使馆的苦差。票实在无人要,就去唐人街分发。有时候可容纳2000人的大厅只坐了300人左右,后来连送票都没人看,干脆就让去演出的中国人自己看。有时候几个中国音乐团体同时在那儿凑热闹,其演出人员就互相在台下当观众,以致形成一部分人该演出了,观众席上就突然缺失了一片的尴尬场面。有文章说,维也纳金色大厅已成中国人自娱自乐的自秀场!
如此丢人现眼,何苦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租场地演出,一场1.8万欧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还要加上洲际旅行及安排几十上百人(如是交响乐团)食宿的费用,要花一两百万吧?一年下来,这该是个什么总数呢?而这些钱从哪里来,从“项目”经费里边来吧?“项目”经费又从哪里来?无疑从官员审批中来。但最终却摊到中国每个普通纳税人的身上,亦即每个中国人都要为这些“傻冒”的犯傻去付费。当然,如此大量的经费流向欧洲,对支援疲软的欧洲经济倒有好处,这也是金色大厅欢迎中国人的原因。但用这种活宝式的丢脸方式去做国际主义的援助,倒不如坦坦荡荡地做外援或投资。
无独有偶。在中国音乐界一茬茬疯狂进军维也纳的同时,中国美术界也在声势浩大地进军欧洲的另一个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今年五六月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竟一次涌去了成百上千人。正式进入中国国家馆的中国艺术家不算,光进入外围展,又叫“平行展”的中国艺术家就有300多人!加上去考察观摩的,实际上有近2000位中国艺术家在那儿晃悠。当然,这也就无需去唐人街发票了,光这2000名中国人给中国展当观众已绰绰有余。世界美术史上,这种在欧洲展览会上一次涌进一个国家成百上千的艺术家,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展览奇观。人多了也打挤,在中国“平行展”的展区,从来就散漫吵闹的中国人的展览也是乱七八糟,财大气粗而教养欠缺的中国人把中国喧闹杂乱的“农贸集市”(某著名艺术家评语)生生搬到了威尼斯,更有中国人因瞎折腾而被带进警察局的。有人欲褒实贬地称此为对威尼斯双年展的“去神圣化”。这些蜂拥而至赶洋集的中国人,能赚回些啥东西呢?
中国人怎么了?中国音乐家在欧洲疯狂,中国美术家也在欧洲疯狂。其实,这并不奇怪。一些中国人去西方疯狂,另一些中国人在国内也疯狂。最近国外有篇文章,纳闷中国的城市建筑怎么有那么多的洋名。的确,中国各地的高档小区,无例外地大多以西方的地名命名:普罗旺斯、维也纳、加州海岸、波特兰,甚至有取“国会山”的……房子修成西方洋楼的样子,名字取成西方的名字。西方人觉得好稀奇,中国人怎么会把欧美全部搬到了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主编就把他在北京的住地戏称为“联合国”。当然这“联合国”肯定只包括欧美,决不会有亚非拉。中国人心安理得地住在中国自己的“联合国”里,大可不必如去金色大厅和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万里迢迢“赶洋集”那般辛苦,也不必再劳神费心地去“走向世界”,因为天天都在“与国际接轨”啊!
中国人这种坏毛病,源自一百余年来民族虚无主义的积累,源自一百多年崇洋媚外的国际崇拜倾向,源自对国家对民族对自我极端不自信甚至自卑自贱的全民性集体无意识。我们当然可以对外学习与借鉴,但这应当是立足自我的自主选择与借鉴;我们当然可以对外交流与展示,但这也当是大方磊落互通有无的平等交流。中国艺术家显然不能再把国际交流当成创作的目的,也不能再以“赶洋集”炫耀于国人。在中国综合国力空前强大的今天,在国人出国已趋稀松平常的当代,尤其在网络与信息发达的时代,见多识广的国人也都知道“赶洋集”是啥名堂。几百上千人去凑的热闹有啥可炫耀的?管他这热闹是在哪个国家!出过国办过展就可以回来唬老乡赚名声,“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把戏已经时过境迁了,再“赶洋集”将劳而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