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和
美术展览的网络化,在社会生活与网络关联越来越紧密的当下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的网络美展堪称遍地开花、欣欣向荣。从大众接受角度看,曾经风光一时的实体美术馆是他们了解、感受美术的重要渠道。同时,画家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官方和大众的认可,美展平台也是重要的一环。如今,不少美展移到网络上,不仅传统美展的功能依然保持,而且网民能以点“赞”、留言评论等方式对作品或艺术家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广大的网络美术接受者可以真正地在“百花齐放”的美术作品面前尽情欣赏,网络美展的主办方甚至把优劣裁决权交给他们,如时下对于我们来说已不陌生的网络投票。
过去承担主要实体美展任务的美术馆如今已然网络化。其中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地方则是网站栏目的设计与规划。如规划设计得好,则既方便网民选择内容、节省浏览时间,又不浪费网络资源,甚至还能为大家提供评论等更多的服务,这不是鱼与熊掌兼得的美事吗?如规划设计得不好,受众则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白白浪费时间和“流量”。当前的美术网站很多,但是不少网站浏览率低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选对方向。如想提升网络的知名度,除了内容好之外,还必须将栏目做到极致。
美术资源的共享,以及当下美展的网络化、高效化、便捷化,是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与期待。现代网民的观念是人人参与、人人竞争,人人都可以拥有网络的“自媒体”资源。有什么观点或者新创作的美术作品,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而无须他人审核。宣传方法也很简单,把自己的信息发布到博客或微信等平台上,方便业内人士关注与交流。以中国美术馆网站为代表,许多网站在分享网络资源方面下足了功夫,为广大受众和网民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链接,如新浪微博、人人网、QQ空间、天涯社区、飞信,还有邮件分享、复印等功能。这样可以把有限的美术资源无形地辐射得更广,起到推而广之的作用。另外,中英文以及其他语种转换的服务功能为更多的国际友人、同仁和企业家提供了资讯服务,可以让全球人欣赏到精美绝伦的中国艺术。
为广大民众服好务是艺术机构的服务宗旨。在网络化的当下,网络媒体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如果形式不到位,信息资源服务就差。就相关网站的界面设计而言,目前大体采用两种形式。一,隐形栏目式。其优点是缩小上下移动空间,查找方便;弊端是不醒目,对非专业的网民来说,可能浏览兴趣会因此降低。二,上下多屏拉链式。其优点是栏目众多,选择性强,便于查找,承载内容一览无余,缺点是上下翻检稍嫌麻烦。而就作品展示而言,可借鉴的形式有幻灯片式的切换播放、走马灯式的单张作品播放、全方位选择的3D作品展示播放。究竟哪种效果更好?当然需要量体裁衣。
当前的艺术界,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存在“好大喜功”“文不对题”等现象,可能属于“四风”中的奢靡之风、形式主义之列。这种情况在一些艺术家的个人网络站点体现得尤为突出。比如,有的网站开辟了“美术馆”栏目,打开一瞧,仅10到20幅作品,根本称不上“美术馆”。美术馆的功能与博物馆一样,是专门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作品的机构;美术馆最为常见的展品多是视觉艺术作品,如摄影、雕塑、装置等,未必全是绘画。
基于互联网的便捷,许多艺术家和美术馆经营者开始设置“在线美术馆”或“私人艺廊”,在线展出相关作品。这种展示也确实能够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观赏。而且,这种网上展示方式越来越普遍。相关文化艺术管理部门似乎有必要落实相关文化产业政策,采取一些措施,使美展网络化更合乎规范,逐步走向正轨。或许,这里能够成为向潜在的热心收藏的企业或藏家推荐艺术品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