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缴回来的秦俑
盼文物“归来”更盼文化回归
国宝皿方罍回归引热议
罍在历史上流传时间较短,方罍更是少之又少。6月28日晚,“皿天全”方罍(léi)的器身与器盖在湖南卫视演播厅完成了“合体”,中国付出2000万美元的代价,让这个在海外漂泊了近百年的国宝级青铜器的回到祖国,让国人兴奋不已。成为文物领域被关注的热门话题,被称作是我国文物回归史上的一个传奇。
通过洽购的方式,这件文物成功回到了湖南省博物馆,这一模式受到了许多专家人士的赞赏。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万全文说,皿方罍回归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洽购的方式,另外,这还得益于湖南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其他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
“如果没有拍卖前跟卖方、拍卖公司的洽谈,就很难以这样相对较低的价格成功收回这件文物。另一方面,政府也在拍卖前召开了几次会议,规划出了多套方案,促成了皿方罍的成功回归。”万全文说,这是最理想的一种回归方式,但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与此同时,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主任陈江认为:“皿方罍之举可学,然不可求处处皆成。”由此可见,皿方罍的归来并不具有普遍意义。陈江认为,“这种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也需要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
外流文物要不要回归?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数千万文物,分别散落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里,以及私人藏家手中。这些文物回还是不回,也是颇受争议的问题,采访中,陈江和万全文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陈江认为,关于文物回流的问题需要全面地看待,“可能性是一方面,必要性是另一方面”。因为首先,将文物全数回归是不可能的。其次,中国文物在外国展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并非每一件文物都要不惜代价地收回。当然,“对于有重大历史价值、意义重大的文物,我们要尽量收回”。
“要理性看待文物回归。”万全文介绍,对于文物流出境外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于历史原因被劫出去的,这是一种犯罪,应该尽量让它们回归;二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私人藏家买卖出去的,对于这类文物,有很多是回不来的;还有就是通过走私手段流失出去的,这是国际公约、法律等严令禁止的,因此,博物馆对这些来源不清的文物一般是不会购买的。
当然,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各界对促成文物的回流还是相当重视的。万全文说,皿方罍的成功回归就印证了这一点。
陈江同样认为,目前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物方面的问题,例如,国家已专门成立文物信息中心,加大投入,处理文物回流相关事宜,同时,国民的文物意识也不断增强。
“将来能否促成更多珍稀文物回归,对国民文物意识有着很高的要求,但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每一个人通过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来逐渐实现。”陈江表示。
关注海南特色文物回流
采访中,也有专家表示,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文物回流同样值得关注。省博物馆专家王翠娥介绍,在上世纪50-60年代时,中南民族学院曾经在海南做过一些文物收集,带走了明清时期的海南民族文物;80年代中期,也有一批学者来海南收集过民族文物,致使海南有许多文物流失在省外,比如,黎族织锦龙被、黎族的民族服饰等,现在都展出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中南民族学院博物馆等地方,也曾被一些商人以高价卖到云南等地。
“关注文物回归,也要关注本地本民族文物,让海南特有的文化元素能很好的保留下来,让它真正‘回归’到其原有的历史地位!”针对海南文物大量流失到省外,甚至国外的现象,陈江认为,防止文物流失,比找回流失文物更值得注意,“这无论对我们国家还是海南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陈江说,例如黄花梨在中国古代家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最好的花梨木就在海南;沉香在中国香道中也是举足轻重,海南的沉香也是极好的。同样重要的,还有黎族织锦龙被、海捞瓷等等,都是极具价值的文物。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海南也在文物保护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王翠娥说,近年来,省博物馆一直在做海南本土文物的征集工作,尽可能回收文物进行保护。
“前两个月,省博物馆就为即将开展的南宋沉船展‘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展’做了大量工作,收回了许多老船木,用以保护和展出;今年,博物馆也收回了清代丝绸祝寿图等珍贵民族文物。”王翠娥说。
盘点近年 归国珍贵文物
近年来,除了备受关注的皿方罍,在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下,大量珍贵文物也回归祖国。
1、西汉皇陵被盗6件陶俑
2003年6月17日,美国海关正式将6件被盗走私出境的中国西汉陶俑归还中国。据悉,这批西汉陶俑只是中国陕西西安市西汉窦皇后墓2002年被盗掘流失文物的一部分。
2、汉代彩绘陶马
1995年,一件汉代彩绘陶马通过非法途径流入瑞典。收藏者将它捐献给瑞典东亚博物馆。该馆发现这件文物的来历和背景后,秉承国际公约和《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的精神,决定将这件汉代陶马归还中国。2004年9月,经过瑞典政府同意,瑞典东亚博物馆将汉代陶马交还中国政府。
3、北魏菩萨
这尊菩萨立像通高120.5厘米,像高92.2厘米,是石灰石制成的北魏石刻作品。1994年被盗,2008年1月,这尊菩萨立像在完成日本7年借展后,终于从日本回归祖国,并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4、鼠首、兔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法国文物商人向著名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出售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但价格并不为外人所知。2009年3月,皮诺家族从原持有人手中买下这两件兽首。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于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5、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
促成这批石柱回归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北京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据披露,黄怒波与收藏这些石柱的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于2013年12月达成一项协议:黄怒波向这家挪威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160万美元)。该博物馆将于2014年秋天将这些石柱归还中国。 (李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