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图①
图②
图③
王贞华
3月11日,《重庆日报》第13版在《莫言应罗中立之邀为川美学子题词》的报道中说:“记者从四川美院获悉,应该院院长罗中立之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为川美学子题词——‘汗水换来荣誉,画笔挽留青春’。目前,题词已送达川美。”从所附的作品图片(见图①)来看,其书法有雅逸之风,美中不足的是其中又出现了错别字,让人觉得遗憾。
这幅题字以行书为主,“画”字作草书写法,也许想多一些变化、多一些艺术性,却实实在在成了错别字。为了慎重起见,笔者查阅了华夏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书法大字典》,“画”字草书的各种写法,第一笔均作横折,而莫言却写作了横,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因为草书是一套自成体系的文字书写符号,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写意性,每个字的写法虽然变化很丰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有很强的规范性,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任笔为体乱写一气。从莫言的写法看,这个“画”字,更像是草书的“惠”字。
值得注意的是,莫言题词写错别字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1年莫言为《中篇小说选刊》题词(见图②):“搜罗四海美文,荟萃天下群英。福建因有此刊,文学可夸大省。贺中篇小说选刊创办三十周年,辛卯三月,莫言。”正文24字,加落款19字,总共43字,就错了3个,实在是有点离谱!“搜罗”的“搜”字,将其异体字“蒐”写成了“嵬”;创办的“办”字,将其繁体字“辦”字中间“力”,左右各加一点;周年的“年”字,将其繁体字“秊”字下边的“千”写成了“牛”。
莫言先生大约是想卖弄一下,把原本可以用几行简体字解决的问题,故意写成繁体字、异体字,好让人认不出,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暴露出自己的短处。
其实,“好卖弄”“好表现”是中国文人的通病,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深奥难懂,便显示了自己的本事,就连孔乙己这样的落魄文人,不是也卖弄茴香豆的“茴”字的几种写法吗?就连王铎、傅山、八大山人这样的大书画家,也经常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写一些古奥难识的异体字,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但凡事都有个度,更不能出错。
针对莫言在题词中出现的错别字,有人提出了批评,但莫言没有回应,好像也并没有引起重视。在他的题字中,在他的书法作品中,错别字还是不断出现。我们再看一幅他的书法作品(见图③):“无心插柳。庚寅四月,莫言左书。”其中“柳”里面少了那一撇,成了另外一个字“枊”(àng,拴马的柱子),“言”也莫名其妙少了一笔,也不知他是故作潇洒,还是马虎了事。连签名也出现了错误,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下子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商家、媒体更是吹捧炒作,他的书法也变得炙手可热。在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3春季拍卖会上,他的一件书法作品以2.5万元起拍,经过近20轮的竞价,最终以29.9万元成交。据说这还不算最高价,山东某拍卖公司曾拍出莫言的书法《满江红》,成交价为150万元。在当前的书画市场中,名人字画的价格往往与其艺术价值没有必然关系,主要受名人效应的影响,很多当红明星的所谓“书画”都曾拍出天价。这在娱乐化、泡沫化的当下,原本也不稀奇,但本人不能正确对待,甚至飘飘然自以为是,就成问题了。
回顾一下近年来文化名人写错别字的事情,实在不是少数。早在2007年9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题词,把“风华正茂”的“茂”字多写了一点,引发了网友热议。贾平凹站出来圆场,认为在书法中,多一笔少一笔很正常,不能算错别字,更是把这场争论推向了高潮。据网友爆料,贾平凹本人的题字、手稿也频频出现错别字。
其实,文化人也是人,是人就免不了出错。为什么大家对文化名人写错别字如此关注,就因为他们是这个时代文化精英的代表,如果连几千年来我们世世代代使用的文字都不能正确书写,的的确确说不过去。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汉字书写在当前处于一个多么危急的时刻!这其中固然有信息时代键盘代替书写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敬畏之情还有多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还有多少?
对于莫言为川美学子题字这件事情,《重庆日报》是作为一件文化事件来报道的,图文并茂,可见其分量。多少读者、多少学子都是以崇拜的目光关注这件事情的,如果受其误导,将贻害无穷。莫言在文学上是行家里手,但不能一肥遮百丑,对题词这样场面上的事情,如果能再谨慎一些、谦虚一些,多查查工具书,或者找这方面的专家把把关,就不会这样贻笑大方甚至贻误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