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图为赵小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河北区域落选作品《风骨》
李文慧
河北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赵小海是7月28日把“谈谈十二届美展河北区域选送作品一事”的公开信发到网上去的,记者第二天见到时,已被转发了上万次。
当记者辗转联系到赵小海并提出采访意图时,他说:“没想到会惊动媒体。”“已经惊动了,您恐怕躲不了。”他沉吟片刻:“好吧。”于是,8月2日,记者走进了他设在保定当代美术馆内的画室。
赵小海:我是对事不对人。
记者:我知道。
赵小海:那么多的画家,大家整整盼了五年,辛辛苦苦画了五年,一个画家能有几个五年!
记者:这就是您写这封“公开信”的理由吗?
赵小海:是的。他们做得太过分了。其中有两个评委小孩的作品都入选了。
记者:这些评委中,有没有公认的好画家?
赵小海:好画家很多。但是,就十二届美展选送作品而言,河北美协缺乏令人信服的东西。
记者:这次您有作品参评吗?
赵小海:有,我选送的作品是去年在佛罗伦萨国际美术双年展中获得金奖的作品,但还是落选了。我的这幅作品是去年年底由中国美协选送参加佛罗伦萨国际美术双年展的。
记者:您的公开信上说,中国美协专家组否定的作品,这次都入选了?
赵小海:对。何家英老师带着中国美协的专家组来河北点评作品。我听说何老师有针对性地点评了四幅比较弱的作品,却全入选了。何老师对画不对人,他没有成见,他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
记者:何家英率专家组点评作品时,您在场吗?
赵小海:不在场。
记者:那您是如何得知点评内容的?
赵小海:几位在场的朋友告诉我的。
记者:难道不是所有的投稿作者都可以听取专家组的点评吗?
赵小海:不是。
记者:为什么?
赵小海:……
记者:这届展览落选了,下一届您还会参加吗?
赵小海:这是我最痛心的!从第十届到第十一届,我精心准备了五年,从十一届到十二届,又是一个五年,一个画家能找出几个五年!我平时不爱较真儿,但这个事我非较真儿不可。我质疑!这个十年,是我创作精力最旺盛的十年,我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倘若再参加两届国展又需要十年,如果这十年里河北的评委还是他们,我根本没有希望!所以,以后直接投稿到中国美协的展览我会参加,因为评委来自全国各地,修养高,画也好,他们的眼光起码是高的,展览基本公平。
赵小海与记者谈话期间,不时有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他抱歉地停下谈话接听电话,聊的大都是“公开信”的事,可以听到电话里面兴奋的声音,支持的,感谢的,表示敬佩的,表示对这样的评审结果敢怒不敢言的。其中有一位山东画家,原本是画国画的,结果却报送了综合材料作品,仅仅是为了绕开当地的评委,因为综合材料是中国美协直选,他打电话告诉赵小海,自己的作品入选了。赵小海在向他表示祝贺的同时,无奈地看着记者。
赵小海:你可以看到这群没有门路的画家苦闷到什么地步!他们准知道自己不能过关,你画得比他们高出一大截也不容易过关!
记者:您写这封“公开信”最想达到什么目的?
赵小海:写这封信,是希望河北省美协给河北广大美术家一个解释、一个承诺:再办下届展览时,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尽量做到让基层的画家心服口服。实在争执不下,可以学学这届的山东美协,评选不下去了,请中国美协的专家组来评,他们是公正的。不怕争得面红耳赤,就怕安安静静地暗箱操作。虽然绝对公正不可能,但是,要有起码的良知。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你有一个感情的倾斜我们可以理解。水平相去甚远,硬说自己好、别人都不行,那么中国的美术就没法发展了。
记者:您觉得怎样的评审趋近公正?
赵小海:可以初选在地方,终评在中国美协。由地方进行初评,评出一个大的范围。比如这次河北的入展名额有26件(不算评委,评委是自然进入),初评后选出入围作品一百五六十件。这一百五六十件作品可请专业人员拍成照片(或者由作者提供照片),送到中国美协,由中国美协进行最后的筛选。
赵小海告诉记者,2007年,他在石家庄举办个展时,画家铁扬先生看了他的展览。铁扬说:“一个画家的作品,让行家看,要能看出两个字来:劳动。”这句话令他记忆很深。一幅作品中,能看到画家的劳动,这是勤奋。一个美协的评委,勤奋之外还须具备几点品质:人品正,功力深,修养高,胸怀宽。有的人做不到这几点,伤了太多信任并尊重他们的美术家的心。
赵小海说,他有着“笑要笑出眼泪,哭要哭出声音”的性格,遇到不平捂住嘴不是他的性情,此番“冲冠一怒”也绝不是头脑一热。在河北,有着太多没有门路、看不到光明的基层画家。他们孜孜矻矻地画着,五年磨一剑地磨着,一心一意地盼着。人生没有几个五年,希望在下一个五年之后,真正优秀的作品可以光明正大地走进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
河北画家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有关部门的一封公开信
谈谈十二届美展河北区域选送作品一事
尊敬的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主管文化的省长和宣传部长:
近些年,河北一直在响应中央的号召打造文化大省,文化领域诸多行业诸多门类的发展态势还是良好的。但也不能否认存在诸如学术腐败、嫉贤妒能、举人唯亲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过去的十几年间,不少文化才子纷纷离开了本土到外省市发展,他们不是不留恋家乡,不是不愿意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而是缘于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换句话说,是因为我们这里的文化“土壤”缺少养分了,文化环境被污染了,才子们不可以茁壮生长。无奈,他们只好选择“根植”他乡的土壤。
就拿美术界来说,近十年间,就有优秀画家刘进安、梁占岩、曹保泉、马琳等到了北京等地发展。眼下,仍旧有一大批不适应“河北土壤”的中青年优秀画家准备“择木而栖”,前景令人堪忧。
我认为,就我省美术界来讲,存在的问题不仅非常多,而且非常严重。在行业内,许多腐败问题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如此下去,将会使更多的优秀人才由于得不到公平公正的选拔和待遇而不得不远走他乡,也会将历史上有着良好传承和不俗业绩的河北美术推到一个“盲点”。人才的选拔和运作在一个又一个的“潜规则”中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怪圈,这对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
拿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河北区域选送作品”一事来说,众多画家们反映许多环节有失公平。暂且不讲评选过程是否公开透明,评选标准是否明确、严谨,现有评选机制中胜出的作品是不是好的作品,单说评委的选择和设定就缺乏公平。全省一共15名评委,其中河北师大有3名,河北画院有2名,占总评委数量的三分之一,入选的作品基本上被这些机构囊括,再有就是与这些机构有亲密关系的画家的作品,至于这些作品是否属于全省各地所送的近千幅作品中的优胜者,是不是真正的好作品,恐怕就连入围画家自己也没有自信给予肯定。甚至连以何家英为领队的中国美协选拔指导小组的专家们多次提出批评的作品都堂而皇之地入围了。省级的标准怎么和国家的评选标准这么不一致呢?由于名额所限,水平差的作品入围,势必挤掉了好的作品,那些根本代表不了我省美术创作水平的画作被选上,即使到了中国美协,还是过不了关口,好的作品又上不去,既影响了我省形象,又埋没了真正的好作品。类似这样的做法,已经导致了在往届作品选拔中有过几乎全军覆没的历史。
“前车之鉴”提醒我们:应该选拔真正代表我省美术水准的好作品送京参展,公平公正的选拔才是最好的办法,也是繁荣我省美术文化事业的当务之急。
敬请我省领导百忙中过问此事,及时遏止这种学术上的不公,使这些不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潜规则”失去滋生的土壤。
谨祝
夏绥!
河北画家赵小海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