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人格养成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9-08 14:52
周凡恺
上周五,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她刚刚采访了一个案子,弄得她或许连中秋节都过不好了。她说,犯罪嫌疑人是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从小到大,他都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所念的大学也是名校,如今还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因女朋友等生活琐事,他竟残忍地杀害了含辛茹苦将其养大的父母。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审讯时他拒不认罪,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是父母该死。朋友说,这种残暴和冷酷让人的脊梁骨直冒凉气。朋友还说,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艺术和人格的文章,想了好几个晚上,很同意我的观点,我们的艺术和情感教育是不是太缺失了?我不禁长叹一声,说何止是一种缺失呢!
的确,我是主张对孩子们多些艺术教育的。当然,我所指的艺术教育,并非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我们现今的教育之所以很失败,就是因为太实际太功利了,莫论学什么,也莫论教育部门或家长,都以成大器者为标准。然而芸芸众生,能爬到珠穆朗玛峰顶端的又有几个?仅以艺术来讲,学钢琴的未必都要去当郎朗,学绘画的也不一定都成为徐悲鸿或毕加索。实质上,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对人的心灵细雨润物之浸染,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更是一个养正修身的过程,且在这一审美或曰创造美的过程中,丰富内心世界,架构精神根基,也就是说,艺术对人的人格养成是有益而无害的。而且我认为,艺术教育应该是普及教育,换句话讲,便是人人都有获得这种教育的权利,人人都有享受这种教育的机会,人人都应该成为艺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即便我们条件有限,但某些艺术门类的学习还是可以独自做的,比如书法,有笔有纸有墨就足够了。不要小瞧了书法,尤其在人们早已丢下纸笔甚至连汉字都忘却了的电子时代,书法已成为国人直接步入探古寻幽之境的最佳桥梁。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独有的,即便在各个艺术门类中,它也透着王者之气。书法绝不仅仅是笔墨及点画技巧的展现,那只是冰山一角,而在万仞水中支撑起冰山的东西,才是最具魅力的,这就是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看似简单的书法,实际上囊括了中华文化中的诸多精华。我一向不太赞赏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所谓的“国学”,道理很简单,不入脑子的东西,背过了也会很快遗忘。书法则不然,习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主动接近文化传统的过程,同时也是愉悦身心的过程,而若想学有长进,蜻蜓点水背些皮毛显然是不行的。
昨天,读了一篇转发量极高的文章,其中提到,爱好书法的人,是大脑平衡、思维敏捷的人,也是具有较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人,是身心健康宽厚包容的人,是有意志力和有耐性的人,是有文化自尊与自信的人,而且99%都是好人。这几点说得都有些道理。关于“好人论”,我觉得作者说得有些绝对和夸张,但毕竟也还符合事实。根据调查,一般学习书法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比例很高.而犯罪的比例却非常少。为什么呢?一是学习书法必须要有时间做保证,另外,就是书法本身的教化功能,使得孩子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在学习美,感受美,并且实践美。这一点,该文作者与在下的想法倒是暗合的。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涾喏
- >>相关新闻
- • 对话艺术界20位女性:“艺术界存在性别歧视吗?”
- • 首届(天津)两岸名家艺术精品交流展开幕
- • 漂移·海上“海漂”艺术家的生存和思考
- • 柯律格《艺术在中国》:在历史语境中赏中国艺术
- • 今日美术馆举办“声觉•朱哲琴声音艺术展”
- • 吕克·费里:现代美学的诞生和审美水准的研究
- • 画里寻珠——艺术作品中的珠宝仙踪
- • 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策展人
- • 班克斯纪念911事件的涂鸦新作亮相纽约
- • 詹皓:艺术圈为何“大师”层出不穷?
- • 书画高研班鱼龙混杂 火爆背后各有猫腻
- • 中国雕塑教育八十五年的记忆
- • 艺术·教育·博物馆:与朱迪斯·伯顿教授对话
- • 苏坚:我们有无真正的美术教育家?
- • 天津美术馆试水“馆校联动机制”
- • 中日书法教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