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偏僻的、地理环境很差,经济落后的地区,闭塞的生活圈妨碍了民间美术的借鉴、吸收,从而形成:“千年一幅画,爷孙一支歌”的局面,这种纯粹的一脉相承,使其本身发展缓慢,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陈旧,但正因如此却使远古民间美术甚至原始状态的民间美术延续至今,给我们追溯艺术之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广西南部壮族文化发源地靖西,其民间美术手制工艺夹砂陶艺,整套制作程序集选配料,皆遵循祖上传承,至今保留新石器时代的制作技法,这些原始遗风,为我们探索原始生活模式及审美意识的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从深层意义讲,民间美术地域性特点,是民族个性、生活习俗模式在艺术上自然地体现,表现在具体的氛围当中,成为一种必然的特点。因此,民间美术的地域性有其封闭保守的一面,但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研究途径,便于我们更快更准确探究艺术的历史过程。
任何民间美术,皆可追溯一定的渊源,或历史的、或现实的。其产生发展均与某一界定范围和某一方民众的群体生产、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民间美术。古语:柑橘不过淮,说的是气候因素导致作物生长的界定范围,而从另一角度思考,因此也导致民间美术艺术氛围的差异,最终产生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的风采各异。以陕西为例:周至刺绣颇具地方特色,制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而毗邻的户县却以农民画之乡享誉中外,两者艺术中心一百公里之遥,但民间美术的地域区别却很明显;其他如礼泉皮影、凤翔社火脸谱等地方民间美术品,风格迥然,姿态各异。贵州、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有扎染、蜡染等传统民间美术品,但其表现形式,色彩搭配,制作技术因地域而呈现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民间美术的民族性决定了其差异性;另一方面,社会的因素,民间艺人意识因素的固有局限,导致一箭之遥,民间美术作品风格却大相径庭,如出两辙。因此,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点,源于自然因素,由于社会、经济、民族、阶级等特点密切相关,正基于此,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才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美术的地域性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其商品性趋于强化,部分民间美术精品,经济的杠杆使其在某一地域内迅猛发展。这种情况在各大旅游城市已经出现,民间美术品不在属于某一地域、某一民族,而属于大众,它与经济运行机制产生联系,随市场晴雨而变化、发展,并逐渐成为旅游产品被世界所接受。黄杨木雕,原产浙江的温州、乐清、广东的潮州等地,但现在,不但南方其他省份也出现制作群体。陕西临潼依靠旅游使经济振兴,以次则形成民间美术作为商品进行制作的新基地,一些本不属该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也蜂拥而至,形成新的民间美术地域性特点。(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