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与往届全国美展相比,“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大部分作品更加贴近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家对平民生活的人性关怀。虽然本届展览沿袭历届全国美展的惯例未设主题,但相关研讨会却有明确的主题:“中国梦——当代中国美术建设”。平民生活的人性关怀也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当代中国美术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本届展览最能代表对平民生活的人性关怀的作品,是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校联合公益设计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改造设计》。这一作品属于典型的平民化、生活化、人性化的设计,既保留了中国西部农村民居的传统文脉,又兼顾现代生活的审美观念与实用功能,其中蕴涵的当代中国美术家对改善普通农民生活环境的人性关怀的真挚情感和集体智慧,令人感动。韩绪等人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视觉形象及符号系统设计》、张杞峰的《简》等作品,也属于人性化的设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或形式简洁的现代感。
本届展览现实题材的绘画作品,注重从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掘人性的真、善、美,大多采用朴素写实的艺术语言营造温馨祥和的情调意境。陈治、武欣的中国画《儿女情长》工笔精致,设色淡雅,洋溢着都市青年孝敬老人的家庭温情,创作灵感来自画家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彭伟的版画《而立之年》木刻线条细腻而微妙,黑白色调单纯而丰富,塑造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特写肖像,充满了朝向未来的自信和勇气,这也是画家同龄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许海刚的水彩画《亮宝节上的人们》色彩厚重类似油画,青藏高原的藏区人物群像每一个造型都非常鲜活,倾注了画家的真情实感。刘德才的插图《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境界广大,细节精微,画面上仿佛回响着诗人郭小川的同名诗歌那一咏三叹的韵律。张玉惠的漆画《织情叙意》把惠安女的情思与画家的梦想一起细密地织进了画面。黄红涛的《光阴的故事》、张策的《大山正月》、赵奇的《在土地上》、曾春平的《我把春天带回家》等中国画,李智华的《老广东,小生活》、赵培智的《开河节上的塔吉克男人》等油画,李焕民的《守望》、梁业健的《青影》等版画,杨洋的综合材料绘画《春将至》,尤山的连环画《石头城的传说》等作品,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平民生活中人性的光辉和淳朴的诗意。
本届展览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也往往采取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历史上中国人民的苦难、奋斗和欢欣。例如,何红舟的油画《桥上的风景》,描绘了20世纪初叶留学巴黎的画家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美术的一代宗师,当时还只是为寻求艺术救国之梦而奋斗的普通学生。姜永安的中国画《伤逝的肖像·中国“慰安妇”写真》,对惨遭日本侵略者迫害的中国妇女抱有深厚的同情。李成民的油画《开国大典·人民万岁》,以鸟瞰式构图再现了新中国诞生之际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林、万众欢腾的盛大场面。
真正深刻表现人性的作品,特别是深刻表现人性的真、善、美的作品,是可以打动人心、打动世界的。而人性的真、善、美主要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尽管本届展览的不少作品包括获奖作品在表现人性的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但当代中国美术对平民生活的人性关怀,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创作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