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3月12日,我国整体上已进入一个艺术品交易繁荣期。“盛世收藏”渐成时下的投资潮流。但与投资风险关系密切的真假鉴定却乱象重重。新时期,艺术品市场鉴定体系如何建立诚信体系,保障好投资主体的切身利益,进一步维护艺术品交易健康的市场生态?
2015年3月12日上午,中国经济网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三位嘉宾共同做客《中经两会之夜》节目,共同就如何“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重塑行业诚信生态环境万众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发展
“艺术品市场真伪难辩,赝品充斥,实际上反映了整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认可以及整个社会里的诚信体系,还不够健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表示,要加强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和建立科学的鉴证体系,来重塑文化市场收藏领域诚信的生态环境。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草根创新、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田力普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引导社会,企业,民众把聪明智慧转移到创新上来,将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在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范围之内,中国跻身全球第一,坐实亚洲艺术品交易的头把交椅,销售收入达56.6亿美元。一方面是光鲜的艺术品市场交易成绩,另一方面却是交易背后共为人知的鉴定乱象。魏传忠表示,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假货充斥,赝品盛行。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如果艺术家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如此而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它的真伪鉴定问题,只有破解这个难题才能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魏传忠说到。魏传忠等委员表示希望可以借鉴质检部门监管产品质量的模式,努力将我国艺术品鉴定市场也推向质量时代。
鉴定乱象共为人知艺术品“质量时代”是潮流
2014年,在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范围之内,中国跻身全球第一,坐实亚洲艺术品交易的头把交椅,销售收入达56.6亿美元。一方面是光鲜的艺术品市场交易成绩,另一方面却是交易背后共为人知的鉴定乱象。魏传忠表示,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假货充斥,赝品盛行。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如果艺术家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如此而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它的真伪鉴定问题,只有破解这个难题才能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魏传忠说到。魏传忠等委员表示希望可以借鉴质检部门监管产品质量的模式,努力将我国艺术品鉴定市场也推向质量时代。
以四大质量基础为保证构建艺术品监管体系
当下的艺术品市场,无论从假货赝品泛滥的严重程度、造假技术水平或识别真伪的难度来看,传统的“经验鉴定”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和主观性早已开始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建立一种新的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已经成为艺术品鉴定市场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魏传忠表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四大质量基础,符合对产品质量监管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对此,他希望可以通过采用四大质量基础来构建艺术品的监督体系。
艺术鉴定要科学少给后代留赝品
目前珠宝行业有珠宝鉴定师,需经过考试,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但是文物鉴定这一块恰恰没有。余辉表示,目前艺术鉴定就是看谁年纪大一点,谁就有发言权。而且有很多经济利益在里面干扰着鉴定人的表态。为破解这一难题,余辉提出两方面的办法。 首先,文物爱好者、老百姓应该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其次,要形成一支有收益性的专业的文物鉴定师队伍。对此他表示,建立这种有收益性的鉴定队伍,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系统,要有相应的鉴定事务所。另外,余辉建议,工商、税务、城管等也要协同进行监管。余辉认为,将科学化鉴定手段与行业经验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文物鉴定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记者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