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新闻大厦艺术馆4月5日举办《琴瑟·彩墨—宋滌王莹伉俪新艺馆联展》。主办单位北京商报邀请我观展,大概是因为我与宋先生相识多年的关系。我认识宋先生已有30年,通过北京日报美术编辑庞希泉介绍。后来偶有接触,却无深交,更极少看到他作画和画作,这个画展是一次全面了解的好机会。
几十年看中国画、外国画,大多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些画论方面的中外书籍也读之如同天书,不能深入进去。因此,我一向观画如观棋。“观棋不语真君子”,观画不语少露怯。另外,作画是一种个人创作,观画也是一种个人欣赏,一起交流不易。画家之间交流不易涉及到学派流派、东西方等等,观者交流不易则牵涉到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到外国教堂看那些西方大家的名画,不懂西方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不用说画得如何,连画什么都不知道。外国人说笑话,中国人往往不觉得可乐;中国人说笑话,外国人也未必都觉得可乐,这都是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即使是同一人种、同一民族或同一地区的人,也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有着不同的欣赏品位或口味。
近日看到一篇叶嘉莹先生谈《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文章,深以为是。她说:“我以为在批评、欣赏、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常常讨论、常常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究竟怎样衡量判断,哪一首诗是好诗,哪一首诗是坏诗?这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也是很成问题的一件事情。你要给学生一首诗,告诉他作者是莎士比亚,他就盲目崇拜,认为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一定都好。如果你不告诉他作者是谁,你就给他几首诗,他就很难判断,那究竟是好诗还是坏诗……中国古人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有要说的话,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还是没话找话,在那里说一些虚伪、夸张的谎话。就是说,是不是果然"情动于中",这是判断一首诗歌的最重要的标准。”
现代中国人观书法绘画也有同样的问题,要看是不是哪一级协会会员,或是哪一级别官员,或是市场价格如何,基本上脱离了书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诗、书、画,就我个人而言,我以为画是最难有一个好坏的判断标准。如果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幅画,同一个观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境下或许都会有不同的观感。
有两拨人架着摄像机,非要我谈观画感。我用“意气风发”来形容我的感受。虽然“意态由来画不成”,但从画作中是能感受到画家的意识、画作的意境、意味。好的画作不论大小,有气韵、气场、气氛。画家不同的笔墨技法,构成特有的风格。一旦成画,意气风就发表了。宋滌先生始终是一位非美协会员的画家,几十年辛勤探索西洋色彩融入中国画,他的中国画梦是“中国画要敢于并且勇于与西洋画媲美,在薄薄的生宣纸上所承载的艺术含量要高过西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