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自3月起,艺术圈迎来了一个短暂而密集的“大师季”:3月1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国际抽象艺术大师肖恩·斯库利跨越半个世纪的大型回顾展“随心而行”、 4月18日在佩斯北京举办的英国国宝级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个展“春至”以及4月25日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库斯·吕佩尔茨在北京时代美术馆的研究个展陆续在京亮相。对于众多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个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感受国际艺术大师作品的黄金时段,较长的展览周期,以及相关联的数场讲座都给了每个人更多参与的机会。
三场展览中,最热闹的当属大卫·霍克尼在佩斯的展览,开幕当天聚集在佩斯画廊门口等待入场的足有七八百人,这让每个看过各种场面的媒体人都瞠目结舌,而他在北大、央美的两场讲座更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惟一获有英国功绩勋章的在世艺术家,印在每个绘画者脑海中的“大水花”和各类的“摄影拼贴”,还有对自己同性恋身份的高调态度,都让这位78岁的老人有了更多行业之外的社会效应。但相对广大慕名而来的观众,此次展览的作品在业内人士看来有些不够意思,是一系列iPad画作以及视频影像作品,描绘了位于英国东约克郡的沃德盖特地区的风景。如此正式高调的亮相,却未见着大卫·霍克尼的架上作品实在有些遗憾。
相对于佩斯画廊此次展览作品的单一,北京时代美术馆的马库斯·吕佩尔茨展览则是一次来真格的大动作:56件架上绘画、25件雕塑,而相对于大卫·霍克尼来说,吕佩尔茨有着更为广泛的涉猎,精通绘画、雕塑、诗歌、爵士乐,喜欢汽车、拳击、时装和美食,被称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里最时髦最会穿最会摆POSE的人。与大卫·霍克尼作品对日常的关注相比,吕佩尔茨则有着更沉重、诗意和哲学化的气质。而在央美美术馆举办的肖恩·斯库利回顾展则更加带有一种严肃的、学术交流的学院气质,作为继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之后巡展的第二站,展览涵盖了肖恩·斯库利各个时期包括油画、色粉笔、素描、摄影等100多件作品。
对于近两个月的三位国际大师在北京展览的陆续亮相,央美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认为,这虽是各个机构在展览排期时间点的一次巧合,也说明了随着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诸多国际大师在世界展览记录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履历,也为中国的观众提供了更多了解世界艺术的可能。
而大师陆续登台造成的火爆现场也引来了一些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如观众更多是慕名来凑热闹,并非关注作品和艺术本身,是把能见到国际知名艺术家本人的行为当做了一件追捧偶像的事情来做,其中还有些崇洋媚外的动机。就这些批评的声音,王春辰给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艺术创造者,其影响力能在国际上传播,而且在专业领域之外的公众社会层面能有这么大的反响是值得反思的。国内尚未出现如这三位影响力的艺术大师,有艺术家自身的原因,也取决于大众舆论对于其不了解的艺术领域缺乏包容与敬畏之心,总是试图以一种文化消费的心态来评判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
而对于国内的艺术家来说,大师的出现又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收获和思考?回顾2008年里希特在中国美术馆做展览的时候,有评论说,扫虚画法的祖师爷来了,那些无数效仿他作品的国内艺术家该何去何从呢?而更早的1985年,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更是对当时国内许多艺术家的创作道路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而现在互联网络已让了解外界资讯没有了早年的障碍,大师的到来对艺术家的创作再也不会有当初那种颠覆性的影响,该看过的早就看过了,而以往那种大规模的模仿和跟风也越来越少,和大师相比,如何让创作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产生更多丰富敏感的触角,使作品与生活的转换更为自然合理才是国内艺术家要更下功夫的地方。王春辰认为,艺术创作者更应该去自己不熟悉的创作领域寻找触动和刺激,从而弥补自己观念里的缺失,带来更多维的感知能力。
而市场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肖恩·斯库利抽象绘画巡展正好赶上了国内新水墨风潮刚落,抽象市场又起的阶段,时间点上的巧合也让许多人对日后抽象画市场的发展浮想联翩。在前不久结束的艺术北京上参展的抽象作品就比往年增加了许多,而且有不错的销售成绩。对此,王春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作为一个美术研究者和教育者,他并不认为中国目前整个艺术教育已经形成大规模达到能够欣赏抽象画水平的人群,还有太多的人试图去看懂抽象画,而不是探寻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许多艺术家已经从事抽象画或新水墨创作多年,近几年突然被市场选择,自然非常可疑。国内艺术市场已经经历了太多原始野蛮的大起大落,这也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地方。面对大师所引发的潮流,艺术家已经变得理性与冷静,资本与艺术市场同样需要朝着文明与节制去进化。 (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