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吾土吾民》 1948年
《三次画像》 1979年
《落叶云烟瞿秋白在家乡》 1980年
《俞云阶在中央大学时的自画像》布面油画(已失) 1938年
《此时无声——顾圣婴》 1980年
《笛声》 1958年
作为中国的第二代油画家,俞云阶的作品和人生经历在那一代人中具有代表性。作为一位西画家,俞云阶一直都是一个写实主义者,而且以人物肖像见长。正因如此,他的艺术经历和人生际遇与整个时代的艺术取向及风云变幻联系紧密,他的作品对于现实和历史的反映真实而丰富。
当我们今天重新回顾他的艺术时,我们看到了时代如何塑造和改变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和命运,以及艺术家如何用视觉的形式记录下那个特殊的时代。
“得意忘形”话关良 不向世俗低下头
《吾土吾民》作于1948年,是俞云阶毕业后的人物油画作品。作品原背景为断裂的长城,后在“文革”中做了修改,只余近景中的人物形象。作品共表现五位老人的形象,衣着质朴,面容沧桑,作者曾自述原型是江南故乡中的老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可以看出俞云阶扎实的素描功底,人物整体造型呈现出纪念碑般的庄严感。而色彩以褐色调为主,近乎单调平涂,沉郁朴实。
俞云阶毕业后的作品在战争和后来的政治动荡中损毁大半,早期油画和中国画作品基本无存,风景油画仅存《嘉陵江边》,而人物肖像油画则仅存《吾土吾民》。从《嘉陵江边》系列可以看出俞云阶对色彩的敏感和素描的表现能力。而《吾土吾民》这样富于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吾国普通人民的人物肖像,无论从主题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承继了徐悲鸿重视人物画、重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教育精神,是俞云阶少年时期求学生涯的总结。反映了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那就是艺术要关心人民疾苦,反映大众生活。
《小先生:教妈妈识字》:为工农兵服务
《小先生:教妈妈识字》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俞云阶将这个题材分别用油画和宣传画的形式来表现。和1948年的《吾土吾民》相比,虽然同样表现普通人民,但是作品的图式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人物的身份表现得更加明确,从衣着和形象特点来看,这是一位农村妇女,正在认真地向女儿学认字。可以看出,这张人物油画是为了配合共和国宣传扫盲这一运动作宣传的。而从表现手法上看,人物形象塑造得很贴合人物的身份。
1956年夏,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陪同马克西莫夫到上海参观并作观光写生。为了迎接专家和领导的到来,上海文联和美协组织上海油画家举办内部画展,以沙龙交流的形式欢迎马克西莫夫并请其指导。就在这次展览上,俞云阶的这张油画作品被马克西莫夫看中。当时上海地区无人参加马训班,而俞云阶获得入学邀请,于当年9月前往北京中央美院就读。
《瞿秋白在家乡》:重新开始的自我表达
瞿秋白,常州人,是俞云阶的同乡。《瞿秋白在家乡》此画作于1979年。画面中神态温雅的书生手携书卷站在洒满阳光的庭院中,白色长衫反射阳光,明亮而不刺目。庭院中的菊花暗示季节,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菊花一向象征文人品格的高洁。
1978年,随着“文革”的结束,整个社会政治环境日趋宽松,在这一年,俞云阶为巴金画了他的第三张肖像。第二年,1979年61周岁时,俞云阶获得了平反,右派问题得到了彻底澄清,就在这一年,他创作了油画《瞿秋白在家乡》,画家创作后期重要的肖像画代表作,基本都产生于1979年之后,例如《鲁迅与瞿秋白》、《此时无声——顾圣婴》、《日日夜夜等》。
俞云阶这个时期的人物肖像作品,用笔构图,造型谨严,整体性强,笔触强烈,仍能看到马克西莫夫的影响,但是画家更多地显示出了对个体特征和精神刻画的重视,每个肖像都性格鲜明,色彩运用根据人物表现的需要,用色精妙从容,人物外貌和深层精神内涵的刻画统一和谐,可见画家对其描绘对象的体悟之深和心理把握的准确。(作者 武秦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