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一天,他见门缝里射入一束白光,便把自己磨制的三棱镜迎上去,只见光经过棱镜后发散成一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带。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上叫做色散。后来牛顿在此基础上顺藤摸瓜,又发现了牛顿环等光学现象,并提出了光的粒子说理论。
许多年后,牛顿的光学研究受到了另一位文化名人的强烈质疑,那就是——德国诗人歌德。他写了厚达300页的书来驳斥牛顿,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牛顿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光学,歌德则是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颜色,也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歌德提出了原色和补色的概念,还认为:黄色悦目、清醒,轻度振奋;红黄色给眼睛造成一种温暖和欢愉的感觉,代表落日之美;红色带来自信和吸引力;绿色,给眼睛带来实实在在的满足,等等。
对于他俩的争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海森堡评论说:“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存在归功于牛顿的数学化的理论,许多画家则从歌德那里获益匪浅。”
确实如此,20世纪法国画家马蒂斯就是从中获益的画家之一,他创立的野兽派风格就是以色彩的惊世骇俗而名扬天下。
在1905年的巴黎的“秋季沙龙”里展出了马蒂斯等人的一批新潮油画,这些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用草绿或柠檬黄来涂抹天空;把女士的面部画成紫色和橘黄色……令观者看了瞠目结舌。
批评家称他们为一群野兽,说:“这是颜色的大杂烩,红、蓝、黄、绿胡乱涂鸦,粗糙的色块随心所欲,好像天真的学童把颜料搬出来乱涂一通。”然而,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应,观者渐渐见怪不怪,觉得这样的画虽然与客观世界里的色彩迥异,但看起来却也赏心悦目。
事实上,野兽派与印象派不一样,印象派捕捉的是自然界里的光和色,用色更接近于视觉的真实,称为自然色彩。而野兽派依据主观的审美情趣,务求美观悦目,并不要求忠实摹写自然,关注的是心理色彩。
《有金鱼的静物》
从《有金鱼的静物》中可以欣赏到马蒂斯画的特点:用线条勾勒的鱼缸里,几条鲜红的金鱼悠然自得,在绿色的大青叶的映衬下十分养眼。背景是带有装饰性的紫花和圆叶,构成了色彩绚丽的背景。这样的画让人看了心平气和,心里暖洋洋的。
马蒂斯的画看起来放松,像是即兴之作,实际上是精心构思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曾用激光对他的《河边浴者》一画分层探测后发现,马蒂斯曾多次改动和调整5位浴者的位置和姿态,可见他的用心。为真切表达光辉灿烂的色调,他还多次远游摩洛哥乃至南太平洋塔希蒂岛来取得直接强烈的日光感受。马蒂斯的画具有东方韵味,人称油画大写意。
如果说印象派追求的是自然色彩,野兽派追求的是心理色彩,那么俄国画家康定斯基(1866~1944)追求的则是精神色彩,即用色彩和形式的和谐来表达画家的精神追求和主题。
据《康定斯基回忆录》记述,他对色彩的感悟源于一次偶然事件。一天黄昏,他从野外写生回家,觉得身心疲惫,突然看到一幅异常美妙、充满内在光辉的图像。走近一看才知道,此画是他早些时候画的,不知被谁倒过来挂了,所以辨不清原画的物像只见色彩的映辉。第二天,他再观看此画时,由于总是认出物象,而那美丽动人的“黄昏之花”已经消失不见了。于是他明白了是物象破坏了他的图画。
他觉悟到“心灵和精神之路不在描绘事物的图案中,而是在体现色彩和线条的更纯化的表现形式里”。由此他开始探索和发展起了以点、线、面和色彩为特征的抽象画风格。
康定斯基的画杂乱无章,早期的作品还可以看出一点事物形象的端倪(如山峦、船舰、马匹等),后来就不见具像了。取而代之的是圆弧、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晚期的作品由于受到米罗的影响,画里引入了有机元素,即一些弯曲、蜿蜒的形象,使人隐约联想起某种植物或单细胞动物,画面也变得活泼而富有诗意。
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这样让人看不懂的绘画还能得以留传,受人追捧呢?哲学家黑格尔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康定斯基的画在20世纪能独树一帜,当然有它的道理。西方艺术史家指出:“这是一个科学和机器的时代,而抽象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确实,20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概念与人们的经验大相径庭,理论、公式都极其抽象难懂,但在实践应用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切都让像康定斯基那样文化程度高的画家心驰神往,激发起表达的热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所王端廷研究员也说:“从本质上看,西方写实艺术和抽象艺术都是理性主义的产物,两者的区别只是牛顿的古典物理学与爱因斯坦的现代物理学的区别。抽象艺术代表了工业文明时代西方人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探索宇宙及其奥秘的新成果。”他们都说得很好,但笔者还补充一点:西方人对抽象事物有一种出自天性的喜好,丹纳的《艺术哲学》(傅雷译)对古希腊人为了一条没有任何含义的曲线画得优美与否反复比试,津津乐道并有过精彩的描述。正是由于西方人的这种文化传统,才使抽象画得以广泛流传,生机勃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