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艺术圈有一种让我痛心的低俗之风在泛滥。”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揭露:近些年某些美术创作失却良知没有底线简介
梁江,著名学者、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西方有哲人说过,‘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规则能给我们自由’……艺术的创作,语言技法和题材都是没有禁区的,真正的艺术家懂得如何获得自由,如何体现个性。现在的难题是,有人以艺术的名义行非艺术之实,我们要学会区分伪术、假艺术,还有各种注了水的准艺术。”——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
一些所谓“新文人画”对性元素的出格运用,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引起了广泛讨论,而近年不仅绘画上的情色表现大行其道,户外雕塑、文学、电影电视等整个文艺界领域均有此类倾向。对性元素的运用到底是人性的解放,还是仅仅为满足看客们的欲望需要?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直言,现在某些极端化倾向不但失去了美学底线,连道德良知也不要了,“审美规范出格早已被解构,色情和肉欲享受泛滥,严重混淆了艺术审美和感官欲望的区别”。
美术创作出现粗鄙化庸俗化欲望化倾向
收藏周刊: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篇文章,说所谓的“新文人画”以“恶俗”为美,您如何评价?
梁江:这不等于所有“新文人画”,更不等于当代所有绘画都这样。但,确实有一种让我痛心的低俗之风在泛滥。近些年某些美术创作在市场化大潮中失却良知和底线,出现了粗鄙化、庸俗化、欲望化的倾向,你所提到的便是这样的情况。
有人责怪当今艺术家,当然这有艺术家自身的问题,但是光从艺术家一方面找原因很不全面。我们知道艺术家是产品的生产者,但生产是面对社会市场的,没有需求没有销路就不可能有生产。因此,粗鄙化、庸俗化、欲望化,文化的浅化和泡沫化,以致不讲道德和良知底线,涉及整个社会土壤问题,当今物质至上、欲望泛滥氛围里呈现出的审美眼光低下,艺术失去标准,正好给这些准艺术、伪艺术商品提供了适合生存的土壤。在市场上能大行其道,才会有人不断炒作这样的作品。文化界当下的情态只说明,社会道德滑坡很严重,审美规范早已被解构了。
利益诉求把一部分人的是非判断解构了
收藏周刊:您说的“土壤”更多的是指哪些方面?
梁江:“社会土壤”包含着多种综合的要素,比“大环境”更大。现在的拍卖公司,逐利目标高于一切,是否艺术并不重要。有些土豪跟风炒艺术,既能赚钱,也显得风雅,加上拍卖场上的种种暗箱操作,某些艺术价值可疑的东西常会炒出天价,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会变得有市场。而经过这些年的反复炒作,公众似乎也认可了这种误导,能在市场卖高价的,就是好的艺术品。
正常的、健康的艺术也会表现裸体,这与色情和肉欲的表现有区别。古希腊雕塑、安格尔的绘画,优雅甚至有点不可侵犯。而现在的一些“下半身”文学作品和格调低俗的美术品,更多的着力点恰在于情色,在于动物式的欲望。有些作品的兴趣点在于描述各种交合姿势,看不出有什么精神性主题,这样的创作显然有问题。
收藏周刊: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审美标准大幅度下降的?
梁江: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更早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人体艺术在当时是有冲击意义的。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使用裸体模特教学的是李叔同,当时引进西洋、东洋的艺术培训方法,局限在艺术教育特定圈子里,艺术和科学研究的成分居多。后来人体艺术的冲击波,使艺术创作的自由获得了很大的空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至上,利益诉求把一部分人的是非判断都解构了,社会充斥着享乐主义、艺术往往变成了奴婢。
低俗准黄色作品并无合法化理由
艺术不能任性
收藏周刊:有人认为某些性元素的应用,借鉴于古代“春宫图”,这也应算是一种传统和传承。是这样吗?
梁江:“春宫画”在中国确实有传统,里面有黄色的、粗鄙和低俗的成分,譬如描写性、性器官、性行为等。但这些传统并不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和主线。其实“春宫画”是有特定功能和特定范围的,宫廷皇室会以“春宫画”作范本,它属于一种性教育读本。民间也有很多类似“春宫画”的艺术品类,甚至一些文人,譬如唐伯虎也多有“春宫画”制作。
其实它在明代成为一种潮流,与当时的市民意识勃兴,平民文学、市民艺术抬头有直接关联。以前程朱理学把人的天性给禁锢了,明代以来这样的一个反拨,有社会进步意义。所以,我们看当时的春宫画,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语境去看。我想,“春宫画”的样式、语言手法之类应当可离析出有用的元素,但如果我们把它拿来作承传传统的托辞,给当前文艺低俗化、粗鄙化甚至准黄色的作品找合法化理由,那是很牵强的。
把低俗、恶俗的元素作为噱头,这明显偏离了艺术创作的精神主线。现在连抗日神剧都来搞这个东西,只能说明社会低俗趣味的泛滥已无禁区。
艺术其实不能“任性”。
挑战人性良知、龌龊、病态的
一定是艺术的禁区
收藏周刊:面对社会风气下滑、审美趣味恶俗的现象,您觉得可以怎么做呢?
梁江:首先要重建社会道德规范,艺术家不能漠视职业良知。人有七情六欲,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会有一个基本的底线,真善美不会过时,提倡健康而不是病态,对高雅的东西多褒扬。粗鄙低俗的东西虽然没错,但我们也希望它往上提升和改变,而不是永远停留在下层。公众对何谓艺术,何谓高雅,也要有基本常识,培养出分辨的眼光,社会文化涵量增大、文明程度提升,艺术便会有良好土壤。
收藏周刊:你说艺术是有底线的,那么您觉得艺术有“禁区”吗?
梁江:“艺术无禁区”的说法其实是有前提的。挑战人性良知,无视社会公德,伤天害理,损人利己,龌龊病态的东西难道不是艺术的禁区吗?所谓艺术无禁区,是从艺术创造和形式语言探索角度而言。比方说,人是追求自由的,但这一自由也有社会规范的严格前提,你的自由总不能杀人越货损人利己吧?
收藏周刊:这种创作审美的底线和艺术创作的自由是否存在冲突?
梁江:西方有哲人说过,“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规则能给我们自由”。足球不能碰手,排球不得用脚,这就是底线,高手都必须在这样前提下发挥。艺术的创作,语言技法和题材都是没有禁区的,真正的艺术家懂得如何获得自由,如何体现个性。现在的难题是,有人以艺术的名义行非艺术之实,我们要学会区分伪术、假艺术,还有各种注了水的准艺术。(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