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艺术是有底线的,不能过分推崇暴力色情。”
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会长曾振伟表示
恶俗雕塑大行其道因缺严肃文化情操
公共雕塑是给社会大众欣赏的,必须符合这个时期和所摆放的区域的大众审美标准,不能跨越社会文化和道德、法律的界限,同时要实践培养大众文化情操的职能。在这一点上,艺术家的创作是不自由的,艺术家要有自我的约束力。”——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会长曾振伟
对于近年公共空间中,恶俗雕塑的出现层出不穷的现象,暨南大学教授曾振伟把原因归咎为,雕塑家更多的是把公共雕塑当作工程而非文化作品,他直言:“恶俗雕塑大行其道在于缺乏一种严肃的文化情操。”
简介
曾振伟
暨南大学教授,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会长
公共雕塑不能违背公共的道德标准
收藏周刊:据报道,我国城市雕塑每年新增一万座,但是近几年民众对城市雕塑质量的良莠不齐,甚至不少恶俗雕塑的出现诟病不已。您认为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是否有基本的审美标准?
曾振伟:公共雕塑一定要为公共服务的。在艺术审美层面,公共艺术也一定包含符合公共审美的要求。即不得违背公共的道德标准,不能反人类、反社会,不能宣传暴力、低级趣味和色情,作为创作者必须要履行一定的公众文化职能。
收藏周刊:雕塑家的艺术创作有底线吗?
曾振伟:公共艺术是有底线的,不能过分推崇暴力色情,不能反社会、反人类,因此从事公共雕塑的艺术家在创作之前要很高水平的审美标准和个人文化素养,要具备有所创作的公共艺术对社会民众的行为起正面的影响能力。
恶俗雕塑的创作者根本不能算艺术家
收藏周刊:不久前有网络媒体发起“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评选,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恶俗的公共雕塑呢?
曾振伟:这些恶俗雕塑的创作者根本就不可能算是艺术家。恶俗的公共雕塑极大违背了大众的美学标准。公共的美学标准和个体的美学标准是有区别的。个体艺术是以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范围为主,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但公共雕塑是给社会大众欣赏的,必须符合这个时期和你所摆放的区域的人文、产业、文化、教育、经济等区域美学的所有内涵。在这一点上,公共艺术家的创作是不自由的。
恶俗雕塑大行其道就是缺乏一种严肃的文化情操和文化责任感。现在有些大专院校的学生作品被刻意的追求标新立异,甚至是在审丑,这一现象也应引起我们全社会关注。雕塑艺术的教育应该有所反思,关键不是教学生怎么做雕塑,而是怎么思考做雕塑。
公共雕塑管理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圈子文化
收藏周刊:广州目前的城市雕塑“恶俗现象”怎样,比例多大?
曾振伟:广州的公共艺术相对比较粗糙,虽然有些公共类的艺术小品类的做得还不错。在广州上下九步行街的部分雕塑做得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人物形象过于尖嘴猴腮,缺乏一种概括与提炼的美。而广州金融街沿江路那个公共雕塑明显缺乏准确的对历史与未来的归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就是很多雕塑家把公共雕塑当成项目和工程,这是一种很没文化责任的态度。公共雕塑的伟大之处,应该在于它是对所在区域的文化支撑,而不是简单的摆设。公共艺术不可能是一般雕塑工作者的挣钱工程,更不能让那些把公共艺术当作工程的人来做公共艺术。
收藏周刊:国外做公共艺术和中国有何不同?
曾振伟:国外在做公共艺术前会做很多调查,经历严格的筛选。比如日本对公共艺术要求很高,必须具有一种文化的张力,同时和摆放场地的文化氛围相吻合。中国的公共艺术管理要打破小圈子文化和画地为牢的圈地意识。中国有雕塑管理委员会,也设置了公共雕塑的出品底线,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公共雕塑作为公共文化的载体,必须具备社会文化的职能,应该对它所摆放的区域大众起到文化熏陶的作用。世代陶冶他们的性情,这才是公共雕塑的真实意义。(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