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6月2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邱振中:起点与生成”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展览策划、学术主持。此次系列展览,是邱振中继上世纪80年代“最初的四个系列—邱振中书法作品展”之后,时隔26年举办的第二次大型个展,综合展示了邱振中近年在绘画、文字作品、书法三个方向的创作实践。
起点
传统是不可言传的“混沌体”
书法是邱振中所有创作的“起点”。本次展览共展出他39幅草书作品。“书法是一种伟大的传统,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关系密切。试问谁从小不曾希望自己能写得一手好字?这种想法可能很朴素,但它就是书法在这个民族心灵上的起点。”邱振中说。
邱振中早年开始钻研草书并对之心醉神迷。他认为,草书在整个书法史中最具有表现力,对之进行开拓的可能性也最大。为此,邱振中付出了大量时间进行思考、研究和训练。他不放过书法的任何细微之处,对单字内部、单字之间与各行之间空间构成的可能性都进行探索。
在不少人看来,书法是一种“向后看”的艺术,前人已经确立无法跨越的高峰,但邱振中不同意这种观点。从进入书法专业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立志使书法理论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门类。在书法作品之外,本次展览展出的“文字作品”这一特殊类别,体现出他独特的学术想法。
“文字作品跟传统意义书法作品的差异在于:它们是利用有关汉字构成而创作出来的汉语言作品,用以表达作者自己的心意和现代人的感受。”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邱振中就开始对“文字作品”进行推敲。本次展览展出的《日记》《南无阿弥陀佛》《待考文字系列》就是当年留下的作品。
《日记》是作者在纸面上留下的一堆杂乱无章的签名。邱振中紧紧抓住了“签名反映个性”的流行观念,花了10个月时间,每天随意签下一个名字,对墨色的浓淡深浅不加控制,最终展现出一幅图形与观念兼具的作品。而在《待考文字系列》中,他又找到一堆文字学家未考证出语意的字符作为创作对象。“这些文字只收录在《甲骨文字典》和《金文字典》的附录里,不会有篆刻家或书法家使用,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哲学观念。”他说。
邱振中坦言,当代人要承继传统存在不少困难。但他认为,毛笔字逐渐退出日常书写,并不意味书法就丧失其生命力。那么,当今书法所要重新追寻的传统究竟是什么?邱振中认为,这些概念无法通过语言加以清晰界定:传统’是历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以其最精彩的作品组合而成的一种“混沌体”,后人只有通过才华和努力方能窥其堂奥。”不过他表示,书法作品的好坏还是有标准可言的:“一是要有传统的东西,二是要有传统之外的东西,这对艺术家或评论家都有很高的要求。”
生成
“生成”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
自从当代艺术思潮进入中国以来,不少艺术界人士就开始思考如何建构立足于自身文化基础的当代艺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邱振中就坚信:从书法出发,一定可以生长出一种属于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
本次展览呈现的73幅水墨画,代表了邱振中近年来的探索方向。用邱振中自己的话来说,这些绘画作品是从他几十年的训练中“生长”出来的。在《状态-VII》系列中,邱振中对他家花瓶中一束干枯的百合结构进行的一组“记录”,但这既不属于静物写生,也没有走向纯粹抽象,而保留着传统书画的某些意趣。
“到了20世纪后期,绘画的发展已经变得非常艰难,几乎所有构成方式都已经被使用过了,很难再能看到新颖的图形。”在邱振中看来,书法或许能对绘画图形的构造提供新的契机。“如果这些作品能够成功的话,证明书法为世界当代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除邱振中之外,一直也有不少当代艺术家自发地从书法中寻找灵感。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曾以汉字为型、拉丁文为体,创造了四千多个“伪汉字”的《天书》,试图从古老的汉字书法中找到当代艺术的元素。
“今天意识到书法重要性的艺术家和观众也越来越多。”邱振中指出,目前国内整个当代艺术领域,真正具有原创性思维的作品并不多见,大部分作品都存在明显的模仿痕迹:“当代艺术强调观念性,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观念’不过是陈词滥调,运用的手法也显得很幼稚,这样的当代艺术难以长久。”
当被问及经过数十年积淀,究竟从传统中“生成”了怎样的艺术成果时,邱振中却表示,中国当代艺术不同于西方,无法以固有的标准进行判断。进入传统之后“生成”出来的,很大程度也是一种“不知道的东西”。
从书法走向当代艺术的道路能否真正走通?也引发了不少评论家的疑问。“书法本身有很严密的结构,无法成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博尔赫斯当代艺术机构负责人陈侗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结构性艺术,而非经验性艺术:“当代艺术可以成为任何艺术,但并非任何艺术都可以成为当代艺术。如果一种艺术对当下社会现实不存在作用或被作用的关系时,它就不能成为当代艺术。”
在陈侗看来,当代艺术需要反映全球化语境的命题,但无论是徐冰还是邱振中,他们对汉字书法元素的运用,都与“社会实践”缺乏紧密关联,而更像是一种“文化体验”。“不过,邱振中的创作对书法本身来说很有意义,它有助于推动书法的当代化。”陈侗补充道。
“书法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产物,邱振中希望还原书法的文化高度。”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见指出,在人们将书法视为群众运动的当下,邱振中的探索仍然保持书法的精英性:“当然,我们今天不可能完全回到古人的文化形态中去,而他的作品彰显出来的现代性气息值得我们思考。”(记者 杨逸 实习生 郭桐妤 通讯员 刘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