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晨晓和他的作品
如果这几天,你去杭州大厦D座,会发现走道正中的区域被布置成了一个油画展厅,有许多作品乍一眼看不出主题,只有大片大片饱和度极高的色块,却显得跳脱活跃。
这是半个月前开幕的新西兰华裔画家晨晓的《西湖蓝·晨晓的色彩世界》展,将持续到7月6日。
如今的晨晓,在新西兰几乎已是国宝级的画家,新西兰总督阿南德·萨蒂亚南德 (Anand Satyanand)为他的画册题写前言;当晨晓的展览在中国开幕时,新西兰总理约翰·基(John Key)特意前来参加开幕式。
一去新西兰就是30年,然而晨晓却一直坚持,自己是杭州的儿子。如今,他想回到杭州,他画画的起点。
在前往新西兰之前,晨晓在杭州参与的最后一个展览,是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的“85新潮美术运动”中,浙江美术界极具标志性的重要展览——“85’新空间”艺术展。
时至今日,晨晓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1985年阴冷的冬天,南山路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里,那场令青年艺术家们振奋,却让普通观展者迷惑的“85’新空间”展开幕了。
张培力的《休止音符》、《仲夏的泳者》、《请你欣赏爵士乐》;耿建翌的《理发》系列;宋陵的《管道》系列;包剑斐的《新空间》系列等一大批美术作品,带着一种在1985年之前不曾出现过的,孤僻、冷漠和神秘的艺术风格,横空出世。
这批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晨晓的作品《牛仔裤市场》,也出现在这场展览中。
与如今很多展览在前言中大篇幅地陈述展览理念不同,“85’新空间”的展览前言,是对展览的主办方——一个叫做“青年创作社”的组织的介绍:
“‘青年创作社’,在一年前组成并发起了‘85’新空间画展’,主要成员14人,并特邀8人参加,他们的平均年龄27岁,这里展出的58件作品是他们一年中创作的一部分。在此作者试图将自身感受及观念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予以表述,并力求展示相应于当代生活的艺术语言”。
尽管在展览之后,青年创作社解散了,但参展的张培力、耿建翌等艺术家们,经过理念的磨合之后,成立了在“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奠定浙江美术风格的团体:池社。
接下来,在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85新潮美术运动”。虽然有着“85”的字样,但在艺术史中,指的是从1985年到1989年这四、五年间,一大批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甚至是在读的青年艺术家们,组成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团体、举办多种多样艺术风格的展览。
这场艺术运动的主将们,大多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恢复高考后进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也因此更容易接触到普通人难得一见的西方艺术资料。
当时潮流中的积极分子,如今都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比如范迪安、费大为、栗宪庭、罗中立、王广义、张晓刚等……
或许是因为距离“85新潮”刚好30年的缘故,这些艺术家们纷纷回归到公众的视野里:
5月23日,作为“85新潮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池社”的创办人之一,离开祖国28年的杭州人宋陵,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重现的镜子——宋陵1985~2015”的展览。
5月26日,《不系之舟:俞晓刚水墨艺术展》在杭州低调开幕。作为“85新潮美术运动”中重要团体“厦门达达”的主要成员之一,杭州人俞晓刚与黄永砯、林嘉华、焦耀明等人一起,实施了中国大陆最早的行为艺术——展示并烧掉了自己的艺术作品。1989年,“厦门达达”宣告解散,俞晓刚远赴澳大利亚。
5月28日, 在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颁奖典礼上。年度艺术家大奖,最终由张培力获得。去年11月,张培力才刚刚举办过自己的个展《不但|而且》。
在杭州大厦的展出结束后,紧接着的7月8日,《杭州·晨晓的色彩世界》展将在杭州图书馆展览艺术中心拉开帷幕。(陈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