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专题刘皓山水画展人气劲爆 将延展至8月3日闭幕“胜兵如歌—全国百家书画作品展”将在天津举办天地人和-当代中青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韩征尘:作品集“大红袍”是我艺术创作的里程碑李志:韩征尘的作品是文化遗产具备大将之美唐云来:韩征尘是天津书法界高原上的基石刘国胜:韩征尘德高望重培养了很多书法篆刻人才王全聚:韩征尘既有功力又有才气李泽润:韩征尘为篆书开了一个新的笔体顾志新:韩征尘的印章线条精细之处犹如钢丝姬俊尧:韩征尘是一位默默耕耘的艺术家纪振民:韩征尘的篆刻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卢善启:韩征尘的艺术水平是他多年来功力孙家潭:韩征尘的艺术是用生命、光阴换来的姜维群:韩征尘取得的成绩和他的学养分不开雕塑家吴为山:以时代风格雕塑中国精神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中国当代青年油画家作品邀请展在横岗开幕“笔墨水融—尤无曲绘画精品特展”将在杭州开幕高清图:迎“八一”挥毫泼墨寄深情 著名书画家慰问津门子弟兵高清图:王其华葡萄书画艺术作品展亮相双街葡萄文化节高清图:山水画专委会画家现场点评天津首届山水画大展高清图:尹沧海教授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采风视频:天津部分回族书画名家走进天穆书画联谊高清图:翰墨峰峦·刘衍成(刘皓)水墨画展在天津盛大开幕视频:天津首届山水画展举行 “津派”山水亮相高清图:天津首届山水画展开幕 “津派”山水震撼亮相组图:割不断的巴山蜀水情 向中林山水画欣赏高清图:京津画家联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 传统中感悟生活视频:著名画家刘皓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刘皓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吕云所三幅精品捐赠中国美术馆 永续太行精神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作品选视频: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后的思考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7-19 11:46

  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国展)是我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每次国展,都会牵动书法界的神经。日前,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览初评、复评、终评评审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展览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届时将展出入展作品约700件(含优秀作品),同期还将举办名家学术邀请展、国展论 坛等活动。本刊特编发此次国展终评委员吴振锋的文章,以飨读者。

  第十一届书法国展评选结束已近月余。就具体操作层面而言,我将一些粗浅看法写在这篇感言里。全文如下:

  我谈三个意思:一是提一条建议,二是表达一种态度,三是提出一个问题。从展览评选来看,全国展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展览设置、评选机制、评审办法已基本完 备,充分体现了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评审程序规范,执行严格,深受业界关注和好评。本届展览收稿量达4万余件,从展览征 稿的广泛度来看,也反映了书法热仍在继续。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目前已形成全国展、兰亭奖两项高规格展事和二级展诸如单项展、青年展等综合配套设置。从整体 上看已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作者的参展需求。然而,中国是一个大国,书法人口在整个国民中占比虽不算高,但数量十分可观。顶级展事如果不设门槛,势必造成人、 财、物的极大浪费。所以我建议为国展设一门槛,即让入展过二级展的作者参加全国展。这样比较合理。

  再谈第二点,近来,中国书协在展览中增加了“审读”环节,我表示双手赞成。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作为中国人,识文断字是基本的文化诉求,更何况书法家的创作 以汉字为媒介,要求书法家不写错别字是理所应当的。当然,汉字演变数千年,“隶变”将古文字转化成今文字也历经千年之久,情况实在复杂。这就为正确书写汉 字增加了难度,也为评审增加了难度。但任由生造汉字、错别字百出的现象存在下去,我以为这不应该是我们对于书法的态度。所以,中国书协在展览中提出要求, 这是坚守民族文化责任担当的重要举措,陈洪武书记讲不能让中华文脉在我们这一代断掉,完全符合习主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宽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思想,这是一种时代的召唤和要求。所谓“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绝不能错别字满纸。在展览中通过“审读”指出存在问题,倒 逼书坛关注这一长期不能解决的顽疾,借此全面提升书法家队伍的文化素质,实在是点到了“穴位”。客观地说,写错别字也不只是书法家自身的问题,“文字改 革”将本来区分度很高的文字合并简化(如常见的“发”“髪”之误),也是一个重大失误,文字学家也应当反省!

  第三,提出一个问题。书法展评选如何推出“精品”,已经讨论了数十年,能想的办法都实践过。本次展览几经筛选,但最终推出的是否是真正代表当代创作最高水 平的“精品”,作为评委,我不敢说。我只认为是尚好的佳作。因为那些极有个性的作品往往被极有个性的评委赏识,却被去掉一个最高、去掉一个最低分这种“中 性”判断给消解了。从评审机制看,这是公平的;但如果从艺术判断出发却又极不公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一种遗憾。如何做到像鲁迅先生所讲的“我们的艺 术品应该是表现中国民族智能最高点的标本,不是水平线以下的思想平均数”,如何解决艺术判断中的这种由“量化”带来的问题,一定是学者和研究者以及相关者 应当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话说回来,如果与上两届相比,我认为总体看,这次展览做到了“百花齐放”,各种书体都有表现,过度装饰、过分拼接得到抑制,但“赛 劳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书法上借古开今是必由之路。守望精神文脉,传承优秀文化,任重而道远,书界同仁仍需努力。

  事实上,由展览引发的思考从未中断过。这种思考,也许会促使我们对书法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关于国展,乃至展厅文化,一直以来我持积极正面的评论。我认为它 是当代艺术民主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这种自由投稿公平竞争的评选机制,不可想象当代书法会是什么样子。就当代艺术生态而言,展览文化是当代书法赖以生存与 发展的必要和重要方式,是普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助推器”。国展在30多年的历程中对当代书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诋毁的。然而,有一段时间,由于市 场经济的刺激,书法界也弥漫着“舍本逐末”的不良风气,书法沦落为简单的功利工具,一些人以书法的名义,以权力绑架书法,致使“浇风煽惑,故训日违,学人 失所方向”。书法界乱象丛生,浮躁、纷扰、失序,本来相对干净的艺术圣地变成了某些人以权谋私、出租权力的场所。某地的闹剧连续给书坛带来恶劣影响。在此 风气之下,普罗大众也不甘落后,投机取巧,表现在展览作品中则是过度的装饰、炫技、赛劳动量、抄袭仿制等有违书法本体艺术规律的浮躁现象。当然,你尽可以 把这一切归因于社会,因为书法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细加分析,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书法界的人文理念、人文学养的缺失则是书法文化风格异化的根本原 因。这个问题哪一天不解决,书法展览中的急功近利现象就不会消失。

  以往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在搞书法,其实这是很片面的,甚至是错的。当我们自以为是地写书法的时候,你反而受书法的宰制,反而无如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地纠正你 的“执著”与“偏见”,听任书法对你的书写。也许,这才是书法的真相。中国的文化发展到汉代,文字成为一切生成变化的枢纽和力量,而文字能力便成为判别一 个人是否有教养的最佳指标。借力于文,人亦获得某种神圣性。及至今日,这种以文字而文学的文化价值观从本质上说一仍旧贯,并无太大的变化。而人的“文”之 “化”,即人文化成是一个生成养成系统,在人是一个层积的过程。这是文化“自性”使然,而书法则是最好的法门。所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道沿 圣以垂文”是也。孔子“文胜质则史”,就含有这个意义。西哲黑格尔说,一切艺术都是在朝诗发展,具有诗的性质,证之于中国诗性文化,这话也很对。书法的道 统亦在于斯。

  鉴此,我觉得还是应该回到本体来思考。高度决定视野。近年,我在多种场合重温鲁迅先生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家,是能引路的先觉,不是“公民 团”的首领。我们所要求的美术作品,“是表现中国民族智能最高点的标本,不是水平线以下的思想平均数”。习主席谈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在书法界,我 想,全国展获奖水准至少应该具有“高原”的水准。记得首届兰亭奖评选时林岫先生曾呼吁要建立我们自己的“青藏高原”,这种呐喊的声音,虽是“空谷传声”, 但也不是虚无。事实上,国展的最高水平与我们时代所要求的仍还有不小距离,根结究竟在哪里?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书法界弥漫着一种“读书无用论”的风气,随之而来的是“炫技”“技术至上”。老实说,我从事书法研究30年来,从来都是看重“技术” 的,因为没有技术,就没有书法。技术诉求是书法得以实现的基本因素。但是书法又不完全属于技术可以完成的。书法的文化诉求是书法家立身之本,这是“写家” 与“书家”的根本性区别。比如,如果只讲技术诉求,势必由于一种思想的偏枯而狭隘,只会看到“字相”“形质”等形而下内容而无视、忽略艺术“神”“气” “韵”以及审美意境等等形而上内容,久而久之,“雷同”“仿制”“刺激性”占了上风,那么,“精神性”“耐看性”则势必减弱。书法是传统艺术,书法史上留 下来的杰作无一不是占领着精神高地的。从古至今,由此建立的这种标准不会因时代而递减。否则,书法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炫技”“技术至上”等风习都与文 化养成有关。到处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事实上,他们的学向往往是建立在“道听途说”沙滩上的,这一点,书坛的年轻人不可不警觉。因此,当“读书”被写 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一定是全民族应当感知“读书”重要的时候了。书法界更不能例外。可喜的是中国书协近期的一系列举措都是朝着营建一个文脉相承的书坛 这样一个目标迈进的。这是抓住了根本。但如何将组织号召变成书家的个人自觉,我想首先应当在书法家中提倡“文化自觉”,才能实现。须知,一个民族的文明是 以文字的发明为标志的。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指纹,是“精神标识”。中国文化的文脉如何不断继替赓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不能只有 技术而不讲文化诉求、文化风格、文化品性。国展以及相关展览增加“审读”环节势必倒逼书界同仁重视“识文断字”,重视文化养成,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向内用力”,书法更是修心的法门。如果返回内心,把书法当作一种修行,那么,对书法形而上精神性的坚守就会变成个人艺术进境的自觉行 动。以此为出发点,艺术成为生命的必需,书法的前途才会澄明,书法家才会有价值。这里,奉劝那些握有话语权的人,说话要负责任,切勿利用公共场合宣扬不着 边际的“理念”,授人讨巧之法而宣称书家“读书无用论”,基层的书法爱好者可都是有判断力的,否则,受伤的一定是你自己。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五千年悠久 的传统文化滋育了那么多的杰出书法家,你找不到一例是靠不学无术、忽悠社会在历史上站住脚的。只要中国文化不亡、汉字不灭,书法就会存在。而人们对书法家 的要求不会因为社会发展而降低,反而会从道德与艺德艺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使在现实社会,掏钱买“文化垃圾”的时代必然成为过去,文化自律、书法伦理会平 衡调节以往的失衡与失范,重新迈上正常的发展轨道。一切有志于书法的人都要努力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共同疗治文化失忆症和文化缺钙症,从而使当代书法文化在 涵泳经典时能屡进屡得。

  (吴振锋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专题
• 韩征尘:作品集“大红袍”是我艺术创作的里程碑
• 李志:韩征尘的作品是文化遗产具备大将之美
• 刘国胜:韩征尘德高望重培养了很多书法篆刻人才
• 王全聚:韩征尘既有功力又有才气
• 李泽润:韩征尘为篆书开了一个新的笔体
• 顾志新:韩征尘的印章线条精细之处犹如钢丝
• 钟国康:我眼中的篆刻十要义
• 走进沈从文:书法老辣文笔盎然
• 评论:涂色 治病还是添病
• “罗长江书画作品展”于长沙毛泽东文学院展出
• 挥毫泼墨寄深情 著名书画家慰问津门子弟兵
• 谈画家作家稿费: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 民办博物馆如何尽可能民营下去
• 濮列平:汉字艺术的探索者
• 书法家还是输法家
• 美院美术馆:藏品管理是短板
• 吕澎:从美术史看当代艺术
• 陈丹青:从古到今,谁在养活艺术家
• 河清:当代艺术多为洗脑式欺骗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