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书画艺术真的“繁荣”了?如果在当下你发出这样的疑问,无疑会有人认为你这是在故弄玄虚或者故作惊人之语!你看当今,举国上下,可以说是处处丹青,遍地翰墨,别的不说,光说书法吧,其繁荣的两大“标志”——书法组织和书画院,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协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书法家协会纷纷成立,无论是省级还是地市级乃至部分县乡镇一级,都争先恐后成立了各级书协,有些大型国企和行业机构如煤炭、石油、金融等部门也不敢落伍,竞相成立了各自的行业书协……可以说书协、画院多不胜数,从业者保守估计更是有成千上百万大军!
单说书法,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神州大地上上下下兴起了一股“书法热潮”,民间戏称“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要说练书法,人人有一手。”之所以形成“全民书法热”的景观,自然与某些领导级人物的“率先垂范”有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此大好形势下,全国各地形形色色、规模不一的书画院似风起云涌,又如雨后春笋。除了官方办的书画院之外,一时之间又冒出了许多半官方、半民间的书画院。而且与各种书画院配套的一些正式非正式的出版物也如割过的野草一般蹭蹭地冒出了一茬又一茬,一些书画小报打着弘扬民族书画艺术的幌子索取书画敛取钱财,把书坛画苑搞得处处“笔歌墨舞”,“你方唱罢我登台”,一时间闹哄哄好不热闹!有人形容当时的情景是“山头林立,狼烟四起”,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面对如此“大好形势”,谁还会说书画不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呢?!然而,透过繁荣的背后,一些怪怪的现象却总是让人惴惴不安继而深长思之。
例如在书法创作上,从众彩纷呈到追风逐浪,从百花齐放到千人一面。先是“广西现象”,继而是什么“书法主义”……某些书法家或“揣着明白装糊涂”,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大玩什么“新名词”、“新理念”!一时间这“现象”,那“主义”,这“流行书风”,那“时髦书体”接连出笼;还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学院派”,大博眼球的“书非书”等等,诸如此类五花八门的“新概念”似变戏法一般招摇过市炫人耳目!说穿了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文字游戏”般的花样翻新而已!重名利轻修养,崇娱乐博眼球,似乎成了书法界见怪不怪的“原生态”!
再说所谓的批评,大多数批评文章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哈哈哈”,批评少了些“批”的味道而多了些“评”的套话。甚至某些“红包批评”就干脆毫不掩饰地写成了令人读之肉麻的“表扬信”!
再说展览,首先表现为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大展、大赛的诱惑下,书画家们为了迎合“展览需要”或“展出效果”,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大批适合于“挂起来”的作品。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贪大求全”,以“宏幅巨制”吸引观者尤其是评委们的“眼球”。近些年书法界好“色”之风又迅速蔓延,大量的拼接、染色,非要把一个一清二楚的“黑白世界”,搞得五颜六色,花里胡哨,花花绿绿,目乱神迷!放眼望去,赤橙黄绿触目是,白纸黑字少寻处?!
再说“领军人物”,眼下是“大师”满天飞,“巨匠”遍地走!“大师”名家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但真正德高望重技艺超迈的“准大师”却几乎不见了踪影!
新中国成立后,书坛画苑被大家所公认的堪称大师级的人物,书法界如舒同、沈尹默、陆维钊、沙孟海、林散之、王蘧常、启功、谢无量等人,美术界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陆抑非、傅抱石、李苦禅、关山月等人,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一辈书画家,他们艺术精湛、德艺双馨,赢得了书坛画苑上下的一致尊重,可惜随着年事已高都已相继谢世。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然而,眼下真正德艺双修名实相符引领艺坛的大师级人物又有几何?
只见“高原”未见“高峰”现象在我国文艺界依然存在,正如习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其他艺术门类如此,书坛画苑尤甚,而且似乎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文”“艺”剥离,“文化缺失”已成为当前书坛画苑的一大痼疾。
的确,与我们的前辈相比,在物质生活上,当今的书画家们不知要优裕多少倍!他们大都过着一种锦衣玉食悠哉逍遥的殷实生活!出则有名车接送,居则有别墅豪宅,有弟子追随,有“粉丝”追捧,可以与实业家把酒言欢,还可以与某些相当级别的领导人“契阔谈宴”,不时还可以闹出点“假字风波”与“枕边绯闻”!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其知名度与曝光率可以说不亚于那些娱乐明星与体育大腕!在传媒出版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之便捷,资料之丰富,更是今非昔比!然而书画界的文化建设与学术品味却在滑坡,“读书读皮读报读题”,甚至“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几乎成了书画界的一种生活常态。他们忙碌于出册子、办展览、上拍卖、搞笔会;醉心于傍大款、攀高官;热衷于谋个一官半职或书界虚衔;孜孜于拉山头、立画派或广招弟子、树碑立传,书画家成了乐此不疲投机钻营的“书画活动家”!
对书画界而言,“不差钱”以后,重要的不是求田问舍,不是鲍鱼燕窝,更不是什么别的滋补用品,他们亟需的是一种涵养学识的“精神钙片”与陶冶情操的“心灵鸡汤”!
我曾戏言:鉴定一位当代国画家的水平如何,不要看他有多少灼灼逼人、熠熠生辉的头衔,也不要看他是否“冠盖满京华”,是否“红得发紫”,先让他写写字,通过其对线条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画艺水平便可略知一二。如果字写得像鬼画符一样,可以想见其绘艺也高不到哪儿去?!不是吗,某些号称“学者型”的画家,画画得尚可,再看题款实在是不敢恭维,不是题不好款(尤其是长款),就是干脆题个穷款了事。难怪有人称当今画坛七十以下画家群体中不能题款或题不好款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书法了无功力,却偏偏喜欢在画面上横涂竖抹洋洋洒洒“龙飞凤舞”一番,其效果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行文至此,书坛画苑在新的历史时期是否真正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我想大家已经是心知肚明无需笔者赘言了。(杨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