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全球暖化的威胁每天都愈加迫近居住在我们星球的人类。日前,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今年6月及上半年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到7月20日,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地区的地表温度,达到了破纪录的73度!……而甚至在这些消息尚未公布之时,杨佴旻便已推出了《自燃•环境”》世界艺术计划,将全球“自然环境”暖化的主题用燃烧般的汽车意象来予以审视。这里,“自然”在反自然的工业与科技文明的“进步”过程中产生了“自燃”,也就是先从燃烧排放各类污染的机动车开始营造出自我焚烧的形态。一方面,汽车在火焰的贴纸下显得愈加酷炫;另一方面,摇曳火舌的形象也使得车体形成了一种金属熔化而无力自我支撑的视觉效果。甚至,这种自燃的车体处在运动和行进中时还会给人以醉醺醺的观感:工业文明的冰冷理性被炎炎烈火的晃动与颤栗所消解——并非驾驶人在酒驾,是汽车自身就已经成了不稳定的、不可靠的,令人担心的现代技术产品。
从任何意义上来看,杨佴旻的这项艺术创作的观念指向都不是单一的。即使在视觉外观上,从另一个角度看,熊熊燃烧着的车身同时显示出相当一种风风火火的热烈。这件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显得风风火火的艺术行为不仅以风火的形态让人体验到了灼烧并融化了世界的热度,还以烽火的样式成为一种夺目的警示:警示世人对于全球暖化危机的意识与敏感。当汽车与火焰“自然/自燃”地连接在一起时,我们必然更加清晰地看到一种光鲜亮丽的文明与文明所带来的毁灭或灾难之间的难以言说的关联。
因此,“自燃”便是“自然”染上疾病之后的严重征兆。按照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我们或许只有认同征兆,甚至享受征兆,才能祛除我们内在的疾患,而不至于被疾病压垮。那么,杨佴旻的《自燃•环境》世界艺术计划先行占据而展演了全球暖化疾病的病症,提醒我们思考在这种痛感(酷热的焚烧)与快感(酷炫的车身)互相纠缠的自然/自燃情势下,如何因应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的挑战。
无论如何,从艺术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杨佴旻的《自然•环境》艺术计划也是对风火轮神话意象的再创造。在哪咤三太子那里,风火轮象征了无边的法力,它起源于佛教中“能摧破众生之恶”,“能辗摧山岳岩石”的象征——正如佛的双脚掌上有战车轮形状的所谓“千辐轮宝”纹,能降伏邪敌与恶魔。但毫无疑问,这种摧毁的力量与过程本身也是与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代步的现代交通工具,汽车当然也同样「法力」无边。它如今更像是风火轮的前身本源——青鸾火凤,但也同样要仰赖于自然(包括自然蛮力)的恩赐,只是如今我们对于这种恩赐既怀有迷恋又充满恐惧。而当文明的他者变得不可理喻地唯我独尊时,自然的幻美也就变异成了自燃的劫难。
作为具有后现代意味的当代艺术,杨佴旻的艺术行为挪用了古典的元素,但赋予了传统以不同的,甚至多重的涵义。《自燃•环境》世界艺术计划并非仅仅构建了一个确定的、非黑即白的道德化象征形态,而是通过美丽与灾难的互相穿插和转化,叩问了难以把握而又令人揪心的人类命运。
杨小滨简介:杨小滨·法镭,毕业于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曾任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副教授。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讲座教授,诗人,文艺评论家。诗集《穿越阳光地带》获台湾现代诗社“第一本诗集”奖。另有诗作结集为《景色与情节》,及汉英双语诗选《在语言的迷宫里》。台湾《现代诗》特约主编,《倾向》文学人文季刊特约策划。主要作品:《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历史与修辞》,《The Chinese Postmodern》,《穿越阳光地带》,《景色与情节,《在语言的迷宫里》等。(作者 杨小滨)